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空调的性能测试方法有焓差法、风道热平衡法和房间热平衡法,但具体是怎样做的?怎样计算?请老师指点。
我知道空调的性能测试方法有焓差法、风道热平衡法和房间热平衡法,但具体是怎样做的?怎样计算?
请老师指点。
2楼
我也想知道!
回复
3楼
对于空调的性能EER的测试是校核产品性能的一个实际测试标准!
是利用测算实际的制冷量和散热量以及耗电量等参数进行计算的!
焓差法是利用空气的流量和空气状态点的焓值进行计算制冷量的一种方法!比如测量一个小时内的实际风量,进出风口的焓差,可以计算出实际的制冷量!和耗电量的比值是EER!就是能效比!可以看出该空调节能与否?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回复
4楼
1.房间热平衡可同时对空调器进行内、外侧量热计量。内侧制冷量计量:是通过输入电功率平衡制冷量和被测机除湿的水量来确定的。外侧量热计量:是通过平衡被测机冷凝器排出的热量和凝结水量来确定的。
2.焓差试验:是根据检测空气进、出空调器蒸发器前、后焓值差和循环风量来进行量热计量。
3.风管热平衡:是通过检测装置箱内电加热器、平衡风机,平衡被测空调器进入检测装置的制冷量和平衡检测装置前后风压差,将平衡被测空调器制冷量时输入电加热功率+平衡风机功率来确定的。
要想多了解空调器测试内容建议看(GB/T7725-2004房间空气调节器)标准后面的附录会告诉更多。
回复
5楼
楼主是和空调网上那个“闪电制冷”为同一个人吗?空调网上那位可是精通机房空调维护的高手哦!
我有测试方法的国标,暂时没条件扫描。楼主如果需要可把传真号给我留言。
网上应该有这方面的电子版文档下载吧?
悬赏50分给最先提供楼主所需要的资料的网友,请大家努力寻找。
回复
6楼
GB17758-1999单元式空气调节
有详细介绍!
回复
7楼
GB7725-1996房间空气调节器
回复
8楼
空调在额定制冷测试工况是:室内27/19,室外35/24,(中国和欧洲都是这个工况)
房间热平衡:内\外侧为了平衡这个工况,而给室内侧的加热量和加湿量总和,就是室内侧制冷量
而在室外侧为了平衡这个况,而给室外侧的冷量和加湿量总和,就是室外侧制冷量
两个制冷量以室内侧制冷量为准,
焓差实验室:工况也是27/19,35/24,工况稳定后,测试室内机的出风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计算出焓差,和风量,就是制冷量.
回复
9楼
感谢大家的帮助,谢谢!
回复
10楼
制冷量可用焓值法量热计(简称焓差台)或平衡环境型房间量热计(简称热平衡)进行测试。测试时要注意试验机的安装是否正确(如高度、前后左右的自由空间、导风板位置等),压力表连接是否可靠(如接头是否漏气、软管是否破裂)等。
在额定制冷量测试中的一些主要性能参数的参考值如下:
蒸发温度: 6~9℃,一般整体式、柜式和吸顶式等偏低,挂壁式偏高
冷凝温度:分体式不大于49℃,整体式不大于54℃
过冷度: 不小于6℃
过热度: 1~7℃
排气温度: 75~90℃,变频机在高低频时会超出该范围
吸汽温度: 6~15℃
排气压力: 1.6~2.1Mpa,整体式偏高,高能效比机偏低
吸汽压力:0.45~0.6Mpa,高能效比机偏高。
现以具体实例,来说明匹配的一般过程。
机 型: KF-25GW/H
压缩机: RH165VHAC
灌注量: R22 780g
a) 选用毛细管 φ1.37×500mm ,1根,测试数据为:
制 冷 量: 2512 W
输入功率: 947.8 W
能 效 比: 2.65 W/W
出风温度: 室内13.1℃,室外40.9℃
排气温度: 75.6℃
吸汽温度: 5.9℃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排气温度(75.6℃)和吸汽温度(5.93℃)均偏低,因此考虑加长毛细管而增大节流,具体加长多少视测试数据而定,在这里由于排、吸汽温度均在正常范围的下限,所以加长100mm。另外,为了提高效率,在没有很高把握的情况下,更换毛细管应尽可能使参数稍微偏向另一端。
b) 选用毛细管 φ1.37×600mm ,1根,测试数据为:
制 冷 量: 2565 W
输入功率: 950.8 W
能 效 比: 2.65 W/W
出风温度: 室内13.1℃,室外41.0℃
排气温度: 88.9℃
吸汽温度: 10.1℃
由上面的数据分析,排气温度(88.9℃)和吸汽温度(10.1℃)均偏高,说明毛细管过长,因此为得到最佳状态,需适当减短毛细管以减小节流,可取500mmh和600mm的中间值,即550mm长。
c) 选用毛细管 φ1.37×550mm ,1根,测试数据为:
制 冷 量: 2563 W
输入功率: 946.8 W
能 效 比: 2.70 W/W
出风温度: 室内13.2℃,室外41.0℃
排气温度: 79.5℃
吸汽温度: 5.8℃
此时的各项参数已基本合理,制冷量、输入功率和能效比均已达到国标和内部要求。但吸汽温度偏低,显示制冷剂灌注量偏大,如果考虑安装时的损耗,则可以取780g为生产灌注量。
考虑上面的能效比不高而制冷量有余量,可将毛细管和灌注量同时减小。
d) 选用毛细管 φ1.37×450mm ,1根,灌注量改为750g,测试数据为:
制 冷 量: 2489 W
输入功率: 821.2 W
能 效 比: 3.00 W/W
出风温度: 室内15.0℃,室外40.4℃
排气温度: 81.3℃
吸汽温度: 13.4℃
可以看到制冷量随有所降低(74W),但功率将得幅度更大(125W),使能效比大幅升高,总体性能明显提高了。不过应注意吸汽温度已较高,750g的灌注量如果作为出厂灌注量是偏低的,安装后可能出现制冷量不足或影响正常的使用寿命,因此应适当补充灌注量。
上面的例子比较简单,通过三根毛细管就找到了目标点,所测的参数也较少,热电偶只有排、吸汽2点,高、低压力则未测。实际匹配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换热系统的大小较紧张(可能由于降低风速、压缩机能效比偏低、换热系统设计不合理,或用小系统配大机型等),此时往往仅通过更换毛细管或灌注量不能解决问题,而是要作更多的工作。
由于毛细管长度小于400mm时可能出现节流不稳定的问题,所以当长度小于400mm时需更换直径大的毛细管,如φ1.37换为φ1.63,或增加毛细管根数(尽量不采用,因为可能出现分液不均的问题,同时装配工作量也增加了)。为减少不必要的测试过程,需在更换毛细管前进行计算,以尽可能准确地确定新毛细管的长度。
例:φ1.37×400mm换为φ1.63的毛细管,则φ1.63的毛细管长度为式中:
L1 ------- 第一根毛细管的长度;
L2 ------- 第二根毛细管的长度;
φ1 ------- 第一根毛细管的直径;
φ2 ------- 第二根毛细管的直径。
上述公式中的指数为经验值,实际使用中可能会有偏离。
1.4.1.2 最大运行制冷
试验机参数为:
机型: KF-25GW/H
压缩机: RH165VHAC
灌注量: R22 780g
毛细管:φ1.37×550mm ,1根
(a) 低电压180V,工况为(℃), 室内侧DB/WB:32/23,室外侧DB/WB:43/26
启动运行后,将其调至最大制冷量状态,在上述工况和电压下运行稳定后,连续运行2h,用遥控器停机后再马上开机,让其自动延时启动(一般为2~3分钟)。
当冷凝面积不足时最大运行低电压容易造成压缩机过载保护动作,这时应调整系统使高压和功率下降,此时制冷量和制热量也往往会有所降低;有时也会考虑其它方法,如制热时管温保护等。
(b) 高电压(+15%),其它条件同上。
一般地,高电压的启动试验比较容易通过,例外的情况是热泵制热时可能因为室内温度过高而发生过载,此时一般采用防高温保护措施来解决。
1.4.1.3 冻结
冻结试验在额定电压下进行,最低风速档,将室内机的各类风门和导风叶片用不违反操作说明书规定的方法调至最易结冰和结霜状态,一般就是风量最小的状态,工况为室内侧(DB/WB)21/15℃,室外侧为(DB/WB)21/-℃(室外侧湿度不控制)。
过渡运行时间应适当控制,如果过长会使实际试验时间变长,从而使结果评定偏严。
(a) 空气流通试验:空调器稳定运行4h,蒸发器室内侧的迎风表面凝结的冰霜面积不应大于蒸发器迎风面积的50%。
(b) 滴水试验:将空调器室内回风口用报纸堵住(用胶带粘牢),使空气完全停止流通,连续运行6h ,使蒸发器盘管风路被霜完全堵塞,停机后将报纸等遮挡物除掉,等冰霜完全融化后使风机在高速档运转5min,室内侧不应有冰掉落、水滴滴下或吹出。
1.4.1.4 最小运行制冷
最小运行在额定电压下进行,最低风速档,将室内机的各类风门和导风叶片用不违反操作说明书规定的方法调至最易结露(冰霜)状态,一般就是风量最小的状态,工况为室内侧(DB/WB)21/15℃,室外侧为(DB/WB)16/-℃(产品使用说明书中指定的最低制冷工作温度,湿度应尽可能低,试验时可不加湿)。
过渡运行时间应适当控制,如果过长会使实际试验时间变长,从而使结果评定偏严。过渡过程完成后进入稳定运行的最初十分钟内过载保护允许动作,其后的4h内则不允许动作,且蒸发器室内侧的迎风表面凝结的冰霜面积不应大于蒸发器迎风面积的50%。
1.4.1.5 凝露
凝露试验在额定电压下进行,最低风速档,将室内机的各类风门和导风叶片用不违反操作说明书规定的方法调至最易结露状态,一般就是风量最小的状态,工况为室内侧(DB/WB)27/24℃,室外侧为(DB/WB)27/24℃。
同最小运行制冷,过渡运行时间应适当控制,如果过长会使试验总时间变长,从而使凝露情况严重。4h小时运行结束时空调器室内机外表面及导风叶片不应有水滴下,送风不应带有水滴。
当运行不足4h已发现有水滴下或吹出时即可结束试验,或通知有关人员到现场观察。
1.4.1.4 凝结水排除能力
凝结水排除能力试验的运行条件与凝露相同,只是需将接水盘注满水,因此应在凝露试验后马上进行(但无法同时进行)。在连续4h的运行时间内,空调器排水应畅通,不应有水从空调器中溢出或吹出,以致弄湿建筑物或周围环境,或造成电气危险。
--------------------------------------------------------------------------------
制冷压缩机在系统中的匹配
压缩机在与空调器匹配时, 在名义工况下, 压缩机排气温度和吸气温度均应控制在压缩机技术规格书要求范围之内; 压缩机技术规格书没作要求的, 压缩机排气温度应控制在93℃以下, 吸气温度控制在22℃以下;
在最大运行制热(制冷)试验中, 在规定的电压范围内, 压缩机排气温度和吸气温度均应控制在压缩机技术规格书要求范围之内; 压缩机技术规格书没作要求的, 压缩机排气温度应控制在115℃以下, 吸气温度应控制在30℃以下;
压缩机在各个实验工况下其压力均应小于压缩机技术规格书要求范围之内; 压缩机技术规格书没作要求的, 设计压力不应超过27kgf/cm2G,替代工质R407C的压缩机上限允许到28kgf/cm2G,而R410A的压缩机上限允许到41kgf/cm2G;
使用压缩机时, 应考虑到压缩机的最大允许灌注量, 不应超过压缩机技术规格书上规定的灌注量。技术规格书上没明确规定的, 应满足如下:
对于R22: 压缩机润滑油量/整机灌注量≥0.4;油比重为0.92;
对于R407C,R410A, 压缩机润滑油量/整机灌注量≥0.35;油比重为0.94;
最小制冷工况时, 停室内风机运行15分钟, 观察压缩机是否有异响, 是否引起液击现象。
最小制热运行时, 停室外风机运行15分钟, 观察压缩机是否有异响, 是否引起液击现象。
回复
11楼
哪位大侠有GB/T7725-2004下载!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