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现代经典建筑博览
yi-chengbo616
2006年07月11日 20:26:39
只看楼主

1.印度昌迪加尔法院设计师:勒•柯布西埃(法国)印度的旁遮普省是印度从英国殖民地统治下获得独立后,本世纪 50 年代 印度政府在喜马拉雅南麓山脚下称为昌迪加尔的一片干旱的平原上重新建立 的印度最重要的一个省。法国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埃被聘请来作这个新省会的城市规划设计师和建筑设计师。他是印度总理尼赫鲁欣赏的建筑师。这 次机会使他大显身手。他把整个城市划分为整齐的矩形的街区,形成一个棋 盘式的道路系统,并明确地把各街区分为政治中心、商业中心、工业区、文 化区和居住区等 5 个部分,功能分布非常明确。他还设计了政治中心的好几 座主要建筑物,高等法院是其中最早落成的一座,于 1956 年建成,它的建成 曾经引起世界建筑师们的广泛注意仿效。

1.印度昌迪加尔法院

设计师:勒•柯布西埃(法国)

印度的旁遮普省是印度从英国殖民地统治下获得独立后,本世纪 50 年代 印度政府在喜马拉雅南麓山脚下称为昌迪加尔的一片干旱的平原上重新建立 的印度最重要的一个省。

法国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埃被聘请来作这个新省会的城市规划设计师和建筑设计师。他是印度总理尼赫鲁欣赏的建筑师。这 次机会使他大显身手。他把整个城市划分为整齐的矩形的街区,形成一个棋 盘式的道路系统,并明确地把各街区分为政治中心、商业中心、工业区、文 化区和居住区等 5 个部分,功能分布非常明确。他还设计了政治中心的好几 座主要建筑物,高等法院是其中最早落成的一座,于 1956 年建成,它的建成 曾经引起世界建筑师们的广泛注意仿效。

柯布西埃的主要出发点是不依赖机械的空气调节,而利用建筑本身的特 点来解决当地烈日和多雨的气候所造成的困难。法院建筑地上 4 层,它的主 要部分用一个巨大的长 100 多米的钢筋混凝土顶篷罩了起来,由 11 个连续拱 壳组成,横断面呈 V 字形,前后挑出并向上翻起,它兼有遮阳和排除雨水的 功能;屋顶下部架空的处理有利于气流畅通,使大部分房间能获得穿堂风, 这样以建筑物本身的设计方法来解决当地的日晒和雨季问题。

法院的入口没有装门,只有 3 个高大的柱墩一直支承着顶上的篷罩,形 成一个高大的门廊,柱墩表面分别涂着绿、黄和桔红 3 种颜色,门廊气势雄 伟,空气畅通。从入口进去就到了法院的门厅,进入门厅以后是一个柯布西 埃经常在建筑中心采用的横置的大坡道,人们可以顺着坡道登楼。一层有一 间大审判室和 8 间小审判室,楼上也有一些小审判室,办公室。另外还有对 公众开放的图书馆和餐厅。它的平面形状是一个简单的 L 形。

法院建筑的正立面上满布着大尺度的垂直和水平的混凝土遮阳板,做成 类似中国的博古架形式。到了上部,它们逐渐向斜上方伸出,使和顶部挑出 的篷罩有所呼应。整个建筑的外表都是裸露的混凝土,上面保留着浇捣时模 板的印痕。柱墩及遮阳板的尺寸特别大,使人感到十分粗犷,像是一座经过 千百年风雨侵蚀的老建筑。门廊内部的坡道上也满是大大小小不同形状的孔 洞,在其他地方,经常有一些奇怪的孔洞的凹龛;有的还涂上红、黄、蓝、 白等特别刺眼的色彩。

法院的建成曾引起各国建筑师的广泛关注。这种巨大尺度的建筑构件, 粗壮的入口柱廊,对比色块的处理,粗糙的混凝土饰面,大胆的抽象图案设 计所形成的特殊建筑风格,被人们称之为“粗野主义”建筑。
免费打赏
yi-chengbo616
2006年07月11日 20:27:16
2楼
2.积木堆式住宅

设计师:赛弗第(加拿大)

在蒙特利尔 1967 年的世界博览会上,加拿大建筑师赛弗第和他的合作者们设计并建造的一组住宅轰动一时,这座像积木堆成的小山一样的住宅组合 体就是所谓的“栖息处——76”。

“栖息处”的目的,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要保证每个家庭在现代城市人口高度密集的条件下,生活得舒适些,即得 到更多的新鲜空气、阳光和绿荫。在城市范围内给予人们想要到城外去找寻的,而在现代公寓中无法找到的东西。

建筑物好像由许许多多“积木块”小 单元堆积而成,每一个“积木块”就是一所隔离开来的住宅,经过巧妙安装, 在这里每一所“积木块”住宅的屋顶都成为另一所住宅的花园或儿童游戏场 所。并且每一家的花园平台都相对独立,相互之间不受别人视线的干扰。 这些建筑由 354 种标准构件构成,这些构件全部在工厂预制装配,然后 在施工现场进行吊装、组合。“积木块”之间用螺栓联结。

现在,这里已建成的住宅有 158 套,共 15 种类型的“积木块”盒子,高 12 层。 这组住宅建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的马盖•比埃河岸上,按照规划,这里将建成 1000 套“积木式”住宅,并有完善的公共活动及商业服务设施。
回复
yi-chengbo616
2006年07月11日 20:27:37
3楼
3.特大跨度建筑

本世纪建筑史上,有两大类型的建筑是前所未有的,它们标志着现代建 筑技术的飞跃,它们创造了新的现代奇迹,在它们的脚下,古代七大建筑奇 迹的光辉突然黯淡了许多。

这两大类型的建筑,一类是被人们称作摩天大楼的高层建筑,另一类就 是大跨度建筑。

所谓大跨度建筑指的是建筑空间看不到密密麻麻的小柱子支撑,而是以 巨大的屋盖覆盖着巨大的空间的那类建筑,我们生活中的火车站、音乐厅、 体育馆等,就是属于这类建筑。

1967 年,三座划时代的建筑富于戏剧性地同时出现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世 界博览会上。一个是赛夫迪的“积木堆式”住宅,一个是富勒的球体网架美 国馆,还有奥多的帐篷式西德馆。美国馆和西德馆都属于大跨度建筑。

帐篷式的西德馆属于张网结构,像支帐篷一样,只需要竖几根钢管,拉 几根钢索,再铺上屋顶,很快就可以将一个巨大的空间覆盖起来。当然拆起 来也一样方便快捷。为了使屋顶透明,一般用特制的塑料透明薄膜做屋顶, 沙漠中的吉达机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种结构最适用于大空间,如果用 于较小的空间,并且要开门开窗加隔墙的话,反倒成问题了。
回复
yi-chengbo616
2006年07月11日 20:28:19
4楼
4.联合国城

在美国纽约市内的东河之滨,建有一座不属于任何国家的“国际城市”, 这就是城中之城的联合国城。

联合国的建立是本世纪的大事,它是一个权威性的国际组织。在反对侵 略的二次大战期间,中国、苏联、英国、美国联合发表了“关于普遍安全的 宣言”,声明有必要建立一个由一切爱好和平国家参加的、以尊重各国主权 与领土完整等原则为基础的普遍的国际组织,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反对 侵略战争,促进平等的国际合作。这个宣言发表后,受到各爱好和平的国家 的普遍欢迎。经过广泛的磋商,1945 年 4 月 6 日,在旧金山召开了联合国宪 章制宪会议,51 国代表经过讨论,一致同意并签订了联合国宪章。同年 10 月 24 日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参加制宪会议的 51 国为联 合国创始成员国。中国不但是联合国创始成员国,而且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拥有否决权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当时美国国会便敦请将联合国总部设在 纽约长岛成功湖畔,这就是现在的联合国城。到现在,参加联合国的成员国已增加到 179 个。

联合国城市的占地面积有 109.26 亩。这块地皮是由美国大资本家洛克菲 勒花 850 万美元买下,捐赠给联合国总部的。因此,这块领土的所有权已经 不属于美国,而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块“国际领土”。

联合国城由一支联合国警察部队负责警卫。城中建有一座 39 层的联合国 秘书处大厦,设有各国驻联合国大使的办事处,38 层是联合国秘书长的办公 室,悬挂着瑞士赠送的“世界钟”,陈列着“阿波罗”宇宙飞船从月球上带 回的月岩。

联合国总部门前旗杆上飘扬着 179 个成员国的国旗。中华人民共和国鲜 艳的五星红旗在迎风招展。正门内院主旗杆上悬挂着一面天蓝色的,以一对 橄揽枝环绕着地球为图案的联合国旗帜。

秘书处大厦北边是联合国大会和 3 个理事会的会议楼。大会会议厅每年 举行多次讨论重大国际问题的联合国大会,并对重要议题进行表决。大会主 席台上悬挂着巨大的表决器,在各国名下各有表示赞成、反对、弃权的绿、 红、黄三色显示牌。在进行议题表决时,台下各国代表团只要在自己席位桌 上按动电钮,台上三色灯一亮,就能显示出是赞成,还是反对,还是弃权。 联大会议楼内和两侧大厅里还陈列着各国赠送的纪念品。中国赠送的是绣着万里长城的巨幅壁毯。

会议楼南侧是拥有 10 万册图书的联大图书馆。整个建筑群四周环绕着花 圃和草坪,地下室有餐厅、咖啡馆、书店、邮局、商场等,为这座城市的上 万名工作人员、市民服务。

每年有近百万游客买门票进入联合国城参观游览。
回复
yi-chengbo616
2006年07月11日 20:29:48
5楼
5.纽约世界贸易中心

设计师:山崎实(日本)

位于纽约曼哈顿岛上的世界贸易中心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贸易中心,也 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之一。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由美籍日本建筑师山崎实(雅玛萨基)和多斯建筑事 务所联合设计,于 1973 年 4 月 4 日落成。占地 6.5 公顷,它是由 6 幢建筑物 所组成的一个建筑群,包括一座饭店,一座海关大楼,两座供重要的政府贸 易机构使用及国际商品展用的 9 层大楼,另外两幢拔地而起的方形塔楼为主 要建筑物,每幢高 411.5 米,地上共 110 层,地下 7 层。每幢建筑面积达 466000 平方米。该楼耗资 7 亿美元。

这两幢塔楼分租给各国领事、商务参赞、货运公司、轮船公司、铁路航 空办事处、银行、厂商以及为这些单位服务的情报中心和贸易中心共 800 多 个。其中还设有世界贸易学院,它开设各种世界贸易规程并举办讨论会。设 在塔楼中的世界贸易情报中心库也为商人们提供了极为详尽和丰富的信息。 每天有 5 万人在大楼内上班,而客商可达 8 万人次。

世界贸易中心是两座方塔形建筑,每层边长 63 米,外观犹如方柱。由于 透视的原因,双塔体积会发生变化而不使人感到单调。大厦采用框架筒结构, 以间距 1 米密排钢柱为外墙,然后用钢制窗下墙及窗梁将密排钢柱连成一个 整体,而全部水平力均由这个整体承担,对于摩天大楼而言,抵御水平风力 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如这座大厦顶部风速为 225 公里/小时,所产生风压可 达 400 公斤/平方米。

由于每天进出世界贸易中心的人次在十几万,所以它的上下交通就显得 极为重要,处理也比较困难。为此大楼共配备了 23 部高速分段电梯,85 部 区间电梯,另有几部货梯。在运输方式上,山崎采用了分段运输的方式。在44 层和 78 层设立高空大厅,它们和底层大厅一起将这 110 层的大厦分为 3 个运输段。从底层大厅分别有 11 部和 12 部高速直达电梯(每部每分钟 486.5 米,可载 55 人)通过高空大厅,然后人们再根据自己的目的地选择电梯。此 外还有几部高速直达电梯从底层直达第 107 层或 110 层。这样就可以使人们 上下班时的人员大为疏散,不仅缓解了运输问题,也可节省电梯井所占面积。 而且电梯可直达能够容纳 2 千辆汽车的停车场,并有 3 条地铁通过此地设站, 所以可以迅速地将出入于世界贸易中心的工作人员及客商疏散。

世界贸易中心的各种商业服务设施相当完备。在 44 层和 78 层两层的高 空大厅设有各种服务和商业设施,可让人随意采购和提供各种服务。在大楼107 层设有快餐厅,110 层设有瞭望厅,从这里可以远眺 100 多公里以外的景 色。

世界贸易中心大厦的建成说明人类的建筑技术已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 平。当人们见到这两座大厦时不会不感觉到人类力量的伟大。
回复
yi-chengbo616
2006年07月11日 20:31:07
6楼
6.波特兰市政厅

设计师:格雷夫斯(美国)

在 80 年代的美国办公建筑中,15 层高的俄勒冈州波特兰市政办公大楼 是最引人注目的一幢,同时也是引起激烈争论的一幢。

它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有些怪,一种未曾见过的形象,既不像充斥世界的 冷冰冰的火柴盒式现代建筑,也不同于法国凡尔赛宫那样繁琐的古典主义建 筑。它平面方形,是个粗粗的方方筒子,如果不是进行了多种的立面划分, 并加上色彩和装饰,它简直像一个巨大而沉重的下蹲的实体,一个傻头傻脑 的家伙。

建筑的底部是三层厚实的基座,其上 12 层高的主体,大面积的墙面是象 牙白的色泽,上面开着深蓝色的方窗。正立面中央 11 层至 14 层是一个巨大 的楔形,仿佛放大尺度的古典建筑的锁心石,或者你也可以想象成一个大斗 之类的。大斗的中央,是一个抽象、简化了的希腊神庙。大斗之下是镶着蓝 色镜面玻璃的巨大墙面,玻璃上的棕红色竖条纹形成某种超常尺度的柱子的 意象。柱子之上,正面是一对突出于建筑表面的一层楼高的装饰构件,样子 像风斗,而在两侧的柱头之上则是一横条亮丽的深蓝色装饰,好像包装礼品 的花带子或者表示密封图章的飘带。大楼的设计者本来还想在屋顶上放置一 个古典庙宇式的农村屋顶,可惜未能实现。

波特兰市政厅是一次设计竞赛的中标方案,设计者名叫格雷夫斯,大楼 建成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激烈的反应,斥责与褒奖之声此起彼伏。有人严厉斥 责它是“时髦的超现实主义”,如果别的建筑师跟着格雷夫斯走,其后果将 是“危险”的。1984 年,美国建筑师在新奥尔良的年会上,甚至有人别着反 对波特兰市政厅的微章,一枚是在印有波特兰市政厅的形象上打上一枚带有 红色斜杠的交通禁行符号,另一枚章上写着“我们不掘坟墓”的英文字,在 英文中格雷夫斯的名字恰好与“坟墓”写法一样,这句话是一种双关语的玩 笑,一方面意思是说我们不是想跟格雷夫斯过不去,另一方面则表示不赞成 掘墓式地模仿古典主义的建筑形式。

欣赏格雷夫斯的人说,波特兰市政厅是属于波特兰的,是理智与精神在 这个城市的胜利。说这幢建筑代表了一个文化信念,如果住进这幢房子里就 再没人想住现代办公楼了。它是想象出来的,而且思想丰富,它也许有些花 俏,令人眩晕,但却真正具有量感、气势、高贵、热情等种种魅力。它不是 一种简单的构造装饰,而是有古典根源和深刻寓意的。

建筑师格雷夫斯同时是大学里的著名教授,还是小有名气的立体派画家 和拼贴艺术的喜爱者。他将棕红色、蓝色、象牙色以及各种涵义的装饰构件 组合在一起,使这个体态笨拙的大房子成为一幅美丽的抽象拼贴画。

波特兰的人们每天从这个大家伙身边走过,它像一架巨大的音乐播唱机 一样,为人们带来浪漫欢畅的气息。不管怎样,比起那些人们看都不想多看 一眼的现代建筑,波特兰市政夺要显得有趣可爱得多。
回复
yi-chengbo616
2006年07月11日 20:33:12
7楼
7.古根海姆美术馆

在美国纽约市第五街,有一座与众不同的美术馆,美术馆展览厅部分的 外形,很像一个白色的蜗牛倒立在高楼林立的建筑群中,美术馆的主人叫做 所罗门•古根海姆。古根海姆家族原籍瑞士,移民美国后经营采矿和冶炼, 渐渐发家致富而成为美国炼铜业的豪门,所罗门•古根海姆是这个家族的第 二代人物。

所罗门 1937 年创办美术馆,1947 年他委托当时在美国名望极高的建筑 师福兰克•赖特设计了这幢都市中的蜗牛。该建筑 1959 年建成后,吸引了许 许多多好奇的观众,他们不仅为美术馆中的艺术品所吸引,更是为大师设计 的奇特魅力所折服。当然,也有批评家对古根海姆美术馆加以指责,认为它 破坏了建筑景观的合谐关系。不管怎样,它是独特的,它成为人们街头巷尾 议论的中心话题,它在人们的脑海中印下一幅永不褪色的形象记忆。1990 年10 月 30 日,古根海姆美术馆被正式列为纽约的古迹,它是目前纽约最年轻 的古迹,只有 31 年的历史。

美术馆分成两个体积,大的一个是陈列厅,6 层;小的是行政办公部分,4 层。陈列大厅是一个倒立的螺旋形空间,高约 30 米,大厅顶部是一个花瓣 形的玻璃顶,四周是盘旋而上的层层挑台,地面以 3%的坡度缓慢上升。参 观时观众先乘电梯到最上层,然后顺坡而下,参观路线共长 430 米。美术馆 的陈列品就沿着坡道的墙壁悬挂着,观众边走边欣赏,不知不觉之中就走完 了 6 层高的坡道,看完了展品,这显然比那种常规的一间套一间的展览室要 有趣和轻松得多。

建筑师赖特多年来一直探求以一条三向度的螺旋形的结构,而不是圆形 平面的结构,来包容一个空间,使人们真正体验空间中的运动。他认为人们 沿着螺旋形坡道走动时,周围的空间才是连续的、渐变的,而不是片断的、 折叠的。为了这个观点,他曾在旧金山设计一家螺旋形的商店,在匹兹堡建 一处螺旋形的车库,这次又说服业主,使他相信螺旋形是美术馆最好的形式。

1986 年,古根海姆美术馆获得了美国建筑师协会 25 年奖的殊荣。
回复
yi-chengbo616
2006年07月11日 20:42:44
8楼
8.落水山庄

设计师:福兰克•莱特(美国)

建筑在山林之中的度假别墅,也许大家已经看过很多,但是建在溪水瀑 布之上的别墅,你可曾听说过吗?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叫做“熊跑” 的幽静峡谷中,就有这样一幢奇妙的房子。在茂密的丛林掩映下,在清清的 溪流和嶙峋石块间,这座房子从中心向各个方向伸展着、交错着,白色的巨 大阳台凌空于水面之上,流水叮咚地从房子底下蜿蜒淌过,从平台下奔泻而 出。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从大阳台上顺梯子往下爬,你在屋子里便已听到 的潺潺流水声,此刻便在你足下。你可以趴在岩石上,忘情地将手伸进溪水 中,或者只是静静地坐着,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在这样的别墅 中渡假,该是怎样的画境,怎样的诗意,怎样的享受啊!

这幢房子建成后就名声远扬,经常有人来此参观,人们称之为“流水别 墅”或者“落水山庄”。

这幢别墅建于 1935 年,房子的主人是美国一位富裕的商人,设计者是当 时美国极富盛名的建筑师,名字叫福兰克•莱特,他是美国建筑师当中,唯 一曾经在邮票上出现的人物。当他接受了设计任务,来到别墅所在地段时, 就被那里的美丽景致深深打动了。

苍郁的密林和鲜艳的花朵倒映在清洌洌的 溪水中,溪水拍打着巨大的岩石,形成了可爱的飞瀑。

莱特花了一天的时间 在林子里钻来钻去,在本子上记下地势和山石、树木的位置,然后回到事务 所冥思苦想,几个星期后,他完成了初步设计方案。按照一般的做法,建筑 师习惯于把别墅建在溪水的一侧或是瀑布的对面,而他却出人意料地将房子 架在了瀑布之上,令人拍案叫绝!

建筑的外形显得自然、随意、舒展,建筑的主要房间与室外的阳台、平 台以及道路,相互交织在一起,错落有致,亦取得与周围自然景色相溶合的 效果。建筑材料主要用白色的混凝土和栗色毛石。水平向的白色混凝土平台 与自然的岩石相呼应,而栗色的毛石就是从周围山林搜集而来,有着“与生 俱来”、自然质朴和野趣的意味。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瀑布上的大平台连带 1/3 的起居室部分都飞挑于瀑布之上,对于当时的工程技术而言,无疑是一大创举。
回复
yi-chengbo616
2006年07月11日 20:45:35
9楼
9.悉尼港的白色风帆

设计师:伍重(丹麦)

在澳大利亚悉尼港口,永恒地停靠着一艘美丽的白色帆船。它那富于诗 意的、雕塑般美感的形象,带给人们无穷无尽的遐想。层层叠叠的壳体,有 如迎风鼓起的白色风帆,亦像一枚枚竖立在沙滩上的白色大贝壳,当然,也 有人开玩笑说它是“大鱼吃小鱼”,它,就是举世闻名的悉尼歌剧院。这是 一幢令人过目难忘地建筑,它的身姿出现在世界各地的风光集锦和明信片 中,它已成为悉尼的象征与标志。

悉尼歌剧院是 1957 年一次国际设计竞赛的获奖方案。关于这个方案还有 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传说。在参赛的方案中,年轻的丹麦建筑师伍重的方案 只是一些铅笔素描般的草图,模模糊糊地勾勒出风帆的造型,本来已被当作 淘汰方案扔在角落里,然而独具慧眼的评委,美国建筑师沙里宁却将它发掘 出来,他把这份图带到评审委员们的面前,说道:“各位,首奖就在这里!” 于是伍重的方案出人意料地从 234 份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

悉尼歌剧院名曰歌剧院,实际上是一个文化中心,总体上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挂贴石片的基座,其中布置了车库、排练室、更衣室,以及各种服 务性设施。另一部分是在大平台之上的三组巨大壳体,一组覆盖着歌剧院, 一组覆盖着音乐厅,另一组覆盖着奔内朗餐厅。

悉尼歌剧院的基地位置很奇特,它位于悉尼港内瞭望无阻的奔内朗岬 上,以 4 个面照应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视线,并给市内的高层建筑提供一个俯 视的景观。

悉尼歌剧院的魅力来自于深色厚实的基座与翔然耀目的壳体之间的对 比,表达着欢乐庆典的气氛与活泼的海湾风情。基座平台占地 1.82 公顷,平 台前面的宽度达 90 多米,是世界上最宽的台阶,在这里有阳光、微风与浮云, 你感到有如双脚站立在大石头上才体会得到的厚实感。

大平台上的三组壳体,像雕塑般将墙面与屋顶融为一体。伍重说:“悉 尼歌剧院是以屋顶取胜的建筑之一,因为它完全暴露于来自各个方向的视 野,人们可以来自空中,或 泛舟于其四周的水面。在这个引人注目的位置上, 实在不该出现一栋毫不强调屋顶特性的建筑。这里不应该是一个竖满类似通 气管之类的物体的平屋面。毋宁以一种雕刻的手法来处理——一个包容所有 必要之功能的雕刻。换句话说,就是每一个空间都用屋顶来表达。为了更出 色地表达建筑与太阳、光线、云朵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建筑充满活力,伍重 将所有屋面都铺上瓷砖,使得每当阳光照耀,云影变幻时就会在壳面上产生 变化多端的光影效果。

壳体的形象诚然美丽动人,而为了实现这个形象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惊人 的。

伍重原方案的壳体形象,只是随手画出,而要将它付诸实践,面临的巨 大挑战就是结构的设计。最初试过几种结构形式,并进行模型实验,然而 3 年之后仍是一无所获。经过 6 年的探索,最后终于借助电子计算机完成了结 构设计。对此,结构师奥维•阿鲁曾抱怨说:“这不是一项业务,简直是一 次战役。”

方案从获奖到建成历尽磨难,前后历时 17 年,耗资超出预算的 14 倍, 达 5000 万英镑。虽然有人认为它是一个结构不合理、造价浪费、形式内容不 一的失败例子,然而试想任何另外一种形式,又怎能代替或者超越这艘白色 的帆船?正如当时的评审委员所曾预言:“此方案必将成为伟大非凡的超群 创作。”

神秘的天文台 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博士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所创立的相对论使 科学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为了纪念爱因斯坦博士所作出的伟大贡
献,并进一步发展对相对论的研究,1917 年,德国政府决定在柏林郊区波茨 坦建立一座以爱因斯坦命名的天文台。

4 年之后,一座奇怪的建筑物矗立了起来。它有着弯弯曲曲的墙面,浑 圆的线条,深深的黑洞一般的窗户,处处透出一种神秘感,似乎代表着宇宙 中的什么神秘事物;又好像是一个带着圆盔的怪人注视着远方,在述说着爱 因斯坦博士的有关天体物理学的一个梦⋯⋯。什么梦?田野?大地?天际? 亦或宇宙、星空?

建筑物上部的圆顶是一个天文观测室,下面则是若干个天体物理实验 室,整幢建筑物的最初设计都是采用钢筋水泥建造,这样可以发挥水泥的可 塑性用来完成一个巨型的纪念性雕塑,但后来由于材料供应发生了问题,只 好改用砖砌,快到顶时,用水泥建造圆顶,并最终用水泥将整个建筑的外立 面装饰一遍,给人一种浑然一体都是用混凝土建造的假象。尽管如此,建筑 物依然达到了它在设计时所具有的神秘感,并对后人运用混凝土造出各种曲 线形造型起了深远的影响。

这幢名建筑的设计师是一个德国犹太人门德尔松,当建筑物完成之后, 他邀请爱因斯坦博士去天文台看一看,当然,他忐忑不安地想听到这位大科 学家的看法。爱因斯坦慢慢地环绕建筑物走了一圈,又非常仔细地看了建筑 的内部,但结果一个字也没说。一个小时之后,在大家一起参加的一个会议 上,爱因斯坦博士突然站了起来,穿过房间走到设计师身边,俯身在他耳边 小声低语道:“妙极了!”。
的确,几乎没有更好的文字能够用来表述这幢建筑物了,这幢建筑物正 如一幢有机的整体,它的每一个部分都同整体密不可分。看来,爱因斯坦博 士非常满意,设计师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回复
yi-chengbo616
2006年07月11日 20:46:06
10楼
9.雕刻品一般的教堂

1954 年,法国南部偏僻山区的奥•朗香新建了一座教堂。名叫朗香圣母 教堂,它使默默的小镇闻名遐尔。朝圣的人群如潮水般涌来,建筑学者与旅 游者纷沓而至。人们的到来也许并不仅仅是为了聆听上帝的福音,更多的却 似乎是为了一睹这座神秘而富诗意的建筑。

这是一座小小的现代教堂。没有指向天国的高耸,没有令人晕眩的巨大 空间。没有十字架,也没有钟楼。然而只要你亲临其境,亦或仅仅通过几张 彩色图片,你就能感觉到,古老教堂所曾唤起的那种宗教情节在此依旧弥漫 着,浓厚而深沉。

教堂的外观很奇特,建筑西南角的塔状实体与南面一片卷曲的墙面之 间,是一个凹进的空间,这儿便是入口,然而找不到门,原来这里有一幅抽 象绘画掩盖了门的形式。卷曲的墙面倾斜着,上面似乎是漫不经心地开着大 大小小的深洞。南墙与东墙在相接的地方断裂开来,南墙卷曲着延伸出来, 并以锐利的尖角指向天空。墙面用灰色的混凝土塑成,如岩石般厚重粗糙。 暗红色的屋顶向上翻卷着,据说来自蟹壳的想象,又仿佛合十祈祷的双手, 或者修道士的帽子,同时还有着蓄水池的功用。东面的屋檐下是一个开敞的 空间,意味着对广大朝圣者的欢迎,一个弧形的阳台从墙上挑出,当前来的 教徒太多时,牧师就在这里向广场上的人群布道。西端的塔状祈祷室,弯曲 的顶面仿佛人的头顶,一条细长的窗户好像人的鼻子,两侧各有小洞,似人 的眼睛,而两排竖窗棂交错的横窗,简直无异于参差的牙齿。弯曲的墙壁从 塔中延展出来,伸向北面两个略小的塔状祈祷室,唤起你对圣母拥抱圣子的 画面的联想。

教堂的内部被巨大的实体包围着,被幽暗的气氛笼罩着。东端圣坛墙面 上斑斑点点的小洞透射着耀眼的光芒,像夜空中的星星。南面的光线透过厚 达数米的墙壁像雾气般飘入,仿佛来自天国的幽灵,不规则的楔形窗洞有如 洞穴一般。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的颜料随意地涂抹在玻璃上,形状抽象,却使你想起中世纪歌特教堂中色彩斑斓的马赛克玻璃。 雄浑刚劲的建筑形体,如有机体般蕴含生命力,并且凝聚着一种遥远的诗意和许许多多冥迷的隐喻。
回复
yi-chengbo616
2006年07月11日 20:47:10
11楼
大家 ,若能提供相关图片,
当不甚感激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