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7年经验分享
killzx99
killzx99 Lv.12
2012年02月21日 15:42:40
来自于专家热线
只看楼主

近期论坛高质量文章不多,人气下降明显,版主积极性明显下降。本人正在进行硕士毕设论文阶段,目前随着写作的进展,特分享一些里面的经验内容供各位看官评论,希望能尽一份力,为我们的论坛。 由于之后本人不再从事本行业,7年来本人经验由论坛来,如今经过思索提炼正在草拟论文,想尽量把相关精彩之处都借助论文这个方式写出来,写到精彩之处不由得想与论坛各位坛友分享。[ 本帖最后由 killzx99 于 2012-2-22 08:49 编辑

近期论坛高质量文章不多,人气下降明显,版主积极性明显下降。本人正在进行硕士毕设论文阶段,目前随着写作的进展,特分享一些里面的经验内容供各位看官评论,希望能尽一份力,为我们的论坛。
由于之后本人不再从事本行业,7年来本人经验由论坛来,如今经过思索提炼正在草拟论文,想尽量把相关精彩之处都借助论文这个方式写出来,写到精彩之处不由得想与论坛各位坛友分享。

[ 本帖最后由 killzx99 于 2012-2-22 08:49 编辑 ]
免费打赏
killzx99
2012年03月14日 11:24:31
82楼
由式(d)可以看出,总传热系数的倒数为三部分之和。根据经验,管内水(湍流)流动传热系数h水在2000~20000w/m2范围之间,金属(设紫铜管壁厚1mm)λ/δ=380/0.001=380000w/m2,而h空在30~100w/m2之间。可见h空的倒数是前两者的高阶较大项,因此总传热系数与h空基本相等。从而可以看出,本例决定总传热系数在管外侧。工程计算过程中,对于此类模型很多时候我都是仅计算管外侧空气对流换热系数;对于应用过程中,也往往是忽略管内和管壁的强化措施,因为提高管内水的传热系数或换用薄壁热导率高金属的效果远不及对管外侧的强化,也就是弱侧强化。传统空调采用典型的管外弱侧强化的方法比如管外增加肋片,如下图
回复
killzx99
2012年03月14日 11:26:13
83楼
这样仅管外空气侧对流换热系数发生变化,上面(c)式变为:
回复
killzx99
2012年03月14日 11:28:51
84楼
其中ηf为肋片效率,因为增加肋片以后,肋根部为t外壁温度,肋顶部温度减小,传热效果下降,故肋片效率小于1,其定义为,肋片实际散热量与假设肋片表面温度均处于根部温度下的散热量。通常应用的肋片其肋片效率ηf普遍在0.5~0.9之间。
讨论这类换热器换热面积时,通常以空气侧总换热面积为基准面,也就是定义AO=A1+A2,这样(e)式可整理为:
回复
killzx99
2012年03月14日 11:31:38
85楼
(g)式除以Ai即以内表面为基准面的传热系数(w/m2K)

(g)式除以A0即以外表面为基准面的传热系数(w/m2K)
回复
killzx99
2012年03月14日 11:32:51
86楼
则由(h)式可以看出,因为(图片)
所以通过增加外表面肋片,增加了管外表面的传热系数,从而提高了总传热系数,达到了弱侧强化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计算上多采用以外表面为基准面的的传热系数计算式,也就是(i)式,典型的有翅片空冷器等。

[ 本帖最后由 killzx99 于 2012-3-14 13:17 编辑 ]
回复
killzx99
2012年03月14日 11:36:31
87楼
而近些年传统增加翅片式换热器在高温地区无法满足换热要求,则弱侧强化的其他方法为光管外表面增加辅助循环水喷淋,强化散热。传热模型如下图,其管外侧计算我会在后文中详细介绍并应用CFD软件进行仿真

[ 本帖最后由 killzx99 于 2012-3-14 13:18 编辑 ]
回复
killzx99
2012年03月14日 11:37:13
88楼
这样管外侧喷淋水喷淋到管组表面,在换热管外表面形成连续水膜,依靠风机的强制对流,水膜大量蒸发,排掉了大量潜热,同时吸收并带走了管内热水的热量,使得热水在出口冷却至环境温度以下,逼近环境的湿球温度,经过实际应用和经验计算,其外表面传热系数可显著提高几十倍以上,从而大大强化了总传热系数。
究其原因,个人认为,水膜与未饱和空气直接接触时,会发生热量和水分的传递,也就是传热传质现象,这便是管外侧依靠水膜强化的基本原理。光管外壁直接和空气接触时,管外壁温与空气干球温度差是管外壁与空气进行热量传递的驱动力,也附和传统经典传热学原理,可应用对流传热计算;而管外水膜与未饱和空气接触时,管外水膜与未饱和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差是管外水膜与空气进行水分传递的驱动力,而水分蒸发时,吸收了管外壁大量的热量,从而达到了管外侧强化传热的目的。
回复
killzx99
2012年03月14日 11:37:33
89楼
因此个人认为传热传质现象区别于经典传热学最主要就在于,传热传质可使热量从在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传递,某种意义上来说,与后人对热二律的解释有出入。比如一种理解为“自然条件下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而不能由低温物体自动向高温物体转移,也就是说在自然条件下,这个转变过程是不可逆的。要使热传递方向倒转过来,只有靠消耗功来实现”。
回复
coolhstar18
2012年03月15日 02:09:16
90楼
谢谢版主为制冷事业做出的贡献。。。。
回复
seagull70
2012年03月24日 10:43:25
91楼
谢谢楼主共享自己的宝贵经验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