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中的裂缝是最让人讨厌的东西,希望大家能讨论一下,引起裂缝的原因都有哪些,怎么预防?
建筑中的裂缝是最让人讨厌的东西,希望大家能讨论一下,引起裂缝的原因都有哪些,怎么预防?
22楼
新混凝土规范10.2.16条是预防混凝土裂缝方法之一
回复
23楼
裂缝的成因很多,比如:温度因素、施工因素(施工现场管理、养护措施等)、设计构造、外加剂、建筑长度、建筑平面及板块所在位置、荷载情况等要进行控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设计上加强对裂缝的控制,对负筋加强,应该拉通的地方就一定要拉通,没有拉通的地方设分布钢筋。
2。混凝土配合比,现场拌制混凝土。单位用水量肯定要低,水灰比0.4—0.45,减水剂后掺。
3。施工,养护及早进行,约终凝时就可开始铺麻袋湿水养护
另外:
1)板的砼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
2)楼板厚不宜小于90,屋面板厚不宜小于100。
3)板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配筋率不应小于0.20%。
4)分布筋配筋率宜大于0.15%及0.1As(As为板受力钢筋面积)。
5)屋面板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并对配筋率提出了下限值。
6)建筑外沿阳角增设附加斜向构造钢筋。
回复
24楼
一、砼收缩裂缝
1.现象:裂缝多在新浇筑并暴露于空气中的结构构件表面出现,有塑态收缩、沉陷收缩、干燥收缩、碳化收缩、凝结收缩等收缩裂缝,这种裂缝不深也不宽。
2.治理:
(1) 如砼仍有塑性,可采取压抹一遍或重新振捣的办法,并加强养护。
(2) 如砼已硬化,可向裂缝内散入干水泥粉,然后加水润湿,或在表面抹薄层水泥砂浆。
(3) 也可在裂缝表面涂环氧胶泥或粘贴环氧玻璃布进行封闭处理。
二、砼温度裂缝
1.现象:温度裂缝走向无规律,大面积结构温度裂缝往往是纵横交错;梁板类温度裂缝多平行于短边。贯穿的温度裂缝,一般与短边平行或接近平行。裂缝宽度一般在0.5mm以下。表面温度裂缝多在施工期间出现,贯穿的温度裂缝在浇筑经2~3个月或更长时间发生,缝宽是冬季宽夏季变细。沿截面高度,裂缝呈上宽下窄多数,个别也有下宽上窄,遇顶部和底部配筋较多的结构,也有中间宽两端窄的梭形裂缝。
2.治理:对表面裂缝,可采取涂两遍环氧胶泥或贴环氧玻璃布,以及抹、喷水泥砂浆等方法进行表面封闭处理。对防水防渗的结构,大于0.1mm宽度的贯穿性裂缝,采用灌水泥浆或环氧浆液进行裂缝修补,或者灌浆与表面封闭同时采用。小于0.1mm的裂缝,可不处理或只作表面处理。
三、砼沉陷裂缝
1.现象:沉陷裂缝多属深度或贯穿性裂缝,有的上部,有的在下部,一般与地面垂直或呈30°~45° 角方向发展。较大的贯穿性沉陷裂缝,往往上下或左右有一定的错距,裂缝宽度与荷载大小及不均匀沉降值有关,而与温度变化关系不大。
2.治理:会同设计等有关部门对结构进行适当的加固处理。
四、砼张抗裂缝
1.现象:常在预应力大型屋面板、墙板、槽形板的上表面或端头出现裂缝。预应力吊车梁、桁架等多在端头出现裂缝。板面多为横向裂缝,在板角部位呈45°角度;端横肋靠近纵肋部位的裂缝,基本平行于肋高;纵肋端头裂缝呈斜向。此外,预应力吊车梁、桁架等构件的端头锚固区,常出现沿预应力筋方向的纵向裂缝,并断续延伸一定长度,矩形梁有时贯通全梁。桁架端头有时还出现垂直裂缝,其中拱形桁架上弦往往产生横向裂缝。
2.治理:轻微的张拉裂缝,可不作任何处理或采取涂刷环氧胶泥、粘贴环氧玻璃布等方法进行封闭处理。严重的裂缝将明显降低结构刚度,采取预应力加固或用钢筋砼围套、钢套箍等方法处理。
五、砼化学裂缝
1.现象:
(1) 在梁、柱表面与钢筋平行的纵向裂缝;板式构件的板底沿钢筋位置出现裂缝,缝隙中还夹有斑黄色锈迹。
(2) 砼表面呈现块状崩裂,裂缝无规律性。
(3) 在浇筑砼后半年或更长时间发生不规则的崩裂,裂缝呈大网格状,中心突起,向四周扩散。
(4) 在浇筑砼后两个月左右出现大小不等的园形或类园形崩裂、剥落,类似“出豆子”,
内有白黄色颗粒。
2.治理:钢筋锈蚀膨胀裂缝,应凿除主筋周围含盐砼,铁锈用喷砂法清除,然后用喷浆或加围套方法修补。
六、砼冻胀裂缝
1.现象:在结构构件表面沿主筋、箍筋方向出现宽窄不一的裂缝,深度一般到主筋。后张法应力构件,沿预应力筋孔道方向出现纵向裂缝。
2.治理:对一般裂缝可用环氧胶泥封闭;对较宽较深裂缝,用环氧砂浆补缝或再加贴环氧玻璃布处理;对较严重的裂缝,将剥落疏松砼凿去,加焊钢丝后,再重新浇筑一层细石砼并加强养护。
七、砼构件制作、运输、安装裂缝
1.现象:砼结构构件在制作、起模、运输、拼装、堆放、吊装过程中,产生纵向的、横向的、斜向的、竖向的、水平的、表面的、深进或贯穿的各种裂缝,特别是细长薄壁结构构件更容易开裂。裂缝的深度、部位和走向都随产生的原因而异,裂缝宽度、深度和长度不一,无规律性。
2.治理:纵向裂缝一般可采取水泥浆或环氧胶泥进行修补,当裂缝较宽,应先沿裂缝凿成八字形凹槽,再用水泥砂浆或环氧胶泥嵌补。构件边角纵向裂缝处的松散砼应剔除,然后用水泥砂浆或细石砼修补。对于表面较细的横向裂缝,可先将裂缝处清洗干净,等干燥后用环氧胶泥进行表面涂刷或粘贴环氧玻璃布封闭。当裂缝较深时,采用灌注环氧或甲凝浆液、包钢丝网水泥或钢板套箍等方法处理。
八、预应力园孔楼板板面横向裂缝和纵向裂缝
1.现象:
(1) 板面横向裂缝宽度大于0.2mm,一般从表面延伸到侧肋,多发生在板跨的中部。这种裂缝通常在板面裂通,两个侧边同时出。严重的侧边裂缝较多,从板面向下发展到板的侧边下面的突出部分。
(2) 构件加热养护后,在板面两侧边肋上出现间断的纵向裂缝。在板面两侧同时出现几条,长度一般为50-300mm,严重的可达1000mm以上,宽度一般大于0.2mm,
深度较浅,一般不超过肋高的1/6。
2.治理:
(1) 裂缝宽度不超过0.2mm,且不延伸到板的侧面时,可用水泥净浆封闭处理后验收。
如超过此限,应作不合格品处理。
(2) 裂缝总长不大于板长的三分之一,宽度不大于0.15mm时,可用水泥浆封闭处理后验收。
九、预应力园孔楼板板底裂缝
1.现象:在距板端100mm范围内出现横向裂缝,宽度在3-5mm左右
回复
25楼
结构性裂缝和温度裂缝是常有的,结构性裂缝就是设计者自己的问题
回复
26楼
:结构外型尺寸不小于80CM;水化热在混凝土内产生的最高温度与外界温度的差,预计超过25度。
回复
27楼
强!!!!!!!!!
回复
28楼
从上面的探讨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如果我们能象加强整浇体系中骨料和水泥石界面 一样加强新旧混凝土的界面,也许是解决新旧混凝土粘结问题的一个途径。实践中,我们 可以从几个主要影响因素入手加强新旧混凝土的粘结。实际上,工程应用中也已采取了一 定的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应首先从物质结构层次方面着手,使新旧 混凝土接触的界面区结构得到加强。根本渠道在于研制开发使用性能优异的界面剂(譬如 低水灰比的水泥净浆或某些复合材料)或特种混凝土(譬如加入硅粉的混凝土)。其次,新 旧混凝土结合面在不损伤骨料与旧混凝土粘结的前提下要经过适当的粗糙处理,一是除去 油污灰尘等杂物,二是增大结合面面积,增大机械咬合作用;再次是加强施工质量,这一 点也不容忽视,结合面处的混凝土要加强振捣,使其密实,减少孔隙,避免泌水和气泡的 不利影响,同时避免大骨料堆积在旧混凝土表面形成“点接触”,也能使水泥浆更好地渗透 到旧混凝土中去。最后应注意加强养护以利于水泥的充分水化
回复
29楼
谢谢啊,说的比较细微,深层次的说明,敬佩xiangtao的专业讲解!
回复
30楼
楼上各位说的十分详细啊
我不但不说什么了还学习了好多,谢谢!
回复
31楼
长了不不知识,,再想不出别的了。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