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第一站是筱村。因为行程一开始就充满了不确定,所以真正的行程就跟计划完全反了,对地图一顿研究,决定先去筱村,然后继续向南到泗溪,本来打算晚上去三魁住宿,在这一天的中午经过研究讨论,晚上直接住到洲岭,这样第二天一大早就可以去看三条桥了,因为糖糖看网上的游记说三条桥的早上很漂亮。人少的好处就在于此了,计划可以随时的变更,不用征求很多人的意见。也就是因为我们住在洲岭,才躲开了人流的高峰,免去了在三魁挨宰的必然,第二天才知道,当天晚上三魁的住宿已经200左右了,而且已经全部都满了,要知道,三魁的旅店多的跟罗阳不相上下。而洲岭就只有一家旅店,虽然我们到的时候也已经满了,但旅店的老板把我们安排在一户当地人的家里住,条件虽然没有旅店看上去好,但只要30块钱,跟在三魁打地铺的哥们比可是合适多了。(在半路遇到一帮上海来的驴,这晚在三魁某饭店老板家大的地铺)
接下来第一站是筱村。因为行程一开始就充满了不确定,所以真正的行程就跟计划完全反了,对地图一顿研究,决定先去筱村,然后继续向南到泗溪,本来打算晚上去三魁住宿,在这一天的中午经过研究讨论,晚上直接住到洲岭,这样第二天一大早就可以去看三条桥了,因为糖糖看网上的游记说三条桥的早上很漂亮。人少的好处就在于此了,计划可以随时的变更,不用征求很多人的意见。也就是因为我们住在洲岭,才躲开了人流的高峰,免去了在三魁挨宰的必然,第二天才知道,当天晚上三魁的住宿已经200左右了,而且已经全部都满了,要知道,三魁的旅店多的跟罗阳不相上下。而洲岭就只有一家旅店,虽然我们到的时候也已经满了,但旅店的老板把我们安排在一户当地人的家里住,条件虽然没有旅店看上去好,但只要30块钱,跟在三魁打地铺的哥们比可是合适多了。(在半路遇到一帮上海来的驴,这晚在三魁某饭店老板家大的地铺)
坐上班车又开始绕着山爬来爬去了,因为刚下过小雨,所以山里的雾很大,绕到山顶的时候基本上前面 4 、5 米 看不见东西,司机狂笑一声,然后道:吼吼,看不到喽。吐血!车速略有减慢,但依然左摇右晃,起码40迈有了。我们几个开聊了:
就这路放城市里的司机有几个敢上道的?
对呀,他们这的司机可以到城市里面开车,城市里的司机不能到这里开。
飘移!
让那帮人到这里飘移,飘 s 他们!
对于这里的司机的开车水平还是比较放心的,怎么说也是一天好几遍的开,估计闭着眼睛没法开,眯缝个眼还是可以开的。在车上跟旁边座位的某男聊了几句,甚是热情,开始看此人面相稍显可怖,遂提高警惕,一路聊下来发现此人并非人如其面,在后来的几天中发现当地人都很热情,很喜欢有人到他们这里来旅游来看桥,问什么事情他们都会很热情的回答,想来可能是因为这里还没有开发的原因吧。筱村有两座桥一个古村落要看,在地图上看其中一座桥正好位于班车经过的地方,所以上车以后就跟司机打过招呼我们要在桥的位置下车。车到筱村镇的时候我们还以为司机跟售票员忘记叫我们下车而把我们拉到筱村了,而准备下车,这时司机着急了:你们不是要去看桥吗?还没到呢。我们才恍然大悟,哦,原来还没到啊,地图看错了?正恍惚着呢,车就停了,“沿着那边那条小道下去就看到桥了。”司机朝我们说着,我们一边道谢一边下了车。一下车就在路边看到一条土路直通水稻田,边上竖着个石碑写着:文兴桥。激动不已,泰顺看廊桥其实就跟寻宝差不多,按照地图的指示一座一座的桥找,找到的时候格外兴奋,如获至宝般的兴奋,这也许就是廊桥带给我们的另一份快乐吧。
52楼
三柱桥,位于三魁镇下武洋村,系木平梁廊桥 面阔七开间,梁架结构为穿斗式与抬梁式相混合,悬山顶,此桥周边环境优美,溪水潺潺,古树掩映,田野宽阔。全长15.41米,宽4.47米,跨度10.10米,距水面3.20米。
回复
53楼
登云桥,俗称“南门桥”。位于罗阳镇南门外,伸臂梁木平廊桥,横跨泰寿溪之上。明正德(1506—1521)间始建,清代多次重修。全长40米,宽5.4米,两孔跨径共24.85米。由于水流平缓,在溪中砌一青石桥墩,墩上安二屋平挑梁,直角相交,层层向两岸伸出;挑梁上安14根圆木大梁,上建桥屋12间,造型古朴。虽经多次重修,仍保持明代建筑风格。1988年列为泰顺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回复
54楼
南阳桥,又称玉岩桥,位于泗溪镇岩头村,伸臂梁木平廊桥,同治九年建。长41.7米,宽4.6米,高5.9米。为重檐歇山顶。
回复
55楼
霞庄桥,原名望宵桥,系八字撑木拱廊桥,位于横坑乡夹边村霞庄村,咸丰弍年次壬子阳月建造,同治七年九月十七日重修,桥面宽4.43米,桥屋高3.96米,水面至桥面高4.50米,桥长23.49米,跨度11米,九开间,重檐形式。
霞庄桥的廊屋中设有神龛,内塑“五显”神像。五显是民间信仰中“无时不显”的五位神祗。综合诸籍之记载,五显神“有功于国,福佑斯民,无时不显”,能赐药治病,能显灵退贼,能滴水救火……,据说还能使人致财,故民间求富者多祀之。
泰顺廊桥大多设有神龛,内塑神像,供附近乡民以及路人祈祷祭祀,起到宫庙的作用。桥屋中祭祀的对象有佛教人物,如观世音菩萨,有传说中的门神,也有义薄云天的关帝爷,以及能给读书人带来好运的文昌帝君和帮人发家的财神爷赵公明。更有地方神,如临水夫人、马仙姑等。廊桥中祭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神灵人物也很丰富,体现了乡间多神崇拜的广泛性。
回复
56楼
池源桥,位于横坑秀池源村,系八字撑木拱廊桥,咸丰三年被洪水冲毁,咸丰七年重建,桥身长21.03米米,桥面宽4.27米,离水平面4.40米,桥屋高4.11米,跨度9.50米,8间,二重檐。
回复
57楼
南庆桥,位于下洪乡上洪,系八字撑木拱廊桥,建于清光绪年间,又称宫桥,田野有一宫与桥遥相呼应。悬山顶,山花砌墙。桥全长16米,宽4.35米,跨径9米,离水面高5米,桥屋7间。
回复
58楼
龙洋桥,位于龟湖镇后章龙祥村,系木平梁廊桥,建于民国5年捌月初三日建造辰时大吉,桥屋长14.05米,桥屋宽4.17米,桥面宽4.41米,桥屋高5.35米,跨径7.05米,桥面1.85米,六间。
回复
59楼
龙洋桥,位于龟湖镇后章龙祥村,系木平梁廊桥,建于民国5年捌月初三日建造辰时大吉,桥屋长14.05米,桥屋宽4.17米,桥面宽4.41米,桥屋高5.35米,跨径7.05米,桥面1.85米,六间。
回复
60楼
红军桥,离泰顺县城西约15里,横跨于浙江省泰顺县与福建省寿宁县犀溪乡李家山村交界溪上,系贯木拱廊桥,建于1954年12月6日,长38.97米,净跨32.87米,宽4.98米,桥台宽6米。桥屋采用七架两廊抬梁式,屋脊装饰简单,用瓦斜靠或用脊砖压栋,檐角微微起翘。
该桥风雨板使用的非常多,将桥包的严严实实,最上一层的风雨板设有“望窗”,供人们在桥内往外眺望,并可起到通风的作用,“望窗”的形状较多,有方形、圆形、瓶形、葫芦形,还有五星形。1937年农历3月12日,山洪暴发,当时住在李家山村的范式人、许威等二十四位红军将士及八名家属遭到国民党部队和民团的围捕。在这紧急时刻,李家山村的九位地下交通员,连夜赶制木伐把他们抢渡过李家山对岸,从而得以脱险。1954年,福安地委常委许威拨款1万元在此建造木桥,取名“红军桥”。
回复
61楼
刘宅桥,古称“仙洞虹桥”,位于三魁镇刘宅村,系木平梁廊桥,二层重檐。明永乐三年(1405)建,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重修。全长24.8米,宽6.15米,跨径9.2米,离水面高3.5米。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