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施工围墙,跨度3.75米的梁,两端支座为构造柱,梁上砌4米高的24墙,梁应该如何配筋[ 本帖最后由 weisuoyuweiwww 于 2011-12-29 14:06 编辑 ]
求教~施工围墙,跨度3.75米的梁,两端支座为构造柱,梁上砌4米高的24墙,梁应该如何配筋
[
本帖最后由 weisuoyuweiwww 于 2011-12-29 14:06 编辑 ]
12楼
图纸看多了就懂了
回复
13楼
楼主的这根梁是一根顶着围墙的梁,不用去考虑传递过来的板荷载吧。
我这里有一个观点,是结构大师林同炎前辈提出来的,他认为我们中国的结构教学模式是先系统学完各科知识再去综合各科进行总体设计,而问题就在这里。首先我们连结构的感性认识都没有,就开始系统深入的去学习各种结构知识,等分别学完所有的科目课程后,很多毕业生对结构是个啥具体东西还是模棱两可。林老认为,这其中就缺乏一个串联整合的思考过程。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对在学的知识进行实践对比,盲目的死记硬背或者仅仅是应付考试,而只有发现问题才会去想着如何解决问题,所以这是一种很被动的学习模式。而国外正好相反,他们在入学初,先给学生一个课题,简单点的,比如给一个工程实践,一根简单的基础梁,一个护坡或是一栋挡土墙,先让学生思考,给你这个东西你会如何去做,你会如何设计这个东西让它牢靠。不管做好做坏,在这个几乎有点荒诞的设计过程中,学生就会去思考,设计这些东西需要用到一些什么结构知识,前辈们是一个怎么样的设计流程,在以后的深入学习中该如何去掌握这些看似分散的专业知识,这样的学习会更有计划更具有针对性。
所以对于楼主提出的这个问题,在我们这些做过设计的人看来似乎是有点初级,但是我还是比较认同他的态度的,有问题不懂就问,管他幼稚不幼稚,谁又不是从幼稚的问题中熬过来的呢?先给自己对设计建立一个初步认识,再去有计划的系统学习各科专业知识,有针对性有方向性,我认为是可取的。
回复
14楼
你刚开始就什么都会啊,你从学校出来就能理论联系实际啊,做设计不都是从不明白过来的吗,经历多了不就慢慢明白了吗,你说的那么厉害是你做了多少平米的项目还是你很快就过了一注结构一注岩土啊,真正厉害的都不会像你那么说,因为刚开始他们是怎么过来的,他们永远记得,看来你不是平凡人,因为你生来就会,对吧?
回复
15楼
补充一句是对那个叫二锅熊的说的
回复
16楼
如果是框架结构,在梁上加墙体荷载即可;如果是砌体结构,可根据施工按简支梁加砖墙荷载或按墙梁设计都行
回复
17楼
就按简支梁计算就可以了!---其实就这么简单,有人将问题复杂化了
如果学土木的必要生,不会简单的计算确实不应该。
回复
18楼
解决问题是关键,我们这些新手等着学习老人儿的讲解呢
回复
19楼
兄台要我把上面你说的情况都算进去,试问作为一个简单的估算,我们自己把它搞的那么复杂,是否合适呢?我们做结构的就是要在现有条件下,能过大概估算要多少钢筋,对于不利因素,只要钢筋多放一点富裕值在里面就好了。LZ给出这嚒个条件,我只是按照自己的个人经验,估算一下。二锅头,是否应该也按照你要考虑的那么多情况,也给LZ算一下,解答大家的疑惑呢?原本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搞的那么复杂。 结构设计没有精确值,只有与现实最接近的值。
正规军与杂牌军,有什么区别么?对结构而言正规军就一定好么? 我们做结构的最重要的是确保结构的安全,与是否正规不正规也没有关系,老MAO带的BA路,在老JIANG眼里还不是杂牌军,结果大家都知道。。。。。。。
我自认为做结构,第一是安全,第二是对用户负责,做出来的东西要合理,让房子能卖出去,第三是对甲方负责,结构在关键的地方富裕值得增减。
我现在负责安徽一个26W的小区和23W方的小区。从现场也的确学到 不少东西。。。。
回复
20楼
按简支梁计算,然后自己倒算下荷载。这样跨中弯矩就会大些,我不知道你是简支还是,你这一般手算的话挺麻烦的 还得算受压区高度什么的,找个软件输上荷载一下就出来了,你这个配上下2根14的 足够了 梁截面取200x400的 足够了箍筋8@100/200 均是三级钢
回复
21楼
补充下 刚给你算了下,截面200x400 上筋2根14 下劲2根20的箍筋@8间距100/200的 按简单跨算的 所以跨中弯矩会大的 我也不清楚你是多少跨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