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附录A的质疑
somebody665@co163
2006年06月14日 14:58:47
来自于采暖供热
只看楼主

《规程》(J365__2004)附录A表中,当供水平均温度一定、加热管间距一定时,单位地面面积的散热量和下传热损失(即热媒的供热量——规程3.4.6条)数值低时,为什么室内空气温度数值反而大哪???换句话说:减少供热量,室温反会增高????

《规程》(J365__2004)附录A表中,当供水平均温度一定、加热管间距一定时,单位地面面积的散热量和下传热损失(即热媒的供热量——规程3.4.6条)数值低时,为什么室内空气温度数值反而大哪???换句话说:减少供热量,室温反会增高????
免费打赏
liuyangkee
2006年08月11日 13:31:09
12楼
因为 水温35 室温15 35-15=20 室温25  35-25=10 当然15需要的热量大 道理很简单 如果你加热到室温25 那摸你300的间距的散热量肯定不够  所以你要用比300间距小的   规范没有错
回复
zhusmallpig
2006年08月12日 16:01:22
13楼
我还有个疑问:现在的首层都有地下室,由向下的热损失,可还有来自上层的,就抵消了,实际上只有顶层的热损失没有补偿,但我看到的很多图纸,首层的热负荷比标准层的大,这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回复
somebody665
2006年08月17日 08:20:01
14楼
大家请看我的另一个帖子,就知道我为甚质疑:

http://co.163.com/forum/content/1638_435368_1.htm


其实,我真的搞不懂!!!!!
回复
somebody665
2006年08月22日 09:37:12
15楼
《规程》
3.4.6 热媒的供热量,应包括地面向上的散热量和向下层或向土壤的传热损失。

那么,请问:

依据表A.1.1


向室内供67.2w/m2的热量,就能使室温达到24度????
回复
xihuadou
2006年08月24日 09:37:34
16楼
回答15楼的问题:
《规程》表A.1.1并不是“向室内供67.2w/m2的热量,就能使室温达到24度”,而是使室温达到24度时,加热管向室内的散热量和热损失只有67.2w/m2。
举例:依据表A.1.1,假定室内设计热指标为70W/m2(设计室温24℃),供水温度为35℃,加热管管径de20,管间距为300,就不能满足要求,只有管荐举100才能满足设计要求。同样条件下,如果设计室温16℃或18℃,则管间距为300就能满足要求了。所以同样条件下室温越高,需要加热管管间距越小,数量越多。
我认为您理解反了,我这样说不知道您明白吗?
回复
somebody665
2006年08月24日 12:12:27
17楼
《规程》
3.4.6 热媒的供热量,应包括地面向上的散热量和向下层或向土壤的传热损失

请问:您对此条款,是如何理解的哪????

~~~~~~
回复
xihuadou
2006年08月28日 10:33:43
18楼
热媒的供热量,应包括地面向上的散热量和向下层或向土壤的传热。
我的理解是:热媒的供热量并不等于向室内散发的全部热量,它有一部分热损失。热媒的供热量即为附表中散热量和热损失之和。
回复
somebody665
2006年08月28日 10:56:55
19楼
那么

热负荷怎样来确定那?

在数字上是否与热媒供热量相等那?

还是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回复
xihuadou
2006年08月31日 11:12:09
20楼
房间总热负荷的确定就是我们设计时的房间供暖设计热负荷。
热媒的散热量应满足热指标(W/m2),我这样回答你的问题:热指标在数值上与热媒供热量是不相等的,而应与散热量相匹配:热指标是房间所需,散热量是供,原则上热指标=散热量基本上就应该满足设计要求。
这样说妥否?
回复
somebody665
2006年09月02日 12:00:46
21楼


您讲得,我越看越糊涂!
"供热指标”是啥感念??
麻烦您,再做一点详细的解释,
可以码?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