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条件:某电子厂房面积假设200平方,高度3米,1000级,设备排风假设为P,且假设已算出该房间总冷负荷Q,热湿比ε,采用MAU+AHU型式 ,问如何确定总风量G、新风量X以及MAU和AHU的冷量、热量和加湿量?我认为应该按如下考虑:1.求总风量按2种方式:A、按照换气次数,G=200*3*55=33000;B、根据ε来计算,先假设送风温差为4度,则风量G=Q/(In-Io);是否是娶AB两者的最大者?如果B方式算出来的小,是否应该重新假设送风温差,例如为3度,直至B的风量大于等于A的风量,这样是否也就确定了送风状态点O
已知条件:某电子厂房面积假设200平方,高度3米,1000级,设备排风假设为P,且假设已算出该房间总冷负荷Q,热湿比ε,采用MAU+AHU型式 ,问如何确定总风量G、新风量X以及MAU和AHU的冷量、热量和加湿量?
我认为应该按如下考虑:
1.求总风量按2种方式:A、按照换气次数,G=200*3*55=33000;B、根据ε来计算,先假设送风温差为4度,则风量G=Q/(In-Io);是否是娶AB两者的最大者?如果B方式算出来的小,是否应该重新假设送风温差,例如为3度,直至B的风量大于等于A的风量,这样是否也就确定了送风状态点O
2.求新风量,新风量X=正压风量+排风量P,当然这里的排风量比较大肯定满足人员的要求和10%的要求。问是否会出现这种情况,即新风量大于总风量G,那该怎么办?
3.MAU和AHU的冷热量计算,问如何确定这两个空调箱的参数呢?
是否是MAU把新风处理到室内状态点的同焓值呢还是处理到送风状态点的露点值,这两种方式哪一种好?
以上就是我想问的,请各位比较懂教我一下,我在这里谢谢大家咯!
2楼
o
回复
3楼
今天我又来看了这个话题,还是没有解决,怎么高手还不出现呢?
我现在又有一个疑问:就是对于电子厂房洁净室采用MAU+AHU+HEPA的方式,我可不可以不用MAU,而直接用AHU,即让AHU也参与新风的处理,那这种方式无尘室的正压能否保证,温湿度的精度能否满足,温度正负2,湿度是正负5%,当然了温度是能满足的,关键是湿度精度能否满足?
我上面提出的疑问不知道哪位大虾能帮我解决一下,谢谢!
回复
4楼
我搜索了整个intel网,还是没有找到我要的答案,与此类似的话题和网页也比较少,就算有的也是大致的很肤浅的说了一下,究竟空调应该如何处理冷量,按照怎样的处理流程,应该在何处设置传感器,设置何种传感器,以及空调采取何种加湿方式等等,大家到现在也没有一个讨论,就我所知加湿的方式不同,影响的是空调箱冷量的不同,以及控制的方式也不同.
不知道我以上的问题设计师都是怎么解决的,是都知道怎么解决呢,还是大家都没有认真考虑过呢?(当然肯定有精通的拉,否则那么多的电子厂房里的空调是怎么设计出来的,难道是拍脑子出来得出空调箱的冷量?)
其实我倒觉得这个问题漫有讨论的,希望版主和大家暖通工程师能帮着解决!
回复
5楼
1。按道理来讲,风量是应该按照换气次数和负荷两种方式计算后比较大小,但类似6级的洁净室一般就无需校合了。而且,就算用负荷风量校合,送风温差也应按露点送风计算。楼主取的4度没什么意义,风量小了还好,大了怎么办?难道再取5,6,7度?
2。10%的说法已经过时,新规范早已取消。新风量大于总风量的话按大的计算。
3。参数和组段的确定要看空气处理过程而定。
我习惯将新风处理到露点然后再混合,理由嘛很多书都有的。
回复
6楼
可以,正压和空调形式无关。
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前者可以减小再热甚至取消再热,节能。但新风的大焓差处理总是比较麻烦,而且要多出一个机组;后者一般情况都会有再热段,而且如果正好是露点送风的话,温湿度不好独立控制。有个中和的办法就是在AHU内加新风独立处理段。
回复
7楼
如果新风量大的情况,不用MAU前端处理新风,那你的AHU机组要处理多大的冷量,风管比你想象的要超大出许多
正压的保持如NK所说和你空调形式无关。
如果加新风独立处理段,那空调箱就要加长很多,要考虑清楚机房尺寸。
温度+-2,湿度+-5%,对自控来说不是什么难控制的事情。
回复
8楼
总算有了2位大师级人物的热心帮忙,谢谢!不过我现在还是很疑惑,尽管现在时间不早了,我还是想说一下:
TO NK大师:
1.对于你说"送风温差还是按露点送风温差解决",我不敢苟同,事实上AHU送风也不是露点送风,否则还要加热段干吗?我认为送风状态点是按照已按换气次数算出的总风量和室内的热湿负荷,然后根据I-D图倒推出送风状态点,当然到达送风状态点有可能还要加热(一般情况是要的,因为无尘室的风量都很大,除非无尘室内有发热量很大的设备必须露点送风)
2.10%的新风,谢谢提醒,现在我知道了!
3."我习惯将新风处理到露点然后再混合,理由嘛很多书都有的",我想既然新风都处理到露点了,那AHU不是又变成了DCC了吗,呵呵!
说实在的我现在正在为是按MAU+AHU还是按直接AHU这2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发愁呢!我现在手里有一个广东的PCB厂房案子要设计,为这2种方案着急呢!还有我想采用2次回风,因为广东那厂没蒸汽,甲方还想节省电费!可能岔开有点远咯!下面接着来:
你在下面一段话提到,"正压与空调型式无关",理论是无关这个我也知道,只不过不知道实际情况是否如此,我想总有一个MAU在前面帮新风加压要好的多吧;你说的可以取消再热即我想的采用二次回风吧,但又想二次回风能否把湿度精度控制在5%之内呢,二次回风我最担心就是湿度控制问题和一次二次回风是否按定比例呢?哎,想到这些,这些都是问题那!!!!
我也知道加一个MAU,就是增加一个空调机组的费用,包括自控点的费用等等拉,但是他还是有好处的,我自认为MAU常年控制一个露点温度对于后面的无尘室的湿度控制有很大帮助,毕竟你室外的新风再怎么变化无常影响到的只是MAU,还没影响到我AHU嘛!我不太敢采用直接AHU的原因就是怕AHU的湿度控制不稳影响无尘室!还有我不太懂你所说的在AHU内加新风独立处理,麻烦说明一下!谢谢!
TO蓝星星:
1.不太明白你说风管比你想象大的多这句话,难道采用了MAU,新风就不送到AHU?AHU的风管造常要变大啊!
2.5%对控制来将不是难题!我想我的空调系统型式不合理,自控再怎么好也可能达不到我所要的要求!我做空调方案的型式重要的还要考虑控制能否精确控制呢!
说到控制,我在想,对于直接采用AHU 的表冷器后面是否要加露点传感器呢,如果不加那如何做到露点控制呢????事实上我看了所有的论坛都没有哪一个提出不同空调方案应该采用何种控制,在那些地方设置哪些传感器,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动作什么东西,到现在为止我还没看到啊,呵呵!可能是自控与暖通的脱节,其实我想做空调自控最好的人选应该是暖通专业而不是什么电气化等专业!
回复
9楼
1。"送风温差还是按露点送风温差解决",是为了校合送风量是否满足负荷要求。否则你随意取的温差无法判断风量是否合适。这个和再热段的设置是两回事,建议多看看空气调节课本。
3。概念混淆。
回复
10楼
两种方案都可以,有什么可着急的呢?建议不要采用二次回风,实际案例效果并不好。采用AHU同样可以很好的控制湿度,一般电子厂房里湿负荷主要为人员,且全年波动较小,可以按定露点控制。AHU加新风独立处理就是和MAU同样的功能,但无需设置另外机组。我的AHU机组一般都是十多段。
回复
11楼
AHU十多段相当于普通的MAU+AHU组合了,不知道你这十多段里面有几个表冷段,现在遇到的许多电子厂房方案都是采用二次回风处理的方式来减少制冷主机的制冷量,其实在控制上真的是不好控制,不像许多人说的那样二次回风控制很容易。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