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附带说明你作出选择的理由近来一直有些老一辈的工程师在指点在下接触氧化要求某人设计污泥回流管道,并建议在运行时保持sv30在10~20左右鄙人对此持怀疑态度征求大家意见
请附带说明你作出选择的理由
近来一直有些老一辈的工程师在指点在下
接触氧化要求某人设计污泥回流管道,并建议在运行时保持sv30在10~20左右
鄙人对此持怀疑态度
征求大家意见
2楼
主要是膜,也不反对“你”来帮忙
正如论坛里多是注册用户,也不拒绝游客
回复
3楼
你提到的是不是生物接触氧化法,该方法兼有生物膜和活性污泥法的功能,当然以生物膜为主。
回复
4楼
我同意楼上的意见.以膜为主,膜泥结合.
回复
5楼
既然是泥膜兼有,就应该存在污泥膨胀老化等问题存在了?
回复
6楼
是否也要设计污泥回流管道?
SV控制在多少合适?
回复
7楼
应该是膜法泥法想结合,主要还是膜法,回流与否根据设计要求来定了
回复
8楼
与楼主一样的怀疑态度...
回复
9楼
有泥吗?
在哪?
池底?
回复
10楼
我的接触氧化池没有回流管,如果是刚刚培养的,可以考虑回流一下。
回复
11楼
是生物膜法,虽然工艺本身带有曝气系统,主要不是靠混合液中活性污泥的降解作用,而是靠填料上的生物膜的生化作用,虽然也有脱落的污泥,但是是老化的生物膜,对BOD、SS的降解能力有限!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