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驳大筒技术与填埋场相差无几的荒谬言论
zwj5382
zwj5382 Lv.4
2012年02月11日 10:18:52
来自于污泥处理
只看楼主

有一些来自固废业内人士的评价,认为大筒技术的设计理念其实与现行垃圾填埋场相差无几,都是储存垃圾,现行垃圾填埋场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储存垃圾的容器,而大筒技术则不过是采用了多个容器,两者的区别仅仅是一个容器与多个容器之间的不同……嘿嘿,此言可谓荒谬之极,以下做一些分析比较:1.目的不同:现行垃圾填埋的设计理念是最终处置,即一次性解决。按“固废专家”标榜的是属于卫生填埋、无害化处理。而大筒技术的设计理念是属于垃圾处理的首道工序,目的是将垃圾脱水干化和腐熟,接着还有后道工序,比如焚烧或其它综合处理等。

有一些来自固废业内人士的评价,认为大筒技术的设计理念其实与现行垃圾填埋场相差无几,都是储存垃圾,现行垃圾填埋场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储存垃圾的容器,而大筒技术则不过是采用了多个容器,两者的区别仅仅是一个容器与多个容器之间的不同 …… 嘿嘿,此言可谓荒谬之极,以下做一些分析比较:
1. 目的不同: 现行垃圾填埋的设计理念是最终处置,即一次性解决。按“固废专家”标榜的是属于卫生填埋、无害化处理。而大筒技术的设计理念是属于垃圾处理的首道工序,目的是将垃圾脱水干化和腐熟,接着还有后道工序,比如焚烧或其它综合处理等。
2. 垃圾储存容积及占地面积不同: 如果填埋场设计年限为 10 年的话,那么它储存容积就应该是 10 年垃圾的产生量。而大筒技术若假定堆酵周期为半年的话,那么它储存垃圾的容积就是半年垃圾的产生量。也就是说,大筒技术所需要储存的垃圾容量仅为填埋场的二十分之一,当然占地也要小得多。
3. 可持续发展性不同: 大筒技术不仅占地相比填埋场要小得多,而且可以重复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而填埋场是建一处污染一处,直至垃圾围城,与可持续性发展要求完全背道而驰。
4. 容器构造大不相同: 大筒技术的容器是采用 HDPE 膜全密封的,从而可以从物理上严格阻断污染物与外界环境的联系,同时还提供了厌氧环境。而垃圾填埋场则是一个暴露在大气环境中的大容器,雨水及地表径流水可以直接进入到垃圾堆体中,经垃圾过滤后下渗污染地下水。另外,垃圾填埋场因发酵产生的填埋气也可以毫无阻碍地排放进大气中,从而导致填埋场及周边苍蝇肆虐,恶臭持续不断。
5. 排气装置不同: 大筒技术内部的集气管道间距仅为 3 ,相对于填埋场排气井间距 40 50 米要密集的多。这就确保了在筒仓内部任何一点产生的填埋气都可以被及时收集和排出,使筒仓内部填埋气始终处在一个稳定且均衡的低压状态,一则可以消除因填埋气对仓体产生的侧压,二则可避免填埋气从仓体搭接缝处向外泄漏。而填埋场的排气井间距远大于大筒技术,因此在两个排气井之间很有可能局部聚集高压气体,甚至引发填埋气爆炸事故。
况且设置排气装置的目的也不一样:大筒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收集沼气加以提纯利用,故排放口只有一个。而填埋场设置的众多竖向集气井就是为了直接向大气中排放,除了产生恶臭外,还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高浓度温室气体。若竖井中排放出的填埋气中甲烷浓度足够,则可点“天灯”烧掉一些,但也要冒着填埋气爆炸的风险。
综上所述,同样是储存垃圾,大筒技术与填埋场无论从设计理念、容器构造、以及最终产生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都有着天壤之别,绝对不可以相提并论的!
其实与其说垃圾填埋场像是一个容器,到不如说更像是一座水库。水库就是利用山区峡谷或山坳地形,在山坳出口(即溪流下游)处建一道拦水坝后形成的。这与山坳型垃圾填埋场的构造如出一辙!所以垃圾填埋场在储存生活垃圾的同时,还汇集了大量来自库区山坡上的雨水,并经垃圾过滤后转化为渗沥液,然后下渗到地表以下污染地下水。
或许“固废专家”会争辩:在库区山坡上都设置了截洪沟了呀?
可究竟能拦截到多少雨水呢?山坡地质一般都比较复杂,有厚薄不一的坡积土或岩石风化层,这就使得山坡表层透水性很强。截洪沟通常只能拦截到山坡面上的径流水,而大量山坡表面以下的渗流水就直接穿过截洪沟底部以下渗透进了垃圾填埋场。即便是进入截洪沟地表径流水也要经过长途跋涉才能到达出水口,相当一部分在途中就可能从截洪沟(通常采用浆砌块石砌筑)裂缝中漏出进入了填埋场。所以,事实上截洪沟截流山坡雨水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或许“固废专家”还会争辩:为了避免地下水被污染,现在的垃圾填埋场都采用了水平和垂直防渗工艺呀?
所谓水平防渗就是在库区底部铺设防水衬垫,如 HDPE 膜等。在原始状态,库区一般都长有密集的灌木和树,当这些灌木和树被砍伐后会在地表留下尖桩,且还有一些尖锐的石块也有可能刺破防水垫层。理想中的施工作业应该是将所有灌木和树全部挖除,而不是砍伐,另外还必须在平整库区场地后再增加一层厚约 0.3 0 .5 的素土垫层,以隔离一些不宜观察到的地表尖锐物,因为在防水衬垫上堆积几十米厚的垃圾(包括渗沥液)后承受的压力非常大,地表暗藏的尖锐物就有可能凸显出来刺穿防水衬垫。此外还有填埋在防水衬垫上的垃圾中是否含有尖锐物,以及防水衬垫搭接焊缝是否可靠等,都有可能影响到防水衬垫防渗效果。水是无孔不入的,只要防水衬垫上稍有破损,那么整个防水衬垫就等于是形同虚设。填埋场中高达数米,甚至十几米的渗沥液压力水头会轻而易举穿过防水垫层下渗到地下水中。这就好比是一个盛水的碗,若底部哪怕只有一个很小的破洞或裂缝,碗中的水毫无疑问会全部漏光。
至于垂直防渗那就更加不靠谱了。试图在拦污坝下设置一道帷幕灌浆防渗墙,就能够封闭住整个库区地下水不向外扩散?真是有点太可笑了!
所以至今在全国也找不到一座地下水没有被污染的填埋场。各种防范技术手段最终都收效甚微,始终达不到预期设计效果。这种把地下水污染后垃圾填埋还能叫“卫生填埋”吗?这或许更像是一个“神话”,一个只是写在规范文本上的“传说”罢了。其本质与早期的简易填埋没什么大区别!不过就是将分散污染集中成一个大污染源,在污染地下水后再扩散开去 ……..
现行的垃圾填埋技术很烂,而垃圾焚烧也好不到哪里去,最荒唐的是违背常理焚烧湿垃圾。这就是为什么垃圾焚烧运营费用昂贵,以及产生二恶英的主要原因。
http://bbs.h2o-china.com/thread-884631-1-1.html
垃圾处理技术的突破并非一定要依赖高科技,当然也不是什么国际难题,其最关键的技术核心其实就是一个容器问题!只要容器问题解决了,那么就可以在花费极低成本的条件下,日干化成千上万吨的生活垃圾。而在获得干化垃圾后随你 怎么整都成,比如:焚烧、机械分选、制作燃料棒、制作颗粒肥、制砖、甚至包括填埋等。所以,从技术处理角度而言,首先将生活垃圾堆酵干化极其重要,一定是位于诸多技术手段之前的不可或缺的首道工序!
大筒技术的设计理念早在 14 年前就有论文“平原建造垃圾填埋场新构想”发表在《环境工程》 1998 年第 6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JGC199806013.htm
以及做出“一个平原建造垃圾填埋场的典型设计”发送给一些专家和公开发表。
http://www.docin.com/p-15637986.html
如果当时这些“固废专家”稍微有那么一点点悟性,能够给于足够的关注和重视,那么我敢说现在至少 90 %的垃圾填埋场都是不必处理渗沥液的干化填埋场。而且人们很快就会发现:这种干化且腐熟稳定的垃圾非常适于机械分选以及其后的各种综合处理(包括焚烧),从此生活垃圾的综合处理将进入可持续性发展的良性循环,怎么可能造成现在这种垃圾围城,土地、空气和地下水被大片污染的被动局面?!
为什么在本贴中的“固废专家”都加上了引号?这是因为现在的填埋技术和焚烧技术其实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无害化处理(或处置)垃圾,而是很大程度上在转移污染,比如转化为地下水污染和二恶英污染。这种污染一旦形成并由点到面扩散后,今后几代人即便是花费重金,恐怕也是难以修复的!造孽啊 ……..
免费打赏
byy198196
2012年03月22日 17:16:56
12楼
楼主对垃圾填埋场的理解还处于几十年前
回复
zwj5382
2012年03月30日 17:07:22
13楼
众所周知,生活垃圾中最难处理是餐厨垃圾。人们天真地以为,只要分类后就相对比较容易解决了,其实是错误的!分类后的餐厨垃圾处于半流质状态,无法储存在基于加筋土理论制造的超低价筒仓中。
大筒技术表面上看是针对混合垃圾,实际上是针对以餐厨为主的可腐有机垃圾,因为混合垃圾中的无机物及塑料袋等不会发生改变,而可腐有机垃圾在经约半年至一年厌氧发酵后其性质就会发生巨大变化,事实上就已经实现了三化,即无害化:腐熟稳定;资源化:沼气利用;以及减量化:因厌氧发酵消耗大量水分以及有机质分解浓缩成沼渣,估计质量可减去大半。
大筒技术的技术理念可表述为: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技术手段都必须遵循这样一个基本原则,即原生垃圾必须首先经厌氧发酵干腐后才能进行其后的各种处理(或处置)。 这一过程非常重要,不可或缺!


在主贴中补充一段:
6.沼气收集量大不相同:大筒技术从项目投产后约数月后就可获得沼气,并从此持续不断每天都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的量,这对相应发电设备的投入及并入电网有很大好处。因为垃圾厌氧腐熟全过程全部在筒仓内进行,所以可获得到沼气量接近100%。而填埋场在填埋过程中是无法收集沼气的,只有在封场后才能收集到可怜的一点点,相对于大筒技术的收集量绝对不会超过3%,发电上网根本就不可能。

[ 本帖最后由 zwj5382 于 2012-5-2 09:27 编辑 ]
回复
byy198196
2012年03月31日 17:02:14
14楼
生活垃圾中最难处理是餐厨垃圾?

哥笑了。。。。。。你看见有多少餐厨垃圾进填埋场了的?餐厨垃圾的难题是收不到,因为大部分都流向黑市了,比如地沟油。而不在于处理技术有多难。厌氧消化处理餐厨垃圾的技术在国内就是大路货,随便找个环保公司都能搞定
回复
zwj5382
2012年03月31日 22:33:02
15楼
照你这么说,垃圾问题早就该解决了,因为垃圾干湿分类其实也不是什么难事,居民区准备两个干湿分类的垃圾桶不救完事了,怎么会收不到呢?
你说餐厨垃圾的大部分都流向了黑市,变成了地沟油?你也太夸张了吧?
国内厌氧发酵餐厨垃圾最大的问题是个技术路线的方向问题,都犯了瞎折腾的通病,因此设备投资大,运营费用高,以及二次污染问题难以解决!或许你随便找个环保公司瞎折腾日处理百吨级餐厨垃圾能够搞定,但你能找到个日处理数千吨级,甚至万吨级餐厨垃圾的环保公司吗?
呵呵,哥笑你太天真了哦。。。。
回复
zwj5382
2012年03月31日 22:41:39
16楼


应该这么说:现在的“卫生填埋”比较早期的简易填埋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大区别,就实际产生的污染程度而言,不过是五十步笑一百步而已!


补充说明:我说的餐厨包括来自饭店、食堂和居民厨余。

[ 本帖最后由 zwj5382 于 2012-3-31 22:53 编辑 ]
回复
zwj5382
2012年04月01日 10:10:16
17楼


现行填埋场的最大弊端是未能有效屏蔽外来水(主要是雨水)但入侵,其结果是将清洁的外来水制造成了渗沥液。。。。它没有能够有效封闭隔离污染,而是在制造新的污染并扩散开去。。。且无论是在空中还是地下!
而大筒技术有效地隔绝了污染并使污染物日趋稳定,在此过程中还获取大量沼气。这与现行填埋工艺难道不是有着天壤之别吗?!
回复
byy198196
2012年04月01日 14:28:24
18楼


居民区准备两个干湿垃圾?请问什么叫湿垃圾,什么叫干垃圾?你要点专业精神好不好,至少你要给出明确的水分指标。
再者,中国的垃圾分类都没解决,你看到街头的可回收垃圾桶里装的是可回收的垃圾吗?在这种情况下,你还要分干湿,那是不是要居民都准备水分测试仪啊?还言之灼灼的说什么“不就完事了”,足见阁下根本没有这一行业的经验。

你可以到任何一个垃圾填埋场去看,有多少是餐厨垃圾的。至于说厌氧消化食技术路线错误,那就是更搞笑了,厌氧消化是国家在污泥处理处置中,推荐的两种技术手段之一。

按照有关规范,我国人均生活垃圾日产生量为1kg,假设这里边有50%是餐厨垃圾,那么200万人口的城市每天才能产生1000吨,2000万人口的城市每天才能产生1万吨。
这么大的城市,您怎么解决餐厨垃圾的统一收运问题(包括人管理、成本等一系列问题),保证你的设备每天都有这么大处理量?
好,就算你狠牛逼,解决了收运问题,那么按照餐厨垃圾0.8的密度,1万吨的体积是12500立方,就算按照消化停留时间30天算,你得高30个这么大的容器(这容器还要解决恒温加热、自动控制、物料搅拌翻转、保持压力恒定、防腐等等一系列工程技术问题)。
请问,这是你能完成的工程吗?

兄弟,咱说话之前能不能先翻下书,拿个计算器按几下?
回复
byy198196
2012年04月01日 14:44:24
19楼


首先,咱不说雨水是不是清洁水这个问题,因为我也不明白您说的清洁水是什么概念,是哪些指标?比如符合地表水几类标准算清洁水,或是达到饮用纯净水的标准?
不过,楼主你说的也没错,填埋场中渗滤液确实有部分是雨水造成的。但是对于一个规范的填埋场来说,这些都是属于正常的设计范围,在设计填埋场的导排、渗滤液调节池和处理工艺的时候,已经考虑了这一点。且填埋场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渗滤液产生量会越来越少。而到封场的时候,根据国家规范,是需要在整个填埋场上方覆盖包括1mm厚的HDPE膜的防渗层的。

回头再说你的大同理论,真的隔绝了污染产生?你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发酵液,成分就和渗滤液差不多,这不需要外排处理?
回复
zwj5382
2012年04月01日 16:46:17
20楼


你也太“专业”过头了吧?区分是否湿垃圾还非得要水分测试仪?所谓湿垃圾即可腐烂的、从厨房、餐桌丢弃的剩余物(简称:厨余),这样简单的定义你觉得很难理解吗?
现在街头安放的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筒倒是让民众感觉很困惑,你倒是用你的专用语言解释一下:哪一种垃圾算是毫无价值,不可回收的?
目前绝大多数填埋场填埋的都是混合垃圾,根据你们的资料分析,其中餐厨垃圾约占一半,怎么,对此你有疑问吗?
至于说到厌氧消化技术路线错误,恰如你在括号中所述 “(这容器还要解决恒温加热、自动控制、物料搅拌翻转、保持压力恒定、防腐等等一系列工程技术问题)”,这难道不是在胡乱瞎折腾吗?最简单的厌氧发酵其实只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密封容器、温度及水分即可,其后只要给予足够长的发酵周期,完全可以不费吹灰之力顺其自然进行......,为什么非要为缩短发酵周期去人为干预瞎折腾?是不是嫌钞票太多了轧腰痛?还是嫌技术过于简单有失你高贵的专家身份?
其实你还真没搞明白大筒技术是怎么回事!在超大型筒仓内储存的是餐厨垃圾吗?你还是先下载个工程示例看看吧,以下链接中附件: http://bbs.h2o-china.com/thread-884631-1-1.html
回复
zwj5382
2012年04月01日 17:15:57
21楼



呵呵,你又再胡搅蛮缠了吧?什么是清洁水一定要给出个标准吗?与垃圾渗沥液相比较而言的雨水、地下水都可以称之谓“清洁水”,这个不难理解吧?
原生垃圾入场时平均含水量不过在70%~80%,并未达到饱和。若置入密封容器中长时间厌氧发酵,其含水量可以使大部分有机质腐熟稳定,并产生大量沼气,从而最终达到干化和腐熟稳定。哪有多余的渗沥液供你再处理的?垃圾中的绝大部分水分和有机质最终都转化成了沼气,明白不?
所以,正是现行的所谓“卫生填埋”工艺将大量清洁水转化成了渗沥液,制造并扩散了新污染!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