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的第二条说较长的抗震墙宜设置跨高比大于6的连梁形成洞口。 但咱们判断连梁不是跨高比小于5吗? 是有矛盾还是其它?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是按连梁定义还是框梁呢?画图是按框梁画还是考虑连梁因素呢?
<抗规>
第6.1.9的第二条说较长的抗震墙宜设置跨高比大于6的连梁形成洞口。
但咱们判断连梁不是跨高比小于5吗?
是有矛盾还是其它?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是按连梁定义还是框梁呢?画图是按框梁画还是考虑连梁因素呢?
抗规>
2楼
编制人不同,各自坚持自己的主张。
回复
3楼
是连梁,但是按框架梁设计,一个名字而已,不用计较太多,知道怎么做不就得了!
回复
4楼
此处的连梁是一种广义的称法,只要是连接竖向抗侧构件的梁,都称其为连梁,它既可以是剪力墙结构中因开小洞口而形成跨高比小于5的连梁,也有框架剪力墙中"楼层中起连接两片剪力墙作用的连梁",还有就是楼主所说的为了减小剪力墙刚度增设洞口而形成的梁,但梁的算法却有不同,高规"7.1.3 跨高比小于5的连梁应按本章的有关规定设计,跨高比不小于5的连梁宜按框架梁设计"
因此规范在这一点上不矛盾,也可以这么理解,凡是连梁,跨高比小于5时按抗规或高规中有关连梁的规定计算,当大于5时按框架梁的有关规定计算,
你提到的""抗规>第6.1.9的第二条说较长的抗震墙宜设置跨高比大于6的连梁形成洞口。"中的连梁当然是按框架梁计算了
回复
5楼
应该按照框架梁吧
回复
6楼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7楼
就是一个名称的事情,无所谓的
我们单位一般这么处理:
跨高比小于5命名成LL按照连梁做
跨高比大于5命名成KL或者L,按照框架梁的做法做
回复
8楼
明白了,谢谢前辈
回复
9楼
规范设置连梁的意义就是防止剪力墙刚度过大。因为刚度越大,它承受的力就越大,与之相连的其他构件是无法承受的。正是基于这个原理,才要把剪力墙人为地断开,断开后抗剪能力会有所下降,但与之相连的构件能充分发挥作用。必须按照连梁处理。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