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根据超滤总产水量,膜通量,计算所需膜元件的数量,但是超滤要反洗,快冲(koch),维护性清洗(旭化成),这些自用水量加上他们所耗费的时间,超滤的总产水量应该比净产水量大不少,大家是怎样计算,放这点余量呢?
一般根据超滤总产水量,膜通量,计算所需膜元件的数量,但是超滤要反洗,快冲(koch),维护性清洗(旭化成),这些自用水量加上他们所耗费的时间,超滤的总产水量应该比净产水量大不少,大家是怎样计算,放这点余量呢?
12楼
楼上的做过现场中试之类的么,您认为这些数据参考意义如何?
回复
13楼
处理海水的话,膜通量如何选择?楼上的是旭化成代理么?
回复
14楼
手册上的小?我看很多好像都是选取手册上的低值作为设计值的?
回复
15楼
回到起点来,水质主要看哪几个指标?在什么范围内选多少的通量呢?光说一句靠经验毕竟还是空话啊
回复
16楼
谢谢楼上的,我1楼提到的就是按Koch的手册上写的,计算量很大,好像一般也不用
回复
17楼
学习的好地方,继续关注。。。。
回复
18楼
如果做为RO的前置预处理,一般能有10%的余量就行了
回复
19楼
说实话,我计算时也是用 膜根数=客户要求水量/单支膜产水量 计算的,或再适当添加几根。后来我看到KOCH的算法,觉得也挺有道理的,这样算实际运行的通量等于设计采用的通量,只是确实比较繁琐。我想,大的系统可能按KOCH的算法更好些,而小的系统是否就按单支膜的产水量算好了?
回复
20楼
唉,我以前做的那些小试,时间太短,根本看不出不同通量对膜长久运行的影响的性价比差别,汗.........
在我的理解中,通量主要的影响是膜的污染,而这个污染是由水质,即水中的溶质引起的,而水中这些溶质与膜的互相作用却是非常复杂;通量小了膜投资成本高,通量大了加快了膜的污染,最佳通量即为性价比最高。而且我认为最佳通量只存在于理念中,如果实际运行的通量与理论的最佳通量相差不大便是好的。
这只是我的理解,毕竟不是专门搞膜的,实际经验也不多,还请LZ不吝赐教............
回复
21楼
超滤水净化网创立于2004年12月,是超滤水处理行业第一个信息互动平台。本网站的目的是为超滤水处理行业各公司提供一个良好的产品及信息展示平台二年来,网站经过几次改版,现在已经发展成为超滤水处理行业知名的门户网站 2007年4月9日网站进行重新改版,新增了"我的空间"、"博客圈"、"问答"等网友互动栏目,使网站更人性化,网友使用起来更方便。
欢迎大家到超滤水净化网进行注册,现在注册就送50积分和5金币http://www.chaolv.com还可以自注发布公司的信息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