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工程为18层框剪结构,里面有个二级次梁,截面为150X300,层高为3米,开间为4.05米,进深为6.6米,配筋为上部2C25;2C16,,箍筋为6@150。该次梁上有100mm填充墙,荷载我计算为4.8KN/M。现在是主体阶段刚结束,发现梁底及侧面有裂纹,距离基本和箍筋间距差不多。 我用PKPM201009板本校核发现该梁的配筋为2C18;2C18,这是中梁放大系数为1.2,要是取到1.8,下部钢筋就为2C20。
该工程为18层框剪结构,里面有个二级次梁,截面为150X300,层高为3米,开间为4.05米,进深为6.6米,配筋为上部2C25;2C16,,箍筋为6@150。该次梁上有100mm填充墙,荷载我计算为4.8KN/M。现在是主体阶段刚结束,发现梁底及侧面有裂纹,距离基本和箍筋间距差不多。
我用PKPM201009板本校核发现该梁的配筋为2C18;2C18,这是中梁放大系数为1.2,要是取到1.8,下部钢筋就为2C20。
按图纸上的下部为2C16,该梁的裂缝为0.39,超过规范规定的0.3限值。
为了方便大家,我截几张关键图发上!
设计院来看后的原话为:该梁没有问题,即使没有这个梁也没有问题,因为该板为现浇板!!!!!!
晕晕!!!!!!0
我不懂的是该梁非悬挑梁,为啥上部钢筋比下部的大那多,再说梁个一端能说是为固端吗?要是剪力墙的还可以这样配,但是也得按正常使用来考虑了,毕竟在正常使用时下部弯矩要大于支座弯矩!!!!
经过这验算,我也知道该梁不会断,结构还是安全的,但是裂缝肯定会有的,对耐久性还是有影响的,设计为50年,不知道能否达到50年???
我把验算模型一起发上,有兴趣的看下!
昨天经现场凿开发现裂缝无贯通,不知道是不是凿的过程中掩盖了裂缝,还是真的没有问题!!
[
本帖最后由 zxfw_08 于 2011-8-8 08:19 编辑 ]
2楼
设计是有点问题的,这里应该把下部钢筋加大,上部钢筋减小。所以上部2跟25是不正确的,实际主梁无法提供那么大的端部弯矩,这根梁还是需要布置的,4米的板上面砌墙,板要做很厚的。
其次150x300的梁截面小了点,和一道竖板没差别。建议加固200x350或以上
回复
3楼
这根梁确实有点小了,200*350可以,上部配筋大了,下面的钢筋可以多配一点。
回复
4楼
这个设计当然有问题,计算梁两端应该点铰接。
可能实际上没问题,但设计本身错了
回复
5楼
1. 按你计算看来,原设计配筋的确不大。配筋既然不大,说明梁本来就是允许开裂的,只要裂缝宽度不大于0.3mm即可。
2. 搞不清楚为啥梁刚度越大,配筋越大。难道次梁还考虑地震力了吗?不过,既然配筋跟中梁放大系数发生了关系,你可以试一下:
1)将中梁放大系数改为1.0试一下。不考虑地震时,如果矩形梁配筋可以满足,T性梁配筋按理说更没问题。
2) 将下图中红线圈住的梁,输入到模型中再试一试,看配筋是否有变化?梁上部配筋跟支座支撑情况也有关系。负筋越大,下部筋越小。次梁间距越小,程序认为支座嵌固能力越强,上部配筋越大,则下部配筋越小。
3)而且墙体荷载取4.8kN/m(设计值or标准值)?如果是标准值还可以再降低一些。
4)如果主体刚结束,那么此时楼板上下抹灰应该还没做,即荷载还没有全部施加到梁上,如果此时梁的裂缝较大,施工方面按理说肯定也有问题。
[
本帖最后由 yyc5795y 于 2011-8-6 23:44 编辑 ]
回复
6楼
谢谢阁下,你说的对,要是主体阶段就裂缝了说明施工也有问题。我们再找找自身的毛病。
那个中梁放大系数和配筋是程序默认的梁为固端配筋才大了,要是点了铰接就一样了!!!!
回复
7楼
设计说的是有道理的,原先设计的时候并没有考虑板作为梁翼缘,考虑的话,梁承载力是够得
回复
8楼
回阁下,考虑板作为翼缘能让挠度不超标,但是裂缝还是超标啊!
回复
9楼
湿度低(常年平均湿度小于60%)的裂缝控制为0.4mm,不过原设计有缺陷的,不能死用pkpm,软件需要设计人员调整的,结构模型必须符合实际结构情况。
[
本帖最后由 sdjn1 于 2011-8-8 10:48 编辑 ]
回复
10楼
18层框剪结构主体结构刚完就出现裂缝的情况,判断原因其实很好办。
你查一下隔壁、楼上楼下其它的房间是否有同样的情况,如果同样出现裂缝,让设计院好好检查一下设计;如果只是个别现象,那肯定是施工问题。
回复
11楼
上部陪25是有点晕。上下反一下就好了。呵呵!
一般情况下也很难出现大的裂缝。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