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更好更快地完成设计
小刀
小刀 Lv.3
2004年08月06日 00:05:33
只看楼主

(不知道这篇帖子的内容放在哪个版块合适)据我所知,这一两年设计院的活都非常紧张。仅就我而言,今年最忙的时候同时身兼六个项目,有时候一周之内同时有两个项目要求入库,在这种情况下要既保证速度又保证质量,光靠技术能力显然是不够的,我总结了几条经验,希望大家看了之后有什么感想加以补充:1)设计的详细程度图纸当然越详细越好,只不过这样耗费的成本也就越高。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收集标准图籍和成品电子版图纸,分门别类整理好,形成一个个针对各种常见情况的“模块”。如果设计过程变成“组装的过程”,那么工作量必然大大减少。


(不知道这篇帖子的内容放在哪个版块合适)


据我所知,这一两年设计院的活都非常紧张。仅就我而言,今年最忙的时候同时身兼六个项目,有时候一周之内同时有两个项目要求入库,在这种情况下要既保证速度又保证质量,光靠技术能力显然是不够的,我总结了几条经验,希望大家看了之后有什么感想加以补充:


1)设计的详细程度


图纸当然越详细越好,只不过这样耗费的成本也就越高。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收集标准图籍和成品电子版图纸,分门别类整理好,形成一个个针对各种常见情况的“模块”。如果设计过程变成“组装的过程”,那么工作量必然大大减少。


2)设计条件一直不明确


如果这时候的反应是:“等条件来了再开始干吧~~~”结果就是条件到你手里的时候,时间已经不多了,不得不加班加点累得半死。


设计条件只要能满足一半,就按照最可能的情况往下干。修改的时间,永远少于从头开始干的时间。


3)重视沟通


设计中耽误的时间,很多都是由于制图员错误理解设计人的意图,而设计人的意图又不被校核人所认同,导致图纸反复修改。


正确的顺序,应该是制图员、设计人、校核人先找一张和目前项目最相近的样图,讨论可以采用其中的哪些部分,制图细则是怎样?以及根据目前的设计条件,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案?如果这其中涉及到其它专业或者业主,还要征得他们的同意,如果这时候嫌麻烦不和他们讨论,以后会有更大的麻烦。能在制图前讨论的,尽量得出一个共识。然后形成文字,逐条列出。制图员根据文字制图,并根据文字逐条检查后提交。设计人同样逐条检查后提交校核人。


事先的沟通准备越充分,事后的修改就越少。


4)如何估算工作量


工作量中包括很多变数,比如上游条件变更、临时有事、图纸在设计校核之间反复修改、工作失误、有其它项目的工作任务、出差。所以稍微大点的项目,都会延期。提交工作量的时候要说明对这些变数的假设条件,并且给自己留出一倍的时间裕量。


5)充分利用软件,能利用电脑完成的设计和计算,尽量不要用人工


6)充分利用厂家,能利用厂家完成的工作,尽量利用



暂时写到这里,以后想到什么再补充吧

免费打赏
jerry_l_j
2004年08月19日 15:45:00
12楼
说的很有道理,鼓掌
回复
id2000
2004年08月24日 11:03:00
13楼

这就体现出在专业设计网站上交流的优越性了,我就在网上收集了很多其他设计院的图纸,然后分门别类加以整理,对自己的设计工作肯定有帮助。

回复
bigshoes
2004年09月05日 02:33:08
14楼
????还有制图啊?????
现在都是自己设计自己画了吧???如果有人帮我画,爽了。
回复
高瞻
2004年09月13日 16:58:50
15楼
haha ,咱也就是制图的资格,不过非要独立承担起设计的资格,没办法,只好抄抄改
改.
回复
xlpe
2004年09月13日 18:37:15
16楼
好文章!值得借鉴~
而且还有制图员帮忙?好幸福啊。
回复
ttt001
2004年09月13日 19:50:13
17楼
好的专业软件的确至少顶半个制图员。
回复
qianzy
2004年09月15日 15:54:47
18楼
楼主的思考确实是有益的,可惜在这个网络快餐时代,将好的想法落实,更需要
我们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
回复
neqguang
2004年09月16日 22:30:37
19楼
谢谢楼主!
经常总结,善于总结,分门别类建立自己的类库,才能事半功倍。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