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规6.3.3条第3小条中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和6.3.4条第1小条中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这两条中的“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指的是哪种:1、粱端底筋的配筋率,2、粱端支座负筋的配筋率,3、粱端底筋+粱端支座负筋的配筋率,4、粱端底筋或粱端支座负筋的配筋率。这个问题一直都没有搞明白,困扰了好长时间,请求大家给予指点!
抗规6.3.3条第3小条中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和6.3.4条第1小条中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这两条中的“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指的是哪种:1、粱端底筋的配筋率,2、粱端支座负筋的配筋率,3、粱端底筋+粱端支座负筋的配筋率,4、粱端底筋或粱端支座负筋的配筋率。这个问题一直都没有搞明白,困扰了好长时间,请求大家给予指点!
12楼
说的比较全面,有一定深度。本人意见:
1、问题中2%一定是支座上筋或下筋分别,决不是合计。
2、回复中所说的实际上是设计未按计算超配钢筋的问题。实际上这样是一种错误设计。梁的支座配筋加大了(含下筋),实际上抗震时,柱子配筋就不够了。别忘了一级框架柱配筋是按梁实际配筋得来的,只是软件无法体现,采取了一定的配筋假定。
所以规范的延性设计毫无问题,支座的上筋或下筋超2%都必须箍筋加大
3、梁配筋不宜大于2.5%,是防止超筋,实际抗震框架梁有相对受压区高度限值,可能不到2.5%
回复
13楼
定 叮叮叮下
![](https://image.co188.com/x2/static/image/smiley/coface/ding.gif)
回复
14楼
这种情况的确有,昨天算一个框架,弯矩图和连梁的一样,但是一般情况框架梁应是竖向荷载起控制作用,梁端底部受拉的可能型不大,我感觉应该是梁顶钢筋!
回复
15楼
首先明确梁端,跨中不属于;其次找到受拉部位,上下皆可能,但梁端以上部受拉为多;验算配筋率。
回复
16楼
新手拜读了
![](https://image.co188.com/x2/static/image/smiley/coface/ding.gif)
回复
17楼
如果说 是上下分别配筋不能超过2%的话,那么如果说梁配筋没有超过2.5%的话 暂且按二级框架来说,下部钢筋与上部钢筋的比值不得小于0.3,(如果没记错的话),那么无论是上部还是下部钢筋 应该不会超过2%了吧,前提条件这一条规范PKPM考虑了没有。。。。
回复
18楼
![](https://image.co188.com/x2/static/image/smiley/coface/ding.gif)
学习学习
回复
19楼
支座处梁上部钢筋
回复
20楼
通常情况下指粱端支座负筋的配筋率,有些情况还要结合弯矩包络图来看的,个人理解的
回复
21楼
支座负筋的配筋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