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大神解释下板布筋的疑惑。
z7283275jj
z7283275jj Lv.3
2012年10月23日 17:43:38
来自于建筑施工
只看楼主

在现场实际管理是遇见一个问题。在实际布筋中,与M轴平行的方向是通常板筋跨越两个次梁直接搭在主梁上。与M轴垂直方向上的板筋是一跨。这样就等于是M平行方向板筋通常长度为8.4m,M轴垂直方向是每跨布置板筋长度为7.2m。现在,我与现场施工的班长发生了分歧。他认为7.2m<8.4m,按照构造要求短筋在下(现在也是这样布筋的);而我认为,板被主、次梁分割成的板块的长宽比接近1:3;显然每个板块是更趋向单向板(即使设计安双向板计算,那也是荷载的分配应沿短边方向分配更多),这样即使平行与M轴是通常的,长度大于垂直与M轴方向上的板筋,也不能简单的来认为通常8.4m的板筋应该在下,而是应该从传力角度来分析。

在现场实际管理是遇见一个问题。
在实际布筋中,与M轴平行的方向是通常板筋跨越两个次梁直接搭在主梁上。与M轴垂直方向上的板筋是一跨。这样就等于是M平行方向板筋通常长度为8.4m,M轴垂直方向是每跨布置板筋长度为7.2m。
现在,我与现场施工的班长发生了分歧。他认为7.2m<8.4m,按照构造要求短筋在下(现在也是这样布筋的);而我认为,板被主、次梁分割成的板块的长宽比接近1:3;显然每个板块是更趋向单向板(即使设计安双向板计算,那也是荷载的分配应沿短边方向分配更多),这样即使平行与M轴是通常的,长度大于垂直与M轴方向上的板筋,也不能简单的来认为通常8.4m的板筋应该在下,而是应该从传力角度来分析。
这个分歧上报道我的上级后,上级倾向于有经验的班长,继续按照班长的思路去布筋。我只能保留自己意见,在这里,特地来请大神们帮忙分析下,我的思路是否是真错了!

IMAG0228.jpg


IMAG0229.jpg


2.jpg


1.jpg

免费打赏
y17_shen
2012年10月26日 14:31:44
42楼
参照连续板的配筋吧,不可能是一块一块配筋的。
回复
qq346347253
2012年10月26日 14:57:02
43楼
我是来学习的,向大神们学学经验
回复
zdl928549498
2012年10月26日 15:30:47
44楼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回复
a13177460517
2012年10月26日 16:45:42
45楼
我认为,板被主、次梁分割成的板块的长宽比接近1:3;显然每个板块是更趋向单向板(即使设计安双向板计算,那也是荷载的分配应沿短边方向分配更多),这样即使平行与M轴是通常的,长度大于垂直与M轴方向上的板筋,也不能简单的来认为通常8.4m的板筋应该在下,而是应该从传力角度来分析。
你是对的
回复
z7283275jj
2012年10月26日 17:38:41
46楼

首先感谢chinalgy。
对于chinalgy的疑问,我解释下,首先在设计上,设计方对于同层钢筋两方向,何向钢筋在下,何向在上,未做出明确的图示和解释,那么chinalgy你给的条文就不适用了。12G901我也有,不知道chinalgy是否仔细看过12g901,12g901中明确的一点是下层钢筋中受力钢筋是在分布筋下,双向板中短向受力筋在下。
对于chinalgy你说的“正常上部负弯矩筋支座处贯通,连接区域搭接,下部筋就应该锚固。”这一点我不敢同意,也没怎么看懂,估计是我理解有点问题,希望chinalgy解疑下。
对于chinalgy你所说的“我工作没几年不是个大事,别整大了,问下设计,下次改过来就行了,或是设计说就是这样的,那你们就干对了,再一个,用一句不该技术人员来说的话,,这样的话楼也倒不了,很通俗,但我们不能这样说,你心里知道就行了,还有一点,做为一个技术人员你很不称职,这事该班组来定吗??”,首先我确实工作没几年,但是对于板,我觉得就是个大事,板的厚度本来就只有110mm,布筋对于承载力有很大的影响,同时设计方在图纸会审中明确提出设计安全系数取值偏小(甲方要求;在规范要求内取小值,以节约成本),需严格按图施工。这个地方我认为就需要较真!最后,这个事确实该班组来定的,我们这也没由班组来定,我的上级是土建总工,不是班长。当然chinalgy,你提的很好,这事应该发联系单,让设计回复,在此感谢chinalgy。至于监理方,没人提到这个问题,说句不好听的,要不是我在这较真,这事是这样过去了。
最后在这里谢谢各位大神指导,让我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再次谢谢!!
回复
ych150
2012年10月26日 19:28:05
47楼
能不能不把8.4米的截开锚固与次梁中
回复
hezhenxia5566
2012年10月26日 20:28:56
48楼
短向在下吧
回复
z7283275jj
2012年10月26日 21:08:12
49楼
首先感谢chinalgy的意见。
对于你说的“正常上部负弯矩筋支座处贯通,连接区域搭接,下部筋就应该锚固。”这句话,我不同意,也没怎么弄清含义,请你再详细解释下。
对于“楼主刚工作没几年吧,不是个大事,别整大了,问下设计,下次改过来就行了,或是设计说就是这样的,那你们就干对了,再一个,用一句不该技术人员来说的话,,这样的话楼也倒不了,很通俗,但我们不能这样说,你心里知道就行了,还有一点,做为一个技术人员你很不称职,这事该班组来定吗??”。我确实工作没几年,但是我认为对于板来说这是个很大的事,第一板的厚度本来就不大只有110mm,布筋对于它的受力有很大的影响,其次,在图纸会审时设计方明确提出设计所用安全系数偏小(甲方要求在规范范围内去小值,以节省成本),要严格按照图纸施工。这是不该班组来定这是很对的,我们这也没要班组定,我的领导是土建总工。你提的建议很对,应该给设计方发个联系单,让他们来回复下。说句不不该说的,要不是我在这较真,这事肯定就这么过去了。
对于chinalgy你给的图,我想解释的是,12g901我也有。首先设计方的图纸中并未对于同层双向筋的相对布置位置进行说明和图示,所以你给的图所表明的规定完全不适用。其次不知道你仔细看过12g901没,在12g901中明确的很清楚受力筋是布置在构造筋下(对于单向板),双向板短向受力筋布置在下。(单、双向板都是对于单个区格而言,这是它们的定义)
所以你的观点我是不敢苟同。
回复
wangch1234567890
2012年10月27日 07:52:01
50楼
你是正确的。应该按单块板的支撑来确定,不论单向板、还是双向板板下部钢筋短方向在下,受力合理。
回复
wangch1234567890
2012年10月27日 07:54:01
51楼
你是正确的。应该按单块板的支撑来确定,不论单向板、还是双向板板下部钢筋短方向在下,受力合理。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