理正深基坑计算中经典方法与弹性方法有何区别?
keke213
keke213 Lv.2
2011年03月17日 10:09:23
只看楼主

①经典方法: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等值梁法,将内撑和锚杆处假定为不动的连杆支座(即不动的铰支座)。计算出桩(墙)两侧的土压力(主动土压力及被动土压力)、水压力及其分布后,按静力平衡法计算支护构件各点的内力。 ②弹性方法:将作用桩墙上的支锚点简化为弹簧,将基坑开挖面以下被动侧土体简化成水平向的弹簧,将主动侧(全桩、全墙)的土压力施加到桩墙之上。利用有限元或其他的数值解,即可得到其内力及位移。 ③两种方法的对比如下表

①经典方法: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等值梁法,将内撑和锚杆处假定为不动的连杆支座(即不动的铰支座)。计算出桩(墙)两侧的土压力(主动土压力及被动土压力)、水压力及其分布后,按静力平衡法计算支护构件各点的内力。
②弹性方法:将作用桩墙上的支锚点简化为弹簧,将基坑开挖面以下被动侧土体简化成水平向的弹簧,将主动侧(全桩、全墙)的土压力施加到桩墙之上。利用有限元或其他的数值解,即可得到其内力及位移。
③两种方法的对比如下表
支锚点 被动区的土 桩身刚度 内力计算方法
经典法 简化为支点 被动土压力 不考虑 等值梁法
弹性法 弹簧 弹簧 考虑 有限元方程 ([Kz]+ [Kt]){W}={F}

④两种方法不存在绝对对错和优劣问题。由于经典法的诸多假定,如锚杆处假设成支座,被动土压力定值,不考虑变形等,使得弹性法看起来更接近真实的受力,但如果没有经验,支锚刚度,土的m值(决定土弹簧的刚度)等取得不合适,计算出的内力就会有差异
免费打赏
whjsun
2011年03月18日 07:41:39
12楼
基坑围护计算属于土与结构耦合问题,本省是非常复杂的力学课题。一系列的假设条件引入后,可以简化计算方法或过程,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发明计算机以前,发掘简化手算简化方法的热情非常高,计算机发明以后,则发明适合各类计算机的简化方法的热情比较高,例如有限元等等。但各种简化方法都有一定的依据,如果参数取得合理,可以满足一般工程的精度需要。
回复
张邝
2011年03月18日 09:31:25
13楼
我觉得土力学这个东西,偶然和必然的因素很多,数值模拟只是考虑了理想化的状态,地域差异还是挺大的,实际计算中的很多理想状态在实际的施工中完全是另一回事,数值模拟很有必要,但也只是给设计人员提供了一个参考,一个心理安慰。
回复
ahull_klan
2011年03月18日 09:32:27
14楼
前来学习观望
回复
拂晓漫步
2011年03月18日 09:34:51
15楼
哦,学习了。大家讨论就可以从各个角度来分析。多谢!
回复
daolu2008
2011年03月18日 09:35:07
16楼
楼主说的很好,长见识了
回复
daohuaxiang2006
2011年03月18日 09:52:00
17楼
GB 50330-2002建筑边坡技术规范中,6.2.1~6.2.5 是按经典土压力理论计算静止土压力、主动与被动土压力。一般认为,库伦公式计算主动土压力比较接近实际,但计算被动土压力误差较大;郎肯公式计算主动土压力偏于保守,但计算被动土压力反而偏小。建议实际应用中,用库伦公式计算主动土压力,用郎肯公式计算被动土压力。
回复
wyc90n
2011年03月18日 10:14:36
18楼
看看,学习学习~~~
回复
maxandmin
2011年03月18日 10:17:37
19楼
土力學 , 由我上大學時 , 己發现其理论很重 , 其实计算有大部都是查表 , 而表是經驗数值居多 , 所以当时問教師如何得到合理的数据 , 十多年的过去 , 其实土力學己有很多改变 , 只是我們學刁仍是沿用旧资料而已 , 这反应了土力學由理论至实踐需要很長时間 , 与砼力學不同 .
回复
jsf613
2011年03月18日 11:11:55
20楼
刚才对弹性法做了一个解释,请楼主及其他朋友斧正
如果全桩加主动土压力,入土端为弹簧,得到结果,从桩的变形来考虑,入土端上部弹簧的受力应该是被动土压力,但下部分弹簧的受力就不明确了;看看,学习学习~~~
回复
liujian581
2011年03月18日 11:27:12
21楼
楼主说的很好,长见识了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