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工程为18层框剪结构,里面有个二级次梁,截面为150X300,层高为3米,开间为4.05米,进深为6.6米,配筋为上部2C25;2C16,,箍筋为6@150。该次梁上有100mm填充墙,荷载我计算为4.8KN/M。现在是主体阶段刚结束,发现梁底及侧面有裂纹,距离基本和箍筋间距差不多。 我用PKPM201009板本校核发现该梁的配筋为2C18;2C18,这是中梁放大系数为1.2,要是取到1.8,下部钢筋就为2C20。
该工程为18层框剪结构,里面有个二级次梁,截面为150X300,层高为3米,开间为4.05米,进深为6.6米,配筋为上部2C25;2C16,,箍筋为6@150。该次梁上有100mm填充墙,荷载我计算为4.8KN/M。现在是主体阶段刚结束,发现梁底及侧面有裂纹,距离基本和箍筋间距差不多。
我用PKPM201009板本校核发现该梁的配筋为2C18;2C18,这是中梁放大系数为1.2,要是取到1.8,下部钢筋就为2C20。
按图纸上的下部为2C16,该梁的裂缝为0.39,超过规范规定的0.3限值。
为了方便大家,我截几张关键图发上!
设计院来看后的原话为:该梁没有问题,即使没有这个梁也没有问题,因为该板为现浇板!!!!!!
晕晕!!!!!!0
我不懂的是该梁非悬挑梁,为啥上部钢筋比下部的大那多,再说梁个一端能说是为固端吗?要是剪力墙的还可以这样配,但是也得按正常使用来考虑了,毕竟在正常使用时下部弯矩要大于支座弯矩!!!!
经过这验算,我也知道该梁不会断,结构还是安全的,但是裂缝肯定会有的,对耐久性还是有影响的,设计为50年,不知道能否达到50年???
我把验算模型一起发上,有兴趣的看下!
昨天经现场凿开发现裂缝无贯通,不知道是不是凿的过程中掩盖了裂缝,还是真的没有问题!!
[
本帖最后由 zxfw_08 于 2011-8-8 08:19 编辑 ]
62楼
pkpm 这种梁的弯矩计算是有问题的,因为两端应该是没有负弯矩的,我们通常都是梁底钢筋放大,而且pkpm计算出的裂缝是偏大的,施工过程中有很多因素也会导致梁裂缝,比如温度高,养护不够,或者混凝土配合比没有掌握好,水泥用量过多,导致收缩较大,而且还没有到抹灰阶段,况且室内环境是对钢筋锈蚀并没有多大影响,如果承载力够的话,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而且我注意到,你的跨中弯矩和右端的负弯矩还有配筋面积是差不多大的,为何出来的图却相差这么多,2跟16的面积只有402,而计算书上却是478,不知道你有没有认真核对计算书,是不是用了pkpm的绘图直接就出图了,还有你们那的审图机构为何没有发现这个问题,如果考虑到梁翼缘的作用,此梁差不多也是接近极限,建议还是采取一下措施,毕竟现在都是终身责任制,所以还是加固一下比较,那样自己也比较踏实,放心
回复
63楼
我感兴趣的是楼主的身份
回复
64楼
这个施工的很强啊!可以去干设计了
回复
65楼
次梁一端连接框架梁 一端连接次梁 可能框架梁刚度较大 节点竖向变形较小 而另一端二级次梁刚度小变形大 造成靠近主框架梁的一端负弯矩大 类似悬挑,另一端类似铰接。这个应该是pkpm的思路
1 。从节点受力分析,实际上主梁还是存在弯曲变形,节点会有竖向位移,是不是真的刚接节点呢,水平段的抗震锚固长度能否达到。
2 。从破坏角度看,考虑主次梁刚接,主次梁的协调扭转会很严重。荷载较大的次梁即使考虑楼板作用扭矩折减依然主梁会存在扭转。梁受扭转破坏是脆性破坏应予以避免。
3 。从抗震来看,既然是次梁本身就不考虑抗震 忽略他对结构整体刚度影响,同时铰接地震时候可作为耗能构件。铰接也不是没有有利一面。
当然理论和实际有差别,在实际中现浇结构做到完全和钢结构那样铰接节点不切实际,多少会存在负弯矩。考虑铰接模型时 顶底面钢筋比值控制裂缝最大宽度,也是可行的。
回复
66楼
钢筋应该是配反了,梁两端应该是趋近铰接,
回复
67楼
会不会是施工时钢筋箍筋截面太小,导致主筋影响面太小所导致?实际中有因为截面太小导致主筋堆成一堆的现象。
安静等待专家到来。
回复
68楼
现在应该问题不大,新版的混凝土规范对裂缝是采取准永久组合,裂缝计算放宽了
回复
69楼
这应当说是施工质量的问题,主体才完工,荷载还没加上,活载还没产生,所以不应出现裂缝,如果有裂缝,那是施工方的原因,砼养护或其它方面的质量问题。
回复
70楼
刚度大了 所吸收的力就大了 配筋就会越大!为了安全储备在配筋时中梁放大系数会稍大一点 1.3左右
回复
71楼
梁高是300哈,这点还是要弄清楚!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