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太原市一个以改装暖气为主的安装工,冬天是专门处理暖气不热的。经过多年的探索,悟出了一个新型暖气管路,它比单相串联的和同程式双向并联都好,而且还比较省料,单相串联的缺点是,不能安装阀门随意调节,而且是一组比一组差,多数到最后没温度,就是省料。而同程式双向并联管路,理论上温度平衡,实际上主供水管放出去的热量,经过散热器回到主回水管里,如此反复到了中间的暖气,供水管温度低了,回水管的温度高了,温差比小了,暖气循环差了,温度 也就差了,而且经常会有不热的暖气出现,这叫放出去的热量收不回来,后面的暖气能热,是因为离的主回水管近。同程式双向并联管路有句话叫【管路是供桥,中间它最薄】,意思是中间的暖气管路循环最差,多数安装工可能都遇过。
我是太原市一个以改装暖气为主的安装工,冬天是专门处理暖气不热的。经过多年的探索,悟出了一个新型暖气管路,它比单相串联的和同程式双向并联都好,而且还比较省料,单相串联的缺点是,不能安装阀门随意调节,而且是一组比一组差,多数到最后没温度,就是省料。而同程式双向并联管路,理论上温度平衡,实际上主供水管放出去的热量,经过散热器回到主回水管里,如此反复到了中间的暖气,供水管温度低了,回水管的温度高了,温差比小了,暖气循环差了,温度 也就差了,而且经常会有不热的暖气出现,这叫放出去的热量收不回来,后面的暖气能热,是因为离的主回水管近。同程式双向并联管路有句话叫【管路是供桥,中间它最薄】,意思是中间的暖气管路循环最差,多数安装工可能都遇过。
而我这个暖气管路,以上缺点都没有,而且还比较省料,在太原已经运行四年了,每年都有,去年申请了专利,证书以下来。我就是想让我的暖气管路怎样能成为大众化的通用管路,对国家节能,对建筑商省料,对用户以后不会遭受暖气不热之苦。我这暖气管路是真正解决了热力平衡问题。我就是想我的暖气管路怎样能成为大众化通用管路?我跑了工地·设计院,工地的负责人和设计院的工程师们,都知道以上管路各有不足,但它是国家指定的,你的暖气管路再好没人愿意费这心。
22楼
计算流量热量很容易,在每个暖气的供水管上按上温度计和流量表,在主供水管上也安上温度计和流量表,这问题就解决了。只是什么人来做?我做了是不是?
回复
23楼
计算流量热量很容易,在每个暖气的供水管上按上温度计和流量表,在主供水管上也安上温度计和流量表,这问题就解决了。只是什么人来做?我做了是不是?
回复
24楼
理论依据不需要计算,在主供水管和所谓跨越式每两组暖气中间,还有每组暖气的供水管上按上温度计和流量表,温度数据就都有了。只是什么人做?我做了算不算?
回复
25楼
没看到楼主的方案,不敢发表意见。
现在楼主到设计院推广,这里要说的是,不是你的好设计院就一定能接受的。
首先它必须有现成成功的可供参考,否则设计院不会担一个新的试验项目的风险的;
其次,它必须在理论计算方面可行,你如果不给设计院提供出计算理论,或你如果弄了计算过程很复杂的系统,设计院未必愿意接受;
最主要的,就是你的系统优势,对设计院,对施工方,对业主和对用户都有利才能更好的推广,你说省材省在哪里省多少,总不能你说省了就省了吧?
题外话,你的系统好,那么你说一个你的系统,对于一个70方的房子和一个130方的房子,如何进行水力平衡的,最主要的手段有哪些?
回复
26楼
见过这种安装方式
回复
27楼
见过这种安装方式
回复
28楼
不知道有没有做过电采暖的,我对此一窍不通。但又碰上了这类问题。
回复
29楼
目前住宅入户采暖管路设计是根据建设部的部颁标准设计的,施工单位只会根据设计图施工,设计院只能遵守设计标准来设计,不然监理都不会答应,甲方也不会验收。一种新设计的实施推广必须要进行专家论证,理论上认可,实际应用要经过几个采暖季的检验,还要看这种设计对整个系统是否有影响,有时候在一楼一户有效果,在整个系统应用就会引发系统中的不平衡,由于楼主没有介绍具体内容,所以别人也不好具体评判。根据经验,一种新的设计进入部颁标准,至少要十年,这还要有专家推荐,不然不会有设计院应用。
回复
30楼
好想法,好主意..........
回复
31楼
我这管路的名称是一二一分管路,一根主供水管进入家,到暖气根前由三通分开,人民往往的误区是把暖气看成暖气,其实你把暖气看成管路这就简单多了,从暖气出来的水再回到主回水管里,这叫放出去的热量又收回来了,如此反复到最后两三组再分成双向并联,这样主供水管热量永远充足,供回水温差比大循环自然也就好了,技术性的东西就是窗户纸。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