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们大家共同的了解一下中国钢结构精英人物,他们是在钢结构或建筑领域有特别贡献的专家陈绍蕃陈绍蕃,男,1919年2月2日生,汉族,浙江海盐人。 简历: 1940年上海中法工学院土木工程系毕业(学士); 1943年重庆国立中央大学研究院结构工程学部毕业(硕士); 1941年在綦江导淮委员会从事水工程结构设计工作; 1943-45年在重庆中国桥梁公司从事桥梁工程设计; 1945-46在美国芝加哥西北铁路公司实习桥梁工程;
在这里我们大家共同的了解一下中国钢结构精英人物,他们是在钢结构或建筑领域有特别贡献的专家
陈绍蕃
陈绍蕃,男,1919年2月2日生,汉族,浙江海盐人。
简历:
1940年上海中法工学院土木工程系毕业(学士);
1943年重庆国立中央大学研究院结构工程学部毕业(硕士);
1941年在綦江导淮委员会从事水工程结构设计工作;
1943-45年在重庆中国桥梁公司从事桥梁工程设计;
1945-46在美国芝加哥西北铁路公司实习桥梁工程;
1946-49在中国桥梁公司上海分公司任副工程师。上海解放后公司隶属于上海铁路局,从事铁路桥梁修复工作;
1950年转到教学和科学研究岗位,先后在东北工学院(及其前身)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及其前身)任副教授和教授;
1981年国家首批评为博士生导师。
曾任:
西安交通大学和烟台大学兼职教授;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名誉教授和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通讯研究员;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四、五届理事;
中国钢结构协会常务理事、理事;
中国金属学会荣誉会员、美国结构稳定研究会终身会员。
社会兼职:
第五届陕西省人大代表,第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民 主同盟第四届候补中央委员、第五、六届中央委员;
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陕西分会理事。
学术成就及荣誉:
讲授课程有:
桥梁设计,结构力学,钢结构,高等钢结构,结构稳定理论(1)、(2)等。
多次主编全国性推荐教材并获奖,培养硕士和博士多名。
科学研究方向:
钢结构性能与设计原理,结构稳定与抗震;
承担我国《钢结构设计规范》的起草工作和两次修订工作,《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和《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的起草工作,主持和上述规范规程有关的科研项目;
研究课题涉及压杆和压弯构件的弯扭屈曲,厚壁柱的残余应力和稳定系数,钢结构塑性的利用,框架柱的计算长度,支撑设计,板件相关屈曲和屈曲后强度利用等。多数成果为规范规程所采用;
在非弹性压弯构件和绕弱轴弯曲的压弯构件的弯扭屈曲等方面所有创新,纠正过去国际学术界通行的错误概念;
参与国际标准《钢结构材料与设计》的编制工作,两次担任出度会议的我国专家组长;
参加国际协作的专著《金属结构稳定 世界观点》(第二版)的编定工作,任中国地区协调人;
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研究项目《钢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和设计对策》;
担任国际性学报《结构工程进展》编委和多闪国际性学术会议科学委员会成员。
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状;
1987年获冶金工业部劳动模范称号;
1983年评为陕西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
1986年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
1990年获从事高教科技工作40年荣誉证书;
1992年评为陕西省优秀共 产 党员专家和陕西科技精英。
著作:
《钢结构设计原理》 研究生用"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科学出版社1987第一版、1998第二版、2005年第三版);
《钢结构稳定设计指南》(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钢结构(下册)房屋建筑钢结构设计》 普通高等教育土建学科专业“十五”规划教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7 );
《钢结构稳定设计指南》第二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年4月);
《陈绍蕃论文集》(科学出版社 2004年9月)。
主编:
《钢结构》(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11 第一版,1994.6第二版,获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建设部1992年优秀教材一等奖);
《钢结构—建筑工程教学辅导丛书》(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钢结构(上册)钢结构基础》 普通高等教育土建学科专业“十五”规划教材(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2 ) 。
主要论文(中文部分):
《圆形双层悬索屋盖设计中的几个问题》(土木工程学报1965,1)
《钢压弯构件弯扭屈曲的研究》(建筑结构学报1988,4)
《钢结构稳定设计的几个基本概念》(建筑结构1994,6)
《冷弯型钢局部屈曲的相关性和卷边板件的有效宽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1995,1)
《桁架受压腹杆的面外稳定和支撑体系》(工程力学1996,11)。
在国外发表的论文刊登于
美国结构工程学报;
英国钢结构研究学报;
法国钢结构杂志;
新加坡钢结构杂志;
美国结构稳定研究会技术年会论文集和
太平洋钢结构会议论文集等。
35楼
何保康
何保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
何保康,上海人,生于1936年9月。现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轻钢结构工程研究所所长。
主要学历:
1960年毕业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工民建专业;
1975年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
1980.2-1982.2 美国康奈尔(Cornell)大学访问学者。
主要任职经历:
1960-1986,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讲师,副系主任;
1986-1990,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副教授,副院长;
1990-1994,西安冶金建筑学院,教授,院长;
1994-1998,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校长。
现任学术兼职:
全国轻型钢结构标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际钢混组合结构学会委员(ASCCA);
美国结构稳定研究委员会(SSRC)委员;
中国钢结构协会理事;
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
迄今为止获得的主要荣誉:
1.研究或管理成就:
1967-1974,制订我国钢结构设计规范课题研究,参与;
1982-,制订我国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规范课题研究,参与;
1982-,结构稳定性能研究,主持。
国家标准《冷弯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工业钢货架结构设计规范》CECS23-90等 主要编制人之一。
2.专著或重要论文:
1985,轴心钢压杆局部稳定性试验研究,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学报;
1990,钢货架结构设计规范CECS23-90,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1,金属结构稳定一世界观点第二版,美国SSRC,美国。
3.获奖情况:
1985,钢压杆稳定计算研究,陕西省教委,一等奖;
1987,压型钢板在建筑中应用及理论,冶金工业部,三等奖;
1988,工业货架结构设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二等奖
回复
36楼
金虎根
金虎根:中国钢结构协会理事及专家委员会成员
金虎根,原陕西省机械施工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钢结构资深专家、中国钢结构协会理事及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房屋钢结构协会副理事长。
1956.8~1959.5 建工部机械施工总局大同施工站 技术员
1959.6~1963.6 建工部四局(茂名)机械施工公司 技术员
1963.7~1990.4 陕西省机械施工公司一处 主任、主任工程师
1990.4~2001.3 陕西省机械施工公司 总工程师
曾经承担过北京亚运村场馆建设、广州市新白云机场指挥部航站区工程组高级顾问。2005年和周文瑛、刘树屯、关忆芦、张其林、郭彦林、鲍广鉴、刘子祥、戴为志一起受聘国家体育场工程钢结构顾问。
回复
37楼
郑宏
郑宏:长安大学教授
郑宏,男,1964年8月生,黑龙江哈尔滨人,工学博士,长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okok.org
主要学历:okok.org
1982年-1986年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
okok.org
1988年-1990年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
okok.org
1997年至2001年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导师顾强)
okok.org
2001年至2003年在西安交通大学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工作;
okok.org
2004年至2005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土木与环境工程系访问学者。
okok.org
主要研究领域:
钢结构及构件的稳定承载力、高性能复合材料及组合结构、钢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工作。
okok.org
先后参加和主持的科研课题有国家重点科研课题:
okok.org
“钢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相关屈曲破坏机理及抗震对策”、
“结构钢弹塑性各向异性损伤统一强度理论及钢构件非线性分析”
“结构钢在复杂应力下的本构方程及钢构件双重非线性分析”(教育部2003年度“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
“土木工程专业多媒体网络课程建设与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研究”等省部级课题和校内重点课题。
okok.org
个人专著有:
《钢构件非线性稳定》 科学出版社okok.org 2002年08月;
参与编著的教材有:《钢结构稳定》。
okok.org
部分论文:
1.郑宏,顾强,乔敬 组合截面柱考虑损伤的弹塑性循环性能分析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02期。okok.org
okok.org
2.郑宏,顾强 钢板件考虑损伤的滞回性能分析 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01期。okok.org
okok.org
3.郑宏,顾强 高层钢结构梁构件考虑损伤的弹塑性稳定分析 钢结构 2001年02期。okok.org
okok.org
4.郑宏,顾强 钢梁考虑损伤的滞回性能分析 工业建筑 2001年09期 。okok.org
okok.org
5.郑宏,顾强 钢板件考虑损伤的循环弹塑性大变形分析 土木工程学报 2001年05期。okok.org
okok.org
6.郑宏,顾强 工形截面钢梁板件宽厚比对稳定承载力的影响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01期。okok.org
okok.org
7.郑宏,顾强 循环荷载作用下工形截面压弯构件考虑损伤的稳定承载力 土木工程学报 2002年05期。okok.org
okok.org
8.郑宏,俞茂宏 基于遗传算法的钢结构优化设计okok.org 长安大学学报okok.org 2002年05期。
okok.org
9.郑宏,俞茂宏 循环荷载下钢压弯构件的长细比限值okok.org 长安大学学报okok.org 2003年04期。
okok.org
郑宏教授发表的学术论文主要有:《钢结构相关屈曲的理论发展》、《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循环塑性本构关系》、《结构钢弹塑性各向异性损伤本构模型》、《组合截面柱考虑损伤的弹塑性循环性能分析》、《西部大开发与空间网格结构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西部大开发与高层建筑钢结构的应用与发展》、《高层钢结构梁构件考虑损伤的弹塑性稳定分析》、《United strength theory for nonlinear analysis of steel structure》30余篇。
回复
38楼
魏明钟
魏明钟:原重庆大学教授
魏明钟,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1951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土木系,长期从事钢结构的教学、科研生产实践工作,曾是《钢结构设计》规范的1974年版本、1988年版本以及2000年版本的修订组和统稿组主要成员。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钢结构》教材3本、《钢结构设计手册》3本,个人编著1本。在科技成果中,曾获四川省科技成果二等奖一项、国家计委科技成果二等奖一项、原冶金部科技成果一等奖-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在社会兼职方面,曾任重庆市土建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土建学会结构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钢结构标准技术委员会常委等。
回复
39楼
董军
董军:南京工业大学教授
董军,博士,教授,1964年1月生,湖北恩施人。现任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新型钢结构研究所所长,硕士研究生导师。1984年7月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及施工专业,获学士学位;1987年7月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结构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1998年10月毕业于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1996年1月晋升副教授,2002年6月晋升教授。1987年7月至1988年7月在武汉水利电力学院任教,1988年7月至1996年2月在江汉石油学院任教,历任建筑工程系副主任、设计研究院副院长;1999年7月至南京建工学院任教至今。
主要研究方向:钢结构理论及应用、结构抗震抗风与结构控制。
近年来主要从事新型钢结构体系、结构抗震抗风及结构控制方面理论及工程应用研究,曾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桅杆结构非线性动力分析及混沌现象研究”(编号59778030)、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塔桅钢结构振动响应及控制的理论与试验研究”、建设部博士后基金项目和上海市博士后基金项目“结构控制技术在钢结构电视塔振动控制中的应用”、“宿迁文体馆基础隔震研究”,负责完成“巨型框架悬挂钢结构(沈阳国税局大楼)风洞模拟实验研究”、“张家港东海粮油工业公司机械楼钢结构现状评价及加固设计”、“浦东国际机场主进场道路收费口大型雨蓬钢结构研究”等纵横项科研项目20余项。
已在《土木工程学报》、《建筑结构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副主编教材各一本,参编专著一部,出版译著一部。参与完成的“高耸钢结构设计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获1999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目前主持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轻钢轻板多层及小高层住宅结构体系研究”等项目三项。担任土木工程学会高耸结构委员会委员、中国基建优化研究会建筑改造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杂志编委、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特约顾问等学术兼职。
回复
40楼
雷宏刚
雷宏刚:太原理工大学教授
雷宏刚,男,现任太原理工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学历:
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获硕士学位。(毕业论文:网架焊接空心球节点静力及疲劳性能的研究)
学术任职:
轻型钢结构委员会委员
著作:
《钢结构事故分析与处理》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3年3月
回复
41楼
黄承逵
黄承逵: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主要学历及工作经历:
1960-1967清华大学水工结构专业本科
1967-1968清华大学等待分配
1968-1970解放军山东省军区锻炼
1970-1978水电部第一工程局技术员
1978-1981大连工学院结构工程硕士研究生
1981-1986大连工学院水利系讲师
1986-1993大连理工大学土木系高级工程师
1993-现在大连理工大学土木系教授,1996聘为博士生导师
主要学术及社会兼职:
曾任:大连理工大学土建学院结构工程研究所所长
大连理工大学土建学院结构研究室主任
现任:大连理工大学振动与强度测试中心技术负责人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会纤维混凝土委员会秘书长
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领域(研究课题):
1、钢筋混凝土异型柱框架及板柱体系设计理论
2、钢纤维改善高强混凝土结构抗剪能力和抗震性能
3、钢纤维自应力混凝土性能及其复合管道计算理论
4、FRP加固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
5、在役桥梁混凝土结构可靠性及耐久性
6、混凝土结构检测评定及加固理论
7、海洋平台钢管节点及海底输油管线疲劳性能研究
指导硕、博士生研究方向:
1、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和抗震性能研究
2、纤维混凝土增强机理及结构设计理论
3、在役混凝土结构可靠性耐久性及加固技术研究
出版著作和论文:
合编出版著作3部,规范5本,发表论文100余篇。主要有:
1、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国电力工业出版社,1996
2、钢纤维混凝土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钢纤维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38:92),1992
4、二级配钢纤维混凝土疲劳性能研究,中国公路学报,1994,第3期
5、国产化管节点疲劳性能的试验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4,第5期
6、采用X形配筋改善短柱抗震性能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8,第6期
7、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梁斜截面承载力试验和计算方法,土木工程学报,1999,
第4期
8、钢纤维自应力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建筑材料学报,2000,第1期
9、异型柱双偏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试验及计算方法,建筑结构学报,2001,第5
期
科研成果及所受奖励:
共完成国家攻关子课题5项,重点基金1项,自然科学基金5项和大量的横向课题。
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市级奖励3项以及2002年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活动积极分子奖。主要有:
1、钢纤维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
2、混凝土动静态特征分析,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
3、异型柱框架结构研究,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
4、底框架组合墙结构框墙梁受力变形性能研究,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
5、钢管高强混凝土结合结构,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
6、高强度大体积混凝土材料特性研究,电力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
回复
42楼
范峰
范峰: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教授
范峰,男,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学历:
1996-1999年: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大学结构工程学科获博士学位;
1999-2002年: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土木、水利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研究;
主要任职经历:
1997-2000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工程系讲师;
2000-目前: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
2002-目前: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
一直从事大跨空间结构领域的研究、教学和工程实践,主要针对网壳结构抗震设计理论及抗震设计方法、网壳结构的振动控制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近期率先开展了大跨网壳结构高烈度强震下的延性及破坏机理研究。
主要论著及科研成果:
[1]范峰.空间网壳结构弹塑性地震响应及抗震性能分析.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9年. 第1期。
[2]范峰、沈世钊. 空间网壳结构振动被动控制理论及试验研究.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0年. 第1期。
[3]Fan Feng,Zhai Ximei,Wu Zhifeng . Vibration control in reticulated shells using viscous dampers system .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ctual Problems of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f the Far Eastern Region, Harbin, 2000.6
[4]范峰、钱宏亮、邢佶慧、沈世钊. 网壳结构强震下的延性及破坏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专题研究总结报告(5.3),2003.
[5]范峰. 大跨空间结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内研究生讲义. 2002.12
通讯地址: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619信箱
邮编: 150090
电话: 0451-6282080(办)
传真: 0451-6282704
E-mail: fanf@hope.hit.edu.cn
回复
43楼
武振宇
武振宇: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武振宇,男,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学历:
1987-1991年: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获学士学位;
1991-1994年: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结构学科获硕士学位;
1994-1997年: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结构学科获博士学位;
1997-1999年: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9- 目前: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5年被评为博士生指导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
92年起开展蒙皮结构的研究工作,完成跨越多檩条蒙皮体抗剪性能的实验与理论研究工作;
1994年起开展方管节点研究工作;
2002年起开展高层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研究和钢结构稳定方面的研究。
主要论著及科研成果:
[1]武振宇,张耀春. 轴力作用下T型方管节点的塑性铰线分析. 土木工程学报. 2002, Vol.35,No.4
[2]武振宇,张耀春. 弯矩作用下不等宽T型方管节点的塑性铰线分析. 建筑结构学报. 2003, Vol.24,No.3
[3]武振宇,戴仰山. 板壳结构非线性分析的数值方法. 船舶力学. 1998, Vol.2, No.6, 44~49 EI收录
[4]Zhenyu Wu. Static Behavior of Full Width T-type RHS Joints. Proceedings of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 2002. Beijing: Science Press(ISTP收录)
[5]武振宇,张耀春. 跨越多檩条蒙皮抗剪性能的实验研究.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6, Vol.29,No.4
通讯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海河路202号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二校区2549#
邮 编:150090
电 话:0451-6282309
传 真:0451-6282704
E-mail :wuzhenyu@hope.hit.edu.cn
回复
44楼
郑宏
郑宏:长安大学教授
郑宏,男,1964年8月生,黑龙江哈尔滨人,工学博士,长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okok.org
主要学历:okok.org
1982年-1986年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
okok.org
1988年-1990年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
okok.org
1997年至2001年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导师顾强)
okok.org
2001年至2003年在西安交通大学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工作;
okok.org
2004年至2005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土木与环境工程系访问学者。
okok.org
主要研究领域:
钢结构及构件的稳定承载力、高性能复合材料及组合结构、钢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工作。
okok.org
先后参加和主持的科研课题有国家重点科研课题:
okok.org
“钢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相关屈曲破坏机理及抗震对策”、
“结构钢弹塑性各向异性损伤统一强度理论及钢构件非线性分析”
“结构钢在复杂应力下的本构方程及钢构件双重非线性分析”(教育部2003年度“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
“土木工程专业多媒体网络课程建设与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研究”等省部级课题和校内重点课题。
okok.org
个人专著有:
《钢构件非线性稳定》 科学出版社okok.org 2002年08月;
参与编著的教材有:《钢结构稳定》。
okok.org
部分论文:
1.郑宏,顾强,乔敬 组合截面柱考虑损伤的弹塑性循环性能分析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02期。okok.org
okok.org
2.郑宏,顾强 钢板件考虑损伤的滞回性能分析 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01期。okok.org
okok.org
3.郑宏,顾强 高层钢结构梁构件考虑损伤的弹塑性稳定分析 钢结构 2001年02期。okok.org
okok.org
4.郑宏,顾强 钢梁考虑损伤的滞回性能分析 工业建筑 2001年09期 。okok.org
okok.org
5.郑宏,顾强 钢板件考虑损伤的循环弹塑性大变形分析 土木工程学报 2001年05期。okok.org
okok.org
6.郑宏,顾强 工形截面钢梁板件宽厚比对稳定承载力的影响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01期。okok.org
okok.org
7.郑宏,顾强 循环荷载作用下工形截面压弯构件考虑损伤的稳定承载力 土木工程学报 2002年05期。okok.org
okok.org
8.郑宏,俞茂宏 基于遗传算法的钢结构优化设计okok.org 长安大学学报okok.org 2002年05期。
okok.org
9.郑宏,俞茂宏 循环荷载下钢压弯构件的长细比限值okok.org 长安大学学报okok.org 2003年04期。
okok.org
郑宏教授发表的学术论文主要有:《钢结构相关屈曲的理论发展》、《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循环塑性本构关系》、《结构钢弹塑性各向异性损伤本构模型》、《组合截面柱考虑损伤的弹塑性循环性能分析》、《西部大开发与空间网格结构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西部大开发与高层建筑钢结构的应用与发展》、《高层钢结构梁构件考虑损伤的弹塑性稳定分析》、《United strength theory for nonlinear analysis of steel structure》30余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