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有两个前提:一是PKPM中次梁的输入方法有两种:按主梁输入or按次梁输入。两种输入方式的区别是主梁输入时考虑梁相交支座的竖向位移;而按次梁输入时默认为铰接,不考虑竖向位移; 二是杨星在讲座中讲了一个关于悬挑部位次梁配筋太小的问题。他是这样解释的:当悬挑次梁搁置在其主梁上时,主梁由于受力梁中部产生挠度,次梁相应产生挠度,导致次梁配筋过小。实际建模过程中也会经常出现这个情况,悬挑部位为了分担荷载增加的次梁往往不会起什么作用。
讨论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有两个前提:一是PKPM中次梁的输入方法有两种:按主梁输入or按次梁输入。两种输入方式的区别是主梁输入时考虑梁相交支座的竖向位移;而按次梁输入时默认为铰接,不考虑竖向位移;
二是杨星在讲座中讲了一个关于悬挑部位次梁配筋太小的问题。他是这样解释的:当悬挑次梁搁置在其主梁上时,主梁由于受力梁中部产生挠度,次梁相应产生挠度,导致次梁配筋过小。实际建模过程中也会经常出现这个情况,悬挑部位为了分担荷载增加的次梁往往不会起什么作用。
综合这两点,如果输入次梁时不按主梁输入,而按次梁输入,那么得出的配筋是不是更准确的结果呢?
22楼
当主梁输入,像碰到类似的情况,心里没底最好进行手工复合
回复
23楼
学习学习,谢谢!
回复
24楼
边梁按主梁输入,但是大跨度悬挑梁,我会自己校核下配筋
回复
25楼
次梁当主梁输时,软件按空间受力模型计算分析,实际中的受力状况也是空间受力的,模型与实际较符合。
很支持杨星的观点,这样算出来的是真实的情况,空间变形协调后次梁上的力就是那么的小,按那配筋应该没问题。
你所谓的“小”是和什么参照着说的呢?
回复
26楼
支持按空间模型计算出来的结果。考虑变形协调的实际受力状态。
回复
27楼
结果都差不多,没问题
回复
28楼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29楼
真是好贴非常感谢楼主希望以后多传些这类的文章让大家分享真是好贴非常感谢楼主希望以后多传些这类的文章让大家分享
回复
30楼
把计算值人为放大1.3~1.5倍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