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建筑的建筑风格
yanyan20332033
2007年01月03日 18:19:15
只看楼主

  古典文艺复兴传统 欧洲各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意大利在15世纪,法国在15世纪后叶,英国在16世纪)是形成美国文艺复兴的深刻背景,虽然各国在文艺复兴时期都渗入本国的灵气与思想,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对古典风格的继承与创新。在别墅风格的体现上均具备对称、平衡和细部装饰精美等特点。在这一时期,西欧对美国别墅风格的影响是明显的,也是在这一时期,欧洲开始逐步成为世界上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最强大的地区,属于这一传统的风格有乔治亚风格、亚当风格。

  古典文艺复兴传统

欧洲各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意大利在15世纪,法国在15世纪后叶,英国在16世纪)是形成美国文艺复兴的深刻背景,虽然各国在文艺复兴时期都渗入本国的灵气与思想,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对古典风格的继承与创新。在别墅风格的体现上均具备对称、平衡和细部装饰精美等特点。在这一时期,西欧对美国别墅风格的影响是明显的,也是在这一时期,欧洲开始逐步成为世界上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最强大的地区,属于这一传统的风格有乔治亚风格、亚当风格。

乔治亚风格

英国别墅强调门廊的装饰性,比较“讲究门面”。乔治亚风格 在英国殖民国家中整整流行了一个世纪(18世纪),它是由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传入英国后派生出来的,并秉承古典主义对称与和谐的原则,是对美国最有影响的一种风格。它的特征为:

A、正立面常有古典门廊;

B、廊檐下有长方形团排列,屋檐上有齿饰;

C、窗户上下成对,分割成许多小网格(9到12个),通常窗户也是5列,为中央对称;

D、大门常有长方形雕花组成排列图案,门梁 上有竖向排列的长方形花纹。

它有五种形态:侧山墙;双折线屋顶;四坡屋顶;中央山墙;城市住宅。


免费打赏
yanyan20332033
2007年01月03日 18:21:18
2楼




大规模的建筑活动是从拥有大量奴隶劳动力的奴隶社会开始的。奴隶社会时期建筑文化发达的地区是埃及、西亚、波斯、希腊和罗马。其中,希腊和罗马的建筑文化,两千多年来一直被继承下来,成为欧洲建筑学的渊源。

埃及产生了历史上第一批各种类型的巨型建筑,有宫殿、府邸、神庙和陵墓。这些建筑物以巨大的石块为主要建筑材料,工程宏大,施工精细,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以金字塔为代表的埃及古代建筑反映了当时的几何、测量和起重运输机械的知识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早在公元前四千年,埃及人已经会用正投影绘制建筑物的立面和平面图,并能用比例尺绘制建筑总图和剖面图。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6~前11世纪)的建筑图样留传至今,可资证明。埃及的建筑主持人,称“王家工程总管”,拥有很高的地位和权力,甚至死后封神。这反映了建筑活动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性。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摇篮。希腊人高度的建筑才能和大量的建筑活动,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古希腊建筑不以宏大雄伟取胜,而以端庄、典雅、匀称、秀美见长,其建筑设计的艺术原则影响深远。雅典卫城是古希腊建筑文化的典型代表,其中帕提农神庙是西方建筑史上的瑰宝。

但是直到这时,建筑类型还是不多,形制和结构也很简单。到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32~前30年),建筑创作的领域扩大了,公共建筑的类型增多了。随着结构和施工技术的进步,艺术手法也逐渐丰富。据记载当时已经有专门的建筑学著作,涉及建筑物的营造经验、构图法则、施工机械等等,可惜都已失传。

古罗马国力强盛,版图跨欧亚非三洲。古罗马建筑继承了古希腊建筑的成就,但建筑的类型、数量和规模都大大超过希腊。罗马人发展了拱券和穹窿结构的技术,求取高大宽广的室内空间,而从希腊引进的柱式往往成为建筑的装饰品。罗马建筑虽不如希腊建筑精美,但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

当时出现了罗马这样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其格局不像希腊雅典那样以神庙为城市中心,而是以许多世俗性的公共建筑,如集市广场、宫殿、浴场、角斗场、府邸、法院、凯旋门、桥梁等同神庙一起构成城市的壮丽面貌。罗马角斗场、罗马万神庙和古罗马浴场著名于世。三层叠起连续拱券的输水道被认为是工程技术史上的奇迹。古罗马建筑不愧为世界建筑史上的里程碑。

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所著《建筑十书》是流传下来的最早建筑学著作。《建筑十书》分十卷,系统总结了希腊和罗马的建筑实践经验,论述了各种建筑材料的性质和用法、各类建筑物的建造原则和建造方法、施工工具和设备、供水技术乃至选址、阳光、风向等与建筑有关的各种问题。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坚固、实用、美观”的建筑三原则,为欧洲建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公元228年,罗马城出现第一所工程技术学校。东罗马帝国从公元334年起在各地设立建筑工程训练学校。建筑学校的出现反映建筑学知识开始可以采取系统的理性化的方式传授。

欧洲中世纪经历了近千年的封建分裂和教会的统治。宗教建筑是这一时期建筑成就的最高代表。

拜占廷建筑继承古希腊罗马的建筑遗产,同时吸取了波斯、两河流域等地的经验,形成独特的建筑体系。拜占廷建筑的主要成就是在教堂建筑中创造了用四个或更多的柱墩通过拱券支承穹窿顶的结构方法和相应的中心对称式建筑形制。在拜占廷建筑中,中心对称式构图的纪念性艺术形象同结构技术相协调。它的代表作当推君士坦丁堡的圣索非亚大教堂。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在西欧,古罗马的建筑技术和艺术失传了。10~12世纪,由于当时建筑上的木构架易受火灾又难以加大木结构跨度,于是开始探索石拱券的技术,形成了罗曼建筑。石拱券技术的不断发展,终于形成了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教堂建筑近似框架式的肋骨拱券石结构,与相同空间的古罗马建筑相比,重量大大减轻,材料大大节省。用来抵挡尖拱券水平推力的扶壁和飞扶壁,窗花格和彩色嵌花玻璃窗,以及林立的尖塔是它的外部特征。哥特式建筑的外表和特征给人以向上的感觉,体现了追求天国幸福的宗教意识。哥特式教堂的结构技术和艺术形象达到了高度统一。

12世纪下半叶,建筑工匠分工已经很细,有石匠、木匠、铁匠、焊接匠、抹灰匠、彩画匠、玻璃匠等,技艺日益精湛。当时称为“匠师”的工匠首脑掌握着建筑的技术和艺术,在长期实践中对石拱券的力学知识比古罗马时代有更深刻的理解。他们绘制建筑物的平面图、立面图和细部大样,制作模型,还参加施工,积累了大量经验和知识,推动了建筑学的发展。


回复
yanyan20332033
2007年01月03日 18:22:22
3楼



14世纪,意大利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这个运动反对神权,要求人权,追求自由和现实幸福的人文主义思想和重视科学理性的思想,形成了以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旗帜反对教会文化统治的浪潮。15世纪初,这个浪潮涌进建筑学领域,被遗忘的古罗马建筑文化,又成为崇奉的对象。

勃鲁涅列斯基通过对罗马废墟的研究,了解古罗马建筑的做法以后,顺利地解决了佛罗伦萨大教堂大穹顶的建造问题。这座大穹顶于1434年建成,标志着文艺复兴建筑的开端。在此以后,很多艺术家如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都纷纷涉足建筑领域。罗马圣彼得大教堂集当时艺术和技术之大成,穹窿顶便是米开朗琪罗等人设计的。此时期建造的大量贵族府邸,也反映文艺复兴建筑技艺和艺术的高度水平。

文艺复兴是巨匠辈出的时代,也是建筑学飞速发展的时代。在在这一时期,建筑设计从匠人手中逐渐转到专业建筑师手中。他们以丰富的知识,睿哲的眼光,探索古罗马建筑的法式和规律,总结当时的实践经验,创造出一代风格。

作为建筑设计的重要手段的建筑制图也逐步完善。15世纪,佛罗伦萨画家伍才娄创制透视图,扩大了制图领域。后来法国数学家蒙日于1799年出版的《画法几何》一书是文艺复兴以来建筑制图方法的总结。科学的建筑制图方法问世后,建筑技术和艺术有了更加精确的表达手段,有助于建筑学的发展。

随着建筑创作繁荣,学者和艺术家参与建筑活动,各种建筑学著作纷纷问世。其中阿尔伯蒂的《论建筑》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建筑学理论著作,书中第一次将建筑的艺术和技术作为两个相关的门类加以论述,为建筑学确立了完整的概念,是建筑学在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教育以“艺术私塾”为主,1562年意大利艺术家和作家瓦萨利创办设计学院;1563年佛罗伦萨城巨富美第奇创办艺术设计学院以代替“艺术私塾”;1655年创立于巴黎的皇家绘画与雕刻学院,1793年更名为国立高等艺术学院。它是世界上第一所有完善的建筑系科的学院,对后来世界各国的建筑教育有广泛的影响。学院总结并传播了文艺复兴以来建筑艺术的成就,对建筑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文艺复兴晚期,由于企图突破已有的建筑程式,追求奇特奔放的效果,崇尚豪华富丽的装饰,而出现了巴洛克建筑和洛可可风格。

十八世纪下半叶,产业革命开始以后,机器大工业生产加速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进程。建筑物日益商品化,城市迅猛发展,建筑类型大量增加,对建筑的功能要求也日趋复杂,形式和内容之间不相适应的状况十分严重,因而在二百年间,建筑师不断地进行建筑形式的探求。

一种倾向是将建筑的新内容程度不同地屈从于旧的艺术形式,于是产生了古典复兴建筑、浪漫主义建筑和折衷主义建筑这些流派;另一种倾向是充分利用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的科学技术,探求新的建筑形式。后一种倾向顺应了社会生产发展的要求,成为近代建筑发展的主流。19世纪下半叶钢铁和水泥的应用,为建筑革命准备了条件。

1851年为伦敦国际博览会建造的水晶宫,采用铁架构件和玻璃,现场装配,成为近代建筑的开端。至20世纪初终于出现了现代主义建筑和有机建筑等流派。一批思想敏锐的青年建筑师,在前人革新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比较系统而彻底的建筑改革主张。

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密斯·范德罗、法国建筑师柯布西耶和美国建筑师赖特是现代建筑思潮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主张和建筑作品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包豪斯校舍和流水别墅等是当时的代表作,它们不论在使用功能、建筑形式、结构造型以及材料运用上都体现了现代建筑的特征。

随着现代建筑的形成和发展,建筑学建立了新的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从理论和实践上将建筑的使用功能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强调建筑形式与内容的—致性;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以提高建筑设计的科学性;注意发挥现代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技术和艺术特点;反对不合理的外加的建筑装饰,强调建筑艺术处理的合理性和逻辑性,突出艺术和技术的高度统一;将建筑艺术处理重点放在空间组合和建筑环境的创造;重视建筑的社会性质,强调建筑同公众生活的密切关系,重视建筑的经济性。这些现代建筑基本理论的建立,标志着建筑学完成了又一次重大飞跃。

1919年,格罗皮乌斯在德国魏玛建立包豪斯学校。包豪斯的教学活动将现代建筑艺术以及其他艺术同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社会需求密切结合起来,为现代建筑理论的传播作出贡献。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对于现代建筑中出现的某些忽视精神生活的需求、忽视民族和地区文化差异的倾向,特别是某些建筑师的设计手法公式化的倾向,产生了怀疑,重新探讨继承传统和发展创新等问题,在建筑风格上又出现了多元化倾向。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上产生了众多的建筑流派,其中以后现代主义较为活跃。



     
     
     
     










回复
yanyan20332033
2007年04月30日 19:25:35
4楼



.
东方小巴黎
古典主义复兴建筑特征

文艺复兴之后,在法国崇尚古典风格,古典风格与巴洛克风格同时产生发展,它们在风格上相互渗透。其特征以古希腊科林斯柱式为主体,高大的柱廊托着巨大的浮雕山花,构成庄严的主入口。造型严谨、主次分明,使其建筑作品具有庄严、肃穆的感觉。


黑龙江领袖纪念馆(格瓦里斯基住宅),建于1909年,砖木结构。是具有古典主义建筑兼有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它的珍贵不仅仅是它的外部造型端庄秀美,而且内部设施高雅、精致,是哈尔滨有名的建筑艺术作品。这里原是犹太商人私人宅邸,后来成为满铁理事公馆。1999年犹太商人的女儿维基·葛瓦里斯卡来到哈尔滨特意看了她幼时宅邸。1950年毛泽东主席在此下榻并题词,此后成为领袖纪念馆。
地址:哈尔滨南岗区颐园街1号。

.

黑龙江省老干部活动中心(斯契德勒斯基私人宅邸),建于1914年,砖木结构。位于领袖纪念馆隔壁,有着古典建筑风格,花园式的建筑。这里原是斯契德勒斯基私人宅邸。其内部设施十分豪华,有100平方米的舞厅。日本人占领时期曾做过日本特务机关。解放后为黑龙江省政府所用,后为黑龙江省老干部活动中心。
地址:哈尔滨南岗区颐园街3号。

.

东北烈士纪念馆(东北特区图书馆),建于1928年,砖混结构,是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据说此建筑是1928年在张学良将军关怀下,建筑师吉达诺夫设计的“东北特区图书馆”。正面采用古希腊科林斯柱门廊,给人以庄严,厚重之感。这里曾作为伪满哈尔滨特别市警察厅,关押过许多抗联战士和反满抗日志士,抗日女英雄赵一曼也曾经在此拘押过。解放后,辟为东北烈士纪念馆。
地址:哈尔滨南岗区一曼街241号。

.

中国银行滨江分行(英国汇丰银行),建于1932年,砖木结构。这是一座以古典主义为主,融汇了折衷主义及巴洛克风格的建筑艺术精品。原为英国汇丰银行哈尔滨分行,座落在兆麟街与田地街交汇处。兆麟街过去称水道街,当年是一条重要的繁华街道。它的右对面是“八杂市”,有236家店铺。所以汇丰银行担负众多金融业务。解放后,哈尔滨市政府曾作为办公楼,哈尔滨市工会、市教育委员会、电子局先后在这里办公。1988年改为中国银行滨江分行。
地址:哈尔滨道里区田地街115号。

.

黑龙江省外事办公室(日本领事官邸),建于20世纪30年代,砖木结构。是一座以古典主义为基础,融入文艺复兴及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科林斯式叠柱门廊及女儿墙上的法式穹顶形成完美的结合。当时是日本领事馆的官员住宅。以后这里又成为苏侨音乐专科学校,培养了许多世界级的音乐家。解放后,成为苏侨中学。1958年成为黑龙江省外事办公室至今。
地址:哈尔滨南岗区奋斗路292号。

.

浪漫主义风格建筑

建筑上的浪漫主义是继古典主义复兴以后,在欧美出现的建筑艺术。其表现为回避现实,崇尚传统的文化艺术,追求中世纪田园生活情调和异国风情,模仿中世纪的古堡和哥特风格,使建筑充满了浪漫神秘的特色。


建筑多以古堡田园式的外形,尖券或圆券高窗,有的在局部屋顶的砖砌女儿墙上竖起高高的哥特式小尖塔,尖塔和尖券相互呼应,呈现童话般的理想境界。

.

和平村宾馆一号楼(马道台府),建于1910年,砖木结构。这是一座意大利中世纪寨堡式小楼。它建筑造型极富有童话特色,神秘而又浪漫。这里原为中东铁路公司董事长马忠骏公馆,1931年马忠骏因支援马占山抗日被日本宪兵逮捕,老百姓尊称他为“马道台”,遁园亦得名为“马道台府”。1956年,这里改为接待领导人的高级宾馆,为了保密起见,称为“107”招待所。越南元首胡志明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陈毅等都曾在此下榻。
地址:哈尔滨南岗区中山路171号。

.

红霞幼儿园(美国商人宅邸),建于1902年,砖混结构。八根科林斯廊柱构成入口,后面则是圆柱形堡垒式楼体。加之周围环有一个大花园,颇似童话中的国王堡,是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建筑。当年是美国人的私人宅邸,伪满时期是市长的公馆,解放后, 是东北红十字的慈善机构幼儿园。1955年,哈尔滨教育局接管,叫做商市幼儿园,1962年,随街名改为红霞幼儿园。
地址:哈尔滨道里区红霞街87号。

.

哈尔滨铁路医院(中央电话局),建于1907年,砖混结构。这是一座中世纪古堡建筑。外部檐口采用新艺术运动悬挑装饰,檐墙上竖有高高的哥特式建筑。总体表现浓郁的浪漫主义思潮倾向。这里原是中东铁路局在哈尔滨秦家岗(南岗区)建立的中央电话局办公楼,解放后,这里做过医院和行政办公楼,现在为哈尔滨铁路中心医院门诊部。
地址:哈尔滨南岗区银行街31号。

.

哈尔滨第十三职业高中(玫瑰学校),建于1910年,砖木结构,是典型的犹太式的浪漫主义风格的建筑。尖券顶窗至今保留着犹太教特有的大卫之星(六角星)符号。它不仅造型奇特,而且建筑墙面的釉瓷装饰十分美观。当年这里就是一座犹太教会学校,后来成为侨民学校。1956年,前苏联将使用权交给哈尔滨市教委,先后为第七工读学校、九十一中学。1980年,为第十三职业高中至今。
地址:哈尔滨道里区上游街69号。

.

犹太建筑

20世纪20年代初,哈尔滨的外国侨民中,犹太人占有相当多的比例,犹太民族的建筑在哈尔滨比较多。这些建筑物的主要特征就是檐壁饰有蜂窝状钟乳拱,入口部位设马蹄形券窗,在尖券顶窗有犹太教大卫之星即六角星装饰。

此外,建筑大都兼有伊斯兰教的拱顶特征。现在的这种建筑,在哈尔滨已经寥寥无几,残缺不全。

.

朝鲜二中(犹太学校、音乐学校),建于1919年,砖木结构,是典型的犹太人建筑。这些建筑物的特征就是檐壁饰有蜂窝状钟乳拱。入口部位设马蹄形券窗,在尖券顶窗有六角星装饰,在窗户的造型上,几乎所有的犹太建筑都具备马蹄式券窗的特征。1921年在这里成立了格纳侏诺夫音乐学校。1927年又成立了音乐专科学校。这里的许多学生成为优秀的音乐家。解放后,这里成为一所普通中学的校舍,现在为朝鲜族中学。
地址:哈尔滨道里区通江街86号。

.

东方娱乐城(犹太人教堂),建于1918年,砖木结构。尖券顶窗,圆形穹顶,有着浓重的犹太建筑特征。当年,随着中东铁路的建设,犹太人逐渐增多,1930年,他们自发建立了犹太人教堂。直到1963年止,犹太宗教会完整地记录了犹太人在哈尔滨出生、结婚、死亡等几代人的生活历程。文革期间这里成为哈尔滨公安局办公处,1990年改建为东方娱乐城,使这座历史建筑艺术品被弄得面目皆非,只是侧墙的犹太人马蹄形券窗,时时提醒人们:那曾是一座完美的犹太教堂。
地址:哈尔滨道里区经纬五道街。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