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土壤侵蚀原理》及《水土保持原理》两本书上的水土保持名词(供大家参考)
薄荷水
薄荷水 Lv.8
2004年06月14日 21:32:18
来自于水土保持
只看楼主

1、土壤侵蚀(soil erosion)——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土壤在外营力作用下产生位移的物质量,称土壤侵蚀量(the amount of soil erosion)。2、流域产沙量(sediment yield)——在特定时段内通过小流域出口某一观测断面的泥沙总量。3、水土流失(water and soil loss)——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1、土壤侵蚀(soil erosion)——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土壤在外营力作用下产生位移的物质量,称土壤侵蚀量(the amount of soil erosion)。
2、流域产沙量(sediment yield)——在特定时段内通过小流域出口某一观测断面的泥沙总量。
3、水土流失(water and soil loss)——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4、水土保持(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
5、地质侵蚀(geological erosion)——就是在地质营力作用下,地层表面物质产生位移和沉积等一系列破坏土地资源的侵蚀过程。
6、加速侵蚀(accelerated erosion)——指由于人们不合理活动,如滥伐森林、陡坡开垦、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等,再加之自然因素的影响,使土壤侵蚀速率超过正常侵蚀(或自然侵蚀)速率,导致土壤资源的损失和破坏。
7、正常侵蚀(normal erosion)——指的是在不受人类活动影响下的自然环境中,所发生的土壤侵蚀速率小于或等于土壤形成速率的那部分土壤侵蚀。
8、面蚀(surface erosion)——斜坡上的降雨不能完全被土壤吸收时在地表产生积水,由于重力作用形成地表径流,开始形成的地表径流处于未集中的分散状态,分散的地表径流冲走地表土粒。
9、沟蚀(gully erosion)——集中的地表径流冲刷地表,切入地面带走土壤、母质及破碎基岩,形成沟壑的过程。
10、山洪侵蚀(torrential flood erosion)——在山区、丘陵区富含泥沙的地表径流、经过侵蚀沟网的集中,形成突发洪水,冲出沟道向河道汇集,山区河流洪水对沟道堤岸的冲淘、对河床的冲刷或淤积过程。
11、风力侵蚀(wind erosion)——指土壤颗粒或沙粒在气流冲击作用下脱离地表,被搬运和堆积的一系列过程,以及随风运动的沙粒在打击岩石表面过程中,是岩石碎屑剥离出现擦痕和蜂窝的现象。
12、重力侵蚀(gravitational erosion)——一种以重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土壤侵蚀形式。他是坡面表层土石物质及浅层基岩,由于本身所受的重力作用,失去平衡,发生位移和堆积的现象。
13、混合侵蚀(mixed erosion)——指在水流冲力和重力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特殊侵蚀类型,在生产上常称混合侵蚀为泥石流(debris flow)。泥石流是一种含有大量土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它既不同于一般的暴雨径流,又是在一定的暴雨条件下,受重力和流水冲力的综合作用而形成的。
14、冰川侵蚀(freeze-thaw erosion)——由冰川运动对地表土石体造成机械破坏作用的一系列现象。雪线上的积雪,经外力作用,转化为有层次的冰川,而后冰川沿冰床作缓慢塑性流动和块体滑动,冰川及冰川底部所含的岩石碎块不断锉磨冰床,同时冰川下因节理发育而松动的岩块突出部分可能和冰川冻结在一起,冰川移动时将岩块拔出带走。
15、化学侵蚀(chemical erosion)——土壤中的多种营养物质在下渗水分作用下发生化学变化和溶解损失,导致土壤肥力降低的过程。
16、土壤侵蚀量(amount of soil erosion)——指土壤侵蚀作用的数量结果。通常把土壤、母质及地表散松物质在外营力的破坏、剥蚀作用下产生分离和位移的物质量,称为土壤侵蚀量。
17、流域产沙量(sediment yield)——土壤侵蚀物质以一定的方式搬运,并被输移出特定地段,这些被输移出的泥沙量称为流域产沙量。相应的单位时间内,通过河川某断面的泥沙总量称为流域输沙量。
18、土壤侵蚀程度(degree of soil erosion)——是指任何一种土壤侵蚀形式在特定外营力种类作用和一定环境条件下自其发生开始,截至到目前为止的发展状况。
19、土壤侵蚀强度(intensity of soil erosion)——所指的是某种土壤侵蚀形式在特定外营力作用和其所处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土壤侵蚀形式发生发展可能性的大小。常用单位面积上在一定时间内土壤及土壤母质被侵蚀的重量来表示。
20、允许土壤侵蚀量(tolerance of soil loss)——是指小于或等于成土速度的年土壤流失量。也就是说允许土壤流失量是不至于导致土地生产力而允许的年最大土壤流失量。
免费打赏
薄荷水
2004年06月14日 21:33:18
2楼
21、临界风速与起沙风速——假定地表风力逐渐增大,达到某一临界值后,地表沙粒脱离静止状态开始运动,这时的风速称为临界风速或起动风速,一切大于起动风速的风称为起沙风。
22、荒漠化(desertification)——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23、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或由于一种营力或数种营力结合致使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雨养地、水浇地或草原、牧场、森林和林地的生物或经济生产力和复杂性下降或丧失,其中包括:①风蚀和水蚀致使土壤物质流失;②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或经济性退化;③自然植被长期丧失。
24、水分亏缺(water shortage)——在地球表面水资源的分配是不均匀的,当用水量超过实际水分供应量,称为水分亏缺。雨量年中的不均匀分配造成的水分亏缺,也常被称为季节性干旱。
25、土壤的抗冲性——是土壤对抗流水和风等侵蚀营力的机械破坏作用的能力。
26、流土——是指在渗流作用下,有粘性或无粘性土土体中某一范围内的颗粒同时发生移动的现象。
27、管涌——是指在渗流作用下,无粘性土体中的细小颗粒,通过大颗粒的孔隙,发生移动或被带出的现象。
28、径流退化现象——当雨量不大,坡度较缓,土壤吸水力较强时,随坡长的增加,径流量和流失量反而减小,形成所谓的径流退化现象。
29、原生侵蚀沟——一般在斜坡上水土流失的主要形式是以面蚀为主,但当地表径流在坡面上稍行集中,而坡面又有一定坡度时,一部分细沟将发展成为侵蚀沟,以其形成在原来的斜坡上,称为原生侵蚀沟。
30、次生侵蚀沟——多数侵蚀沟发生在水文网络范围内,主要是在凹地,有时也涉及旱溪,这类侵蚀沟是再次下切水文网的底部而形成,所以称为次生侵蚀沟。
31、水土保持原理(element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和规律,水土保持的基本理论,据以组织综合措施,防治水土流失,维护和提高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从而有利于发展生产,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环境条件和自然面貌的一门以综合性为其特点的应用技术科学。
32、垂直侵蚀(vertical erosion)——当土壤中的液体在土体内移动过程中,引起土壤的理化性质改变、结构破坏,使土壤肥力下降,称为垂直侵蚀。表现为土壤淋溶侵蚀和土壤的次生盐渍化。
33、沟壑密度()——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具有沟壑的总长度(公里)的比值称为沟壑密度。
34、开析度——每平方公里土地上见有水文网的总长度。
35、坡地干旱()——坡地有利于排水,易形成超渗径流,对降水或融雪水在土层中蓄存不多,天晴后很快形成干旱现象。在土石山区很多坡地由于土层浅薄,即使在多雨地区由于蓄水总量小,很快形成蓄满径流,天晴后也将很快出现干旱现象。
36、侵蚀基准()——由纵向侵蚀作用造成的沟底的深度有一定限度,其极限是不能深入其所流入的河床。为此,将侵蚀沟纵断面的最低点(经常是与沟系或河川的合流点)称之为侵蚀基准。通过侵蚀基准的水平面则称之为侵蚀基准面。
37、平衡剖面()——当股流的流速处处均等于临界流速时,实际上意味着彻底消除了由集中的股流引起的水土流失作用。在此条件下沟道的纵断面称之为平衡剖面。
38、固体径流——当集中的股流依其冲力的大小起相应数量的土沙石砾,流水中混入了固体物质,我们将已混入水中移动的固体物质称之为固体径流,其数量为固体径流量。
39、临界流速——当固体径流不断增加,流速不断减缓,终导致水流以其全部动能用于搬运固体径流,无余力再加以侵蚀时,即达到了固体径流饱和状态。在此种状态,股流的冲力等于被冲物质的抵抗力,此时的流速称之为临界流速。
40、输沙率()——单位时间内流过某断面的干沙重量,称之为输沙率,单位kg/s。
41、泥沙输移比()—— 输沙率与流域产沙量之比。
42、风沙流()——风蚀的实质是土体中的固体物质被流动的空气携流而去,从而混有土体中固体物质的风称为风沙流。
43、旱风()——在北方、尤其是西北,受东亚季风控制的必然结果。在此较为宏观的基础上,又受地势西高东低的控制和山区地形的影响,局部空气干旱问题就比较突出,气压的减小,绝热膨胀和雨阴的形成都将加剧局部空气干旱,当流动时则形成旱风。
44、害风——是指由于风速过大引起的对农作物及其他绿色植物生长发育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包括对绿色植物的物理失水和机械危害两种主要形式。
45、交换作用——是指将流路中细小的土沙冲走而相应沉积下更大粒经的沙砾。
46、分选作用——集中的股流依其所具有的冲力一定时,而这些土沙石砾的抵抗力是不同的,于是搬运过程中较大的石砾将沿沟滚动,能被冲起的颗粒也将依其比重和大小,轻而小者在前,重而大者殿后,称之为土沙石砾的分选作用。
47、土壤抗蚀性()——是指土壤抵抗径流对它们的分散悬浮能力。其大小主要取决于土粒和水的
回复
xiamhclm@sl
2004年06月14日 23:53:18
3楼
50、水土流失面积(Soil Erosion Area)指在一个行政区域或一条流域内,用总土地面积减去植被度大于70%的林、草面积和平地、梯田、坝地、滩地、水池等不流失面积,剩下的面积就是水土流失面积。
51、水土流失分区(Soil Erosion Zoning)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科学的治理水土流失,划分水土流失类型区是十分必要的。水土流失分区: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高原沟壑区、黄土阶地区、冲积平原区、土石山区、高地草原区、干燥草原及风沙区、黄土丘陵林区。


本人有N多水保名词释语,可以提供给大家,以供参考!!

<本贴已被 作者 于 2004年06月14日 23时54分42秒 编辑过>
回复
yjyong
2004年07月04日 20:10:18
4楼
很好,可以参考
回复
rachelait
2004年08月06日 08:54:18
5楼
我是一个刚从事水保工作的新手,我想请问一下,水土保持设施具体有哪些?水田不是吗?
回复
暖羊羊
2004年08月06日 11:33:18
6楼
很有价值
回复
museum
2004年08月08日 23:42:18
7楼
水田当然算水土保持设施了
回复
缀网劳蛛
2004年08月09日 22:19:18
8楼
相当不错
回复
fujngbb
2004年08月12日 09:53:18
9楼
楼主功力颇深,佩服、佩服。
回复
一派
2004年08月16日 15:37:18
10楼
这正是下一步法律法规修改应完善的问题,对水土保持设施的解释应进一步明确和具体化:比如水土保持设施包括坝地、梯田、有埂坡地、谷坊、水沟、竹节壕、水塘、蓄水池、水窖、沉沙幽、拦渣坝、挡土墙、护坡、人工林草、植物篱等,或者简称水土保持工程及原地貌植被。

总之,只要法规有明确规定,概念清楚,标准合理,相信建设单位都会自觉执行,编人水土保持方案也不成问题。
回复
wencxmy
2006年03月16日 17:11:19
11楼
晕啊,早先考试的时候还自己费了好大功夫整理,岂知楼主整理的更全面,佩服,收藏备查。

严重佩服ing......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