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R等膜技术,如雨后春笋,大有遍地泛滥之势。与此同时,出现的问题也层出不穷。 我在此开贴,邀请环保同仁一起来探讨、探讨。 先摆明我的观点;我一贯不看好膜技术,尽管处理出来的水是达标的,处理速度也蛮快的。但是浓水侧将近40%的浓水,要处理到达标排放,却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更多的设备投资以及运转能耗,还有随之而来的大量设备维修费用问题。 膜技术原本就是处理淡化海水的技术,应该还是回位到处理淡化海水上去吧。处理海水是不存在浓水处理问题,浓水是可以直接回归到大海里的。
MBR等膜技术,如雨后春笋,大有遍地泛滥之势。与此同时,出现的问题也层出不穷。
我在此开贴,邀请环保同仁一起来探讨、探讨。
先摆明我的观点;
我一贯不看好膜技术,尽管处理出来的水是达标的,处理速度也蛮快的。但是浓水侧将近40%的浓水,要处理到达标排放,却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更多的设备投资以及运转能耗,还有随之而来的大量设备维修费用问题。
膜技术原本就是处理淡化海水的技术,应该还是回位到处理淡化海水上去吧。处理海水是不存在浓水处理问题,浓水是可以直接回归到大海里的。
硬把这项技术当一贴万应灵药,普遍套用到污水处理工艺上,总觉得不太合理,也绝对是一件劳民伤财的蠢事!
因此我认为这是得不偿失的傻事,奉劝大家千万不要盲目地附和了。还是老老实实地在传统的A/O或其他的工艺上面动动脑筋吧!比如从德国引进的BDP工艺等等,这才是污水处理的正道。
也许我的观点有些偏面、偏激。
所以希望大家能借此论坛畅谈自己的观点。
最好能用有说服力的理论为基础,强有力的事实为佐证,尤其是在取出60%的达标水后,余下的40%左右浓水的处理方面的先进处理技术。同时期望能用通俗易懂的数据,核算出应用类似MBR等膜技术投资成本、运行能耗与其它污水处理技术投资成本、运行能耗的对比。借此摆出各自的观点,说服我(假象我是讨论的反方),并展开讨论。谢谢!
提醒大家注意:讨论的关键点,应该围绕
投资成本、运行能耗,离开了投资成本、运行能耗这一主题,任何观点都是无意义的!
因为不计投资成本、运行能耗的处理污水,人人都会,前不久还有新闻报道,某市长当众喝下经过处理的人尿。o(∩_∩)o...哈哈
[
本帖最后由 www.shlinyi.cn 于 2012-2-1 20:40 编辑 ]
12楼
但是,在中国有这么多的MBR工程实例,难道投资方脑袋有问题吗/?
如果单纯的说造价高,处理效果不好,靠什么BSY吹嘘出来的,那么多的MBR公司,早就关门大吉了:
GE,
http://www.gewater.com/cn/index.jsp
ITT,日本东丽,膜天,膜天膜, 瑞洁特膜,杭州凯洁,,太多了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为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技术有机结合之新型态废水处理系统。以膜组件取代传统生物处理技术末端二沉池,在生物反应器中保持高活性污泥浓度,提高生物处理有机负荷,从而减少污水处理设施占地面积,并通过保持低污泥负荷减少剩余污泥量。主要利用沉浸于好氧生物池内之膜分离设备截留槽内的活性污泥与大分子有机物。膜生物反应器系统内活性污泥(MLSS)浓度可提升至8000~10,000mg/L,甚至更高;污泥龄(SRT)可延长至30天以上。
该技术被称为"21世纪的水处理技术",该项目曾被列为国家八·五、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并被国家列为"中国21世纪议程实施能力及可持续发展实用新技术",此项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部分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本帖最后由 bushiyinweijimo 于 2012-1-30 09:10 编辑 ]
回复
13楼
12楼;知音啊!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我并没有否认膜技术,我只认为用错了地方。用于海水淡化以及给水处理,那是必须的,成本也是可以接受的。比如刚开始喝桶装水时,成本人们大都所接受不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也就接受了喝桶装水。
要知道淡化海水,原料水是海水。膜渗透桶装水,原料水是自来水或山泉水以及没有污染的湖水、地下水,这是不存在浓水处理的,成本比把膜用于污水处理要低了许多。
MBR以膜生物反应器的形式出现,在污水处理领域占了一席之地,但是还只
局限于中、小规模以及需要中水回用的污水装置。其实采用成本比它低的其它污水处理工艺,也完全可以达到中水回用之目的。
大规模的污水处理装置应用MBR,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原因就是前期投入太大,运转费用超高,维修费用不可预计。
一句话:就是性价比太低,没必要大规模推广。就好比把人尿处理的可以喝,有那个必要么?那只是部分人短暂的业绩、政绩宣传需要(社会还没有达到钱多的没处花的地步)。
尽管把各种不同的膜吹得天花乱坠(不否认东西是好的,但不是万应灵药),但是就它那个成本,可以预计在10-20年也许更久的时期里,不会、也不可能在大型污水处理厂得到推广使用。
有一些地方或许可以设想采用膜处理技术,比如沙漠地区、水贵如油地区。在这些地方使用膜技术,性价比可能高些。
[
本帖最后由 www.shlinyi.cn 于 2012-1-30 22:10 编辑 ]
回复
14楼
该技术被称为"21世纪的水处理技术",该项目曾被列为国家八·五、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并被国家列为"中国21世纪议程实施能力及可持续发展实用新技术",此项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部分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回复
15楼
说的不错!的确是一种先进的技术,也应该得到推广。但是该技术被称为“21世纪的水处理技术”,这里的水处理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不称为“21世纪的
污水处理技术”,它的应用范围,你知道么?是给水还是排水?是上水还是下水?适合在污水处理领域大范围推广么?你还没有搞清楚,就乱给人扣帽子。哀哉!!!!!!
重申一下;我前面说过讨论的关键点,应该围绕投资成本、运行能耗,离开了投资成本、运行能耗这一主题,任何观点都是无意义的!
因为不计投资成本、运行能耗的处理污水,人人都会,前不久还有新闻报道,某市长当众喝下经过处理的人尿(这就是一种所谓的非常先进的技术)。o(∩_∩)o...哈哈
[
本帖最后由 www.shlinyi.cn 于 2012-1-30 22:03 编辑 ]
回复
16楼
楼上很多人笑楼主,至于MBR有没有浓水,我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有,只要是污水进行膜过滤或多或少都会有浓水产生。只是楼主所言的30~40%是不专业的说法。至于膜技术,我想说说我的这些看法:
先说MBR:
现在MBR市政污水处理化基本上是关系户碧水源开的先河,我的意见是MBR不适宜应用在万吨级污水处理厂当中,而是适宜在高难度工业废水中发挥他们高生物负荷的优势。
为什么这么说呢,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MBR一次性投入高,高出常规处理模式的50%以上;其二,MBR运行费用(含折旧)相比常规模式高出0.4~0.6元/处理吨污水;其三,最致命的弱点,初期可能发现不了,MBR究其根本最大的特点在于用浸没式MF/UF取代常规的二沉池实现物理分离,MF/UF是物理材料,使用后通量会衰减,衰减后需要清洗,清洗后恢复不了原来的通量,因此单位膜组件的产水能力会逐渐下降,然而市政污水处理厂的容量是越来越大的,这样逐渐会造成多出来的水需要提高通量来处理,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甚至无法处理。
中国现在跟风很强,拿MBR来说,我处在的是南国,南方人的市政废水中含P量偏高,于是为了跟风(或者说有人在助推吧),这边的千吨万吨级污水处理厂为了达到景观抑或绿化回用水采用MBR工艺,但是硝化和除磷是矛盾体啊,除磷要达到新标准很难,于是MBR后面又加了化学除磷的过滤,我觉得非常可笑。
再说CMF:
06年我在做市政废水的时候就开始用柱式超滤,这玩意根据膜材料的不同市面上太多的选择,您可以选聚丙烯、聚醚砜、聚氯乙烯甚至聚四氟乙烯等等,记得当时是用的武汉一家聚醚砜产品,采用死端过滤的模式,结果用了两年就瘫了。
现在我们公司用的柱式超滤,更多的是为了后端的NF/RO作为保障,用的全部都是增压错流过滤,材质选的是PVDF或PTFE,至少会有5~10%的浓水产生,当然这部分浓水比较多的是悬浮物,因此比较好处理,一般情况下回到前段即可。
最后说NF/RO
市面上的反渗透多如牛毛,中国区来说,陶氏和海德能用得比较多,用于污水的反渗透一般都是抗污染型的膜元件,通量一般不会超过19LMH@15℃。
一般情况下,反渗透回收率以65~70%为宜,在该回收率下投资最经济,运行成本最省,综合反渗透前端预处理(SF/ACF/MF/UF等),运行成本约为2.0~3.0元/回用吨水(含折旧不含浓水处理措施,当然,这跟原水的TDS和污染程度有非常大的关系)。如果想进一步减排,做到水相“零”排放也是可以的,采用HERO工艺,一段回收率即做到90%以上,再进行多段浓缩,最后的浓缩液蒸发处理。只是,这样做的代价太高,而且要求运行人员的素质非常高,一般企业是接受不起的。
至于RO浓水,说处理达标不是什么难题,但是,要在低运行成本情况下达标就很难了,因此我们所做的更多一些使用RO的废水回用,要不是后端有污水处理厂,要不便是相对洁净的水进入回用系统。
至于其他类型的膜组件,陶瓷膜、管式膜等等也越来越普及,下次再聊。
[
本帖最后由 xth214 于 2012-1-30 22:54 编辑 ]
回复
17楼
有关MBR处理污水的浓水。原来的话太嚣张,不好意思,再次别过。
[
本帖最后由 bushiyinweijimo 于 2012-1-31 20:52 编辑 ]
回复
18楼
哈哈,说MBR 没有浓水,并没说超滤没有浓水,长见识了。
看来我OUT了,,,,
[
本帖最后由 bushiyinweijimo 于 2012-1-31 12:15 编辑 ]
回复
19楼
兄弟你不是OUT了,而中邪了,简直不可救药了,一口咬住MBR没有浓水不放了。
我只不过说
MBR等膜技术,(不单指MBR)会有浓水处理的后遗症,会增加成本及运转费用。不适合在大规模的污水装置上推广使用。要求大家进行MBR等膜技术的利、弊讨论。结果这个老兄咬住MBR没有浓水不放了。
请问MBR真的没有浓水吗?其实它是有浓水的,只不过它
暂时没有引出装置另外处理,而是留在装置内参与了生化反应,随着截留下来的污泥量的提高,这也就符合了高污泥负荷‘膜生物反应器’的定义。
但是尽管高负荷污泥参与了反应,也有了污泥减量的效果,最终还是会有大量的污泥及高浓度污水被排放了出来(谁能保证污泥浓度一直高上去,而不外排)。
这与二沉池排放的沉淀污泥是不同的,二沉池排放的污泥(基本是少有活性的死泥)可以直接进污泥浓缩池,或加药进行压滤。
而MBR反应器里排放的污泥(还有微生物活性)有粘性,泥水量又大,要储存与处理这些污泥,必然就要加大后续设备的投入。从而也就有了高投入这一说。
所以说MBR代替不了二沉池,但是可以满足少部分用户不计成本,快速取出达标水,进行生产回用的要求。
搞技术的人,不要老是钻牛角尖,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这个兄弟老爱激动,太让人失望了。
[
本帖最后由 www.shlinyi.cn 于 2012-1-31 15:30 编辑 ]
回复
20楼
谢谢!17楼非常有技术含量的理性回复,我只不过感性地(因为我不是专业搞膜技术的,只想通过讨论增加点膜理论知识而已)感觉到MBR之类的膜技术,不宜大量地推广,这会有一个严重的成本费用与环保技术的导向问题。
[
本帖最后由 www.shlinyi.cn 于 2012-1-31 15:31 编辑 ]
回复
21楼
楼主可能说的是MBR的反洗水吧?
超滤分错流过滤和死端过滤,一半内压的为死端过滤,没有浓水。外压的大多数为错流过滤,有浓水循环(此浓水和RO的浓水不同,其实是原水)
但都是要有反洗水的。
MBR这个工艺怎么说呢,本人通过工程实践了解到不怎么样,就是一个概念。MBR出水不能直接进RO,一旦膜丝断裂,会给RO造成不可修复的创伤。当然如果条件允许,政绩需要的话他在小区300-500T/D的回用水处理后就地绿化上还是有优势的。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