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抗规的区别小结
cofly2007
cofly2007 Lv.6
2011年07月06日 15:40:14
只看楼主

本人经过最近对新旧抗规的对比,发现了一些变动之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不全之处请大家多多补充,谢谢,应大家要求,增加些解释。1、3.9.3箍筋已不建议采用HPB235(一级)钢筋,至少要HPB300,也可直接选用HRB335(二级)钢筋。(HRB235钢筋强度较低,不经济)2、3.9.4钢筋等强代换时虽没写明裂缝,挠度要求,但也应满足(裂缝与挠度是正常使用阶段必须满足的,也是强条)。

本人经过最近对新旧抗规的对比,发现了一些变动之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不全之处请大家多多补充,谢谢,应大家要求,增加些解释。

1、3.9.3箍筋已不建议采用HPB235(一级)钢筋,至少要HPB300,也可直接选用HRB335(二级)钢筋。(HRB235钢筋强度较低,不经济)

2、3.9.4钢筋等强代换时虽没写明裂缝,挠度要求,但也应满足(裂缝与挠度是正常使用阶段必须满足的,也是强条)。

3、3.10增加了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考虑了断裂带对结构抗震的影响等。(基于性能的设计已被广泛采用,主要是从结构规则程度上及在地震作用下对结构性能提出的要求,不应局部破坏导致整个结构失效,加强薄弱部位等)

4、4.1.6增加了场地类别分类。(应该是经验更成熟了)

5、4.1.7减小了发震断裂的最小避让距离。(同上)


6、4.3.4液化土深度判别有变。

7、5.1.2需采用时程分析法补充计算的结构的设计内力取值有所变化,增加6度罕遇地震的地震加速度最大值。

8、对于平面投影尺度很大的空间结构(跨度大于120m,长度大于300m或悬挑大于40m)应根据结构形式和支撑条件分别按单点一致、多点、多向单点或多向多点输入进行抗震计算。并考虑地震行波效应和局部场地效应。(新加入内容,大跨度长悬臂)

9、5.2.5增加了6度时楼层最小剪力系数。(6度也有高周期结构)

10、5.3.4增加了大跨度空间结构的竖向地震作用计算方法。

11、6.1.2框架、框剪、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分类高度有变。(比08抗规更严格)

12、6.1.4防震缝最小宽度由70变为100。

13、6.1.8取消了连梁最小高度400的要求。

14、6.1.10剪力墙加强区高度由1/8改为1/10.(塑性铰区有所减小,理论+经验)

15、6.1.14嵌固端提出更高的要求。(应加强嵌固端,强制塑性铰区,你懂的)

16、6.2内力调整变化较多,自己找。(一级框架和9度一级框架与其他情况分开,不需多次调整)

17、6.3.7柱钢筋配筋率改变较多。

18、6.3.12明确体积配箍率计算方法,不扣除重叠箍筋体积,并且取消箍筋或拉筋强度超过360取360的规定。增加了框支柱、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的配筋要求。(重合部分的箍筋约束作用尚不明确,但肯定是有利的)

19、6.4.4增加了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0mm。(试验+经验)

20、6.4.5构造边缘构件有变,约束边缘构件的范围增加了轴压比的判断,体积配箍率可适当计入水平钢筋的截面面积。

21、6.4.6降低了小墙肢箍筋全高加密的要求。

22、6.5.2增加了框剪结构中剪力墙分布筋最小直径要求。

23、6.5.3增加了梁与剪力墙平面外连接的要求。

24、6.6.3增加了板柱抗震墙抗震计算的要求,(1)规定了抗震墙和板柱框架承担的地震力范围(2)规定了等代框架梁的宽度(3)规定了板柱节点不平衡弯矩引起冲切反力的增大系数。

25、6.6.4计算板底连续钢筋总面积As时,8度时宜计入竖向地震作用。(As作用是防止板破坏后整体塌落,计入竖向作用更合理)

26、6.7.1规定了框架-核心筒中任一层框架部分的最小剪力不小于结构 底部总剪力的15%。

27、7.1.1取消了内框架砖房的相关内容,此类结构用途较小,抗震性能较差。

28、7.1.2降低了6度时砌体建筑的总高度,规定8度0.3g及9度地区不允许使用底框-抗震墙结构。

增加了横墙很少的定义,并规定6、7度时,横墙较少如采用加强措施,可不降低总高度和层数。

29、7.1.5房屋抗震横墙间距有所减小,并且将木楼、屋盖改为木屋盖。

30、7.1.6增加了当砌体局部尺寸不足时,采取加强措施后的局部最小尺寸要求。

31、7.1.7增加了不应采用砌体墙和混凝土墙混合承重的结构体系。规定了结构平面轮廓凹凸尺寸不应超过典型尺寸的50%;楼板局部开洞尺寸不超过楼板宽度的30%,且不应在墙体两侧同时开洞;错层500应按两层计算,并应加强;同一轴线上的墙洞面积,6、7度时不宜大于55%,8、9度时不宜大于50%;房屋宽度方向中部应设置内纵墙,累计长度大于0.6L(本人理解结构体系至少要设三道内纵墙)。

32、7.1.8只有6度时且不超过4层(删去7度和5层)才允许采用内嵌式砌体抗震墙。

33、7.1.9分别规定了底框结构框架和抗震墙等级,框架6、7、8度分别为三、二、一级,混凝土墙6、7、8度分别为三、三、二级。

34、7.2.3 对墙体开洞计算划分更细。

35、7.2.5抗震墙间楼盖长宽比大于2.5时,框架剪力和轴力计入楼盖变形的影响。

36、7.2.7公式7.2.7-3抗剪计算中计入水平钢筋的作用。





待续......

[ 本帖最后由 cofly2007 于 2011-7-10 10:00 编辑 ]
免费打赏
wuyuhu139
2011年07月07日 17:20:18
22楼
不错的东西,很值得学习,感谢楼主的分享
回复
哈哈鱼79
2011年07月07日 17:43:55
23楼
还有计算地震影响系数中的经验公式数值有变。
回复
xiaoxingyi850124
2011年07月07日 20:04:16
24楼
刚出的混凝土规范,很感谢楼主的分享!
回复
liubo700111
2011年07月07日 20:37:37
25楼
楼主很细心啊,总结得很好。
回复
hyp1962
2011年07月07日 21:21:06
26楼
“明确体积配箍率计算方法,不扣除重叠箍筋体积”这一规定是基于扣除重叠箍筋体积在理论上明显不合理,但重叠箍筋的相互影响尚没有可靠的计算方法,所以只规定不扣除重叠箍筋体积,但如何考虑重叠箍筋的影响并未予以明确,当然在设计实践中可以把重叠箍筋等同于分散箍筋,但二者还是有所不同的.
回复
artto
2011年07月07日 22:47:15
27楼
补充下,内力调整感觉框架变得多了。其他结构相对稳定
回复
vanillahansen
2011年07月07日 23:06:40
28楼
感谢楼主滴总结
回复
wfc54321
2011年07月07日 23:35:38
29楼
好东西,值得学习
回复
whysearock
2011年07月07日 23:53:23
30楼
楼主真是强人,也很细心呀!
回复
bigbear308
2011年07月08日 02:19:17
31楼
第一条中HPB235砼规中已取消,但HPB300市场上还不多见,HRB335也很少有小直径的,所以宜采用HRB400做箍筋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