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动态落实建设活动各方责任 创新工程质量管理机制黄卫副部长在全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会上提出五项重点任务11月23日,全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会议在京隆重召开。本次会议是继1996年全国建设工程质量工作会议召开十年后又一次全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盛会。建设部副部长黄卫出席会议并讲话,建设部总工程师王铁宏主持了会议。来自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及计划单列市建设部门分管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厅长、处长及质监站站长,国务院各有关部门主管建设工作的司局领导、处长,部分地区住宅产业化中心负责人等160多人出席了会议。
落实建设活动各方责任 创新工程质量管理机制
黄卫副部长在全国建设工程质量
管理工作会上提出五项重点任务
11月23日,全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会议在京隆重召开。本次会议是继1996年全国建设工程质量工作会议召开十年后又一次全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盛会。建设部副部长黄卫出席会议并讲话,建设部总工程师王铁宏主持了会议。来自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及计划单列市建设部门分管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厅长、处长及质监站站长,国务院各有关部门主管建设工作的司局领导、处长,部分地区住宅产业化中心负责人等160多人出席了会议。
黄卫副部长说,经过建设领域广大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我国工程建设质量水平稳步提高,工程建设参与主体和中介机构质量行为日趋规范,重、特大工程质量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广大群众对工程质量的满意度逐年提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法规和制度建设得到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二是工程质量技术进步取得新进展。2000年以来,先后建成了一批举世瞩目的诸如青藏铁路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西气东输等重大工程项目,这些项目的工程规模、工程质量以及技术难度,都代表着当今世界先进水平。三是质量意识深入人心,全社会对工程质量的关注度和认同感,以及工程建设各方的质量责任意识普遍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四是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监督管理能力得到提升。目前,全国各地、各部门共有工程质量监督机构4581个,从事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人员达到5.93万人,形成了专业门类比较齐全的监督队伍。
黄卫强调,尽管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仍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一是部分企业和个人仍然没有把质量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责任意识仍需提高;二是建设市场秩序不规范,部分工程建设参与方和个人信用缺失;三是重大工程质量技术风险未引起足够重视,在控制和消除质量技术风险方面,还缺乏有效的决策机制和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四是村镇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尚未建立,缺少法规和监管队伍等方面的必要支撑;五是从业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不适应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六是工程质量监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还时有发生,监督执法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对于上述问题,一定要认真研究提出应对和解决的有效办法,消除制约我国工程质量水平提高的各种不利因素。
黄卫指出,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十一五”期间,我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前提,以落实建设活动各方责任为重点,以创新工程质量管理机制为保障,努力开创我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工作目标是:工程质量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更加健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更加完善与协调,工程质量责任得到进一步强化与落实,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质量得到保障,工程质量整体水平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围绕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黄卫还提出五项重点任务:一要着眼于城乡统筹和协调发展,突出抓好三大重点工程领域质量监管。立足于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村镇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立足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继续强化住宅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立足于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强化政府投资工程、特别是大型公共建筑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二是着眼于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丰富、调整工程质量监管内容。要着力加强建筑节能监管工作,确保各环节有效落实节能措施;要高度重视工程全寿命周期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逐步形成工程全寿命周期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三要着眼于进一步提高监管效能,不断创新工程质量监管机制。结合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正确处理好政府和企业、全过程监管和环节监管、行为监管和实体监管、监督执法和服务引导的关系。重点建立和完善市场与现场联动的监管机制、全过程的质量监管机制、差别化监管机制、质量诚信评价机制、工程质量保险机制等五个机制的建设,提高质量监管效能。四要着眼于工程质量管理基础建设,构建工程质量管理“六个体系”。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支撑体系、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科技技术创新体系、人才保障体系、培训教育体系、中介机构服务体系。五要着眼于市场支撑能力建设,营造良好的工程质量管理政策环境。加快推进现代建设市场体系建设,加快调整设计施工生产组织方式,进一步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加快推进建筑业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严格监督执法,明确质量监督机构的执法责任和权限,纳入政府管理序列。(童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