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强梁弱柱”、“强弯弱剪”
guilebaile
guilebaile Lv.3
2011年08月01日 15:21:28
来自于广厦结构
只看楼主

先看看傅学怡老师如何看待“强梁弱柱”这个问题的。(摘自 傅学怡,汶川、台湾建筑震害启示——改进规范的几点建议,《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与灾后重建分析报告》P523)究其原因,主要是整浇楼盖发挥了两大作用,一是卸荷作用,二是抗力作用。具体分析如下:(1) 我们在进行结构整体计算分析时,都是假定荷载的传递路径为:板→梁→柱;而实际上,很多荷载通过板直接传递给了柱。这样,根据假定算出来的框架梁弯矩是个“假”弯矩,和实际情况差别很大。

先看看傅学怡老师如何看待“强梁弱柱”这个问题的。(摘自 傅学怡,汶川、台湾建筑震害启示——改进规范的几点建议,《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与灾后重建分析报告》P523)
究其原因,主要是整浇楼盖发挥了两大作用,一是卸荷作用,二是抗力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1) 我们在进行结构整体计算分析时,都是假定荷载的传递路径为:板→梁→柱;而实际上,很多荷载通过板直接传递给了柱。这样,根据假定算出来的框架梁弯矩是个“假”弯矩,和实际情况差别很大。
(2) 要让框架梁屈服,楼板就要屈服,楼板的钢筋和梁的钢筋是共同工作的,所以实际上整个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框架梁是得到了增强。
(3) 框架柱无依无靠,地震作用下,框架柱容易首先被地震作用击坏。
要解决这个“强梁弱柱”,就要反其道而行之,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1) 在计算上,充分考虑楼板的作用,采用壳元细分。
(2) 框架梁弯矩取到柱边。
(3) 充分考虑板的钢筋作用,围绕着框架梁平行方向的板的钢筋,充分考虑。

欢迎大家踊跃讨论
免费打赏
先设想,再计算
2011年08月02日 21:49:38
22楼
新手受教了!
回复
dx419477423
2011年08月02日 22:41:27
23楼
强柱弱梁都说的是抗力吧。。。
回复
jokeero
2011年08月03日 00:13:31
24楼
支持一下,说的有道理,有点像屋梁楼盖的计算模式,结构设计真是高深莫测啊 最好还是做做实验
回复
a767965471
2011年08月03日 07:36:33
25楼
感谢 楼主辛苦 呵呵 希望能有更好的东西出来
回复
chinalxb
2011年08月03日 08:35:11
26楼
专家总有新观点,实验来的,还是想当然?若为实验或者通过工程的检验,使理论得到证实,那为什么不把这些观点写入规范?却弄些什么与规范相背的论调来愚弄大家?这些论调属于抗震概念设计范畴的内容,本来就没有一个量化的东西,又何必说来说去呢?讲究点实际吧。
回复
byc100
2011年08月03日 08:46:00
27楼
现在的施工不怕造价高,现在的设计不怕钢筋多,推动消费啊。
设计者满足规范后,为了加快速度就套用图纸,没有把握的也不计算,用钢筋找齐,没有人进行研究和进行细部设计。完成一个设计还没有来得及细细总结,新的项目就又接上了。
理论的东西在经济飞速发展时期明显跟不上。
回复
syp5698
2011年08月03日 08:54:45
28楼
现在新规范已认识到这点,要求考虑平行梁方向板钢筋对梁承载力有利的影响了!!!
回复
sjlj2005
2011年08月03日 08:59:30
29楼
专家的理论讲的是很清楚,但在实际结构设计中很难做到这点,因为现在的结构软件的一些参数决定了算出来的结果是强梁弱柱了,而且有些人还把梁钢筋再在施工图中加大!!!!!!
回复
潇洒哥3630
2011年08月03日 09:12:14
30楼
充分考虑板的钢筋作用,围绕着框架梁平行方向的板的钢筋,充分考虑。

我觉得这一条很有必要
回复
若海
2011年08月03日 10:08:46
31楼

强柱弱梁只是理想 是人为的认为 但是实际上表现出来的基本都是强梁弱柱 这样可以看出理论的假设条件是不成立的 至少实际是不得按照设计思路那么发生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