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也知道,国内连续刚构桥和连续梁桥问题不是一般的多,最严重的莫过于开裂和后期下挠。今天上课老师分析了一下,特提出供大家讨论。作为混凝土结构,收缩徐变是免不了的,国内规范关于收缩徐变的部分是参考CEB-FIP规范的,老规范是CEB-FIP1978,新规范是CEB-FIP1990,而修订后的CEB-FIP1990要比CEB-FIP1978中的徐变系数要小,这是因为国外在近几十年发展了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好了,自然徐变收缩也会相应减小,而国内编写规范时没有考虑到国内的实际情况,盲目的照搬国外的东西。国内桥梁建设速度之快是有目共睹的,而为了追求速度,往混凝土里掺外加剂是很普遍的,或者混凝土质量不过关,这也造成了规内混凝土和国外混凝土性能上的差距。然而用规范算出来的结果是建立在国外混凝土试验基础上的,所以造成前期计算和后期实测相差甚远。
作为混凝土结构,收缩徐变是免不了的,国内规范关于收缩徐变的部分是参考CEB-FIP规范的,老规范是CEB-FIP1978,新规范是CEB-FIP1990,而修订后的CEB-FIP1990要比CEB-FIP1978中的徐变系数要小,这是因为国外在近几十年发展了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好了,自然徐变收缩也会相应减小,而国内编写规范时没有考虑到国内的实际情况,盲目的照搬国外的东西。国内桥梁建设速度之快是有目共睹的,而为了追求速度,往混凝土里掺外加剂是很普遍的,或者混凝土质量不过关,这也造成了规内混凝土和国外混凝土性能上的差距。然而用规范算出来的结果是建立在国外混凝土试验基础上的,所以造成前期计算和后期实测相差甚远。
所以国内规范还是很欠缺的,国与国之间有不同情况,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一些适于中国的规范,这就需要学者们去作研究,但由于一些原因,很少有人愿意去搞,大家都喜欢拿来主义。现在提得最多的就是创新,但这样怎么会有创新呢,只会与国外距离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