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板后开大洞加次梁问题
emailhpf
emailhpf Lv.3
2007年08月04日 16:10:48
只看楼主

最近在设计一个工业厂房的加固,遇到了一点不小的麻烦.情况是这样的: 土建已经施工完成,但现在要在楼板上开洞.洞口比较大,因此需要把楼板打开一个洞,并且在洞口两边要加次梁.次梁以原有的主梁为支座.问题的关键就是解决新浇次梁与原有主梁的连接,特别是连接节点处支座剪力的传递. 我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 1、次梁钢筋与主梁的连接这个问题比较容易解决,主要是采用植筋的方法.对于次梁下部钢筋,位置正好在主梁的腹部,可以直接植筋.而对于次梁上部钢筋,由于该处主梁和楼板钢筋比较密,植筋困难.就采用把主次梁相交处的主梁上部混凝土打掉100mm,次梁上部钢筋放在主梁第一排钢筋下.后与次梁一起浇筑.混凝土采用比原混凝土等级提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施工时应把主次梁相交处的主梁梁侧混凝土表面凿毛,这样有利于新旧混凝土的连接.

最近在设计一个工业厂房的加固,遇到了一点不小的麻烦.
情况是这样的:
土建已经施工完成,但现在要在楼板上开洞.洞口比较大,因此需要把楼板打开一个洞,并且在洞口两边要加次梁.次梁以原有的主梁为支座.问题的关键就是解决新浇次梁与原有主梁的连接,特别是连接节点处支座剪力的传递.
我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
1、次梁钢筋与主梁的连接
这个问题比较容易解决,主要是采用植筋的方法.对于次梁下部钢筋,位置正好在主梁的腹部,可以直接植筋.而对于次梁上部钢筋,由于该处主梁和楼板钢筋比较密,植筋困难.就采用把主次梁相交处的主梁上部混凝土打掉100mm,次梁上部钢筋放在主梁第一排钢筋下.后与次梁一起浇筑.混凝土采用比原混凝土等级提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施工时应把主次梁相交处的主梁梁侧混凝土表面凿毛,这样有利于新旧混凝土的连接.
2、关于次梁的支座剪力如何传递的问题.
我想采用锚栓来解决。在主梁梁侧打入化学锚栓,用角钢做锚板,构成锚栓群。通过角钢把次梁的支座剪力传给锚拴,再通过锚拴传给主梁。计算下来4个锚栓就能够承受次梁的支座剪力,但主梁基材混凝土的受剪承载力不足。所以还需对主梁进行加固,以提高基材混凝土的受剪承载力,
3、关于主梁加固的问题
我采用了贴碳纤维来解决.贴的碳纤维在锚栓群的楔形破坏面以内。利用公式Vbf=ψvb*ft*Af*hf/sf计算碳纤维对梁斜截面承载力的提高值。
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1、锚栓+角钢构成的体系,类似于牛腿,但它是位于次梁中部,不是位于次梁底部。目前这个设计思路的假设是,锚栓+角钢构成的体系,能够承担次梁传来的绝大部分剪力,但实际工作情况下是否能够实现,缺乏判断的依据。锚栓+角钢之所以要在次梁中部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锚栓如果在次梁以下,则锚栓与主梁梁底距离太小。基材混凝土的抗剪承载力就更不能满足。二是锚栓+角钢在次梁中部,待浇完混凝土后,也能跟次梁连接起来。从外观上看,也看不到角钢了。当然这个不是主要的。带来的隐患就是上面说的,只有次梁混凝土与角钢是完全连接一起的,那么角钢才能传递绝大部分剪力。
2、粘结锚栓虽然能够抗剪,但构造手册上说,粘结锚栓不适用于边缘构件(c<10*hef)的结构构件,而对于一般的梁来说,无论锚栓打在梁的上部还是下部,一般都很难满足这个要求。而混凝土加固设计规范好象对此没有限制。不知道在目前的实际工程中,对这点是怎么处理的?
另附该问题节点的DWG文件:http://okok.org//ut/attach/74/740309-.dwg

1186215062165.JPG

免费打赏
lirm001
2007年08月05日 15:13:49
2楼
这个问题太难 了。难道就没有人能够解决吗。这个版块没有高手啊
回复
zcy_0305
2007年08月06日 11:45:22
3楼
激将法
回复
emailhpf
2007年08月07日 22:17:34
4楼
没人解决。加固改造的版应该撤了。我觉得没必要
回复
wangpeng505410
2007年08月15日 14:59:18
5楼
楼主的问题就是新增梁的接点的处理,这是一个难点。
这包括2方面的问a.钢筋在原混凝土中生根的处理;b.新旧混凝土构件的连接处理。这2面处理好了,自然就能解决次梁部位的负弯矩和剪力的问题。
新增梁负弯矩(上部钢筋)的钢筋采用先弯厚植法,所谓的先弯厚植是指钢筋弯折呈直角,锚固断满足设计锚固长度,竖向植入梁内。梁的正弯矩(下部钢筋)根据设计要求,直接有原梁侧面植入梁体。若出现锚固长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即原梁的宽度小于设计的锚固长度情况)时,现场必须采用先植后背钢垫板的方法进行加固处理。
上面的加固满足设计要求,次梁的支座剪力的支做剪力不就很顺利的传给原梁了,何必要用锚栓来解决。然后验算此部位斜截面是否需要加固。
我还没看到过新增加梁还需要通过锚栓来传递的方式。
楼主是不是没事给自己找麻烦!~~~~
回复
john_murphy
2007年08月16日 10:47:38
6楼
楼主对问题的考虑相当细致!不得不顶一下!

下面,回答楼主的一个问题:

对于定型化学锚栓,并没有像楼主所说的那么严格(10*hef)。
JGJ 145-2004中 有5d的构造要求
GB 50367-2006中 Cmin ≥0.8*hef 和 Ccr,n ≥1.5*hef 的要求
锚栓位于构件受压区、配有能够限制裂缝宽度≤0.3mm的钢筋时,可以适度放宽。
实际工程中,最小边距一般按5d来考虑。
对于素混凝土基材,应当充分考虑劈裂破坏的可能。
回复
emailhpf
2007年08月23日 16:40:28
7楼
谢谢楼上两位..
最后用了这种思路,大家再讨论讨论下
文章地址:http://afeipal.blogcn.com/diary,9417939.shtml
一、设计思路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中置换混凝土一章提到,当新旧混凝土界面处理及施工质量符合本规范要求,可以认为新旧混凝能是能够达到整体工作的。所以,我想利用这点,在主梁上打开一个缺口,做为主次梁的交接面。置换混凝土后,在满足加固规范要求的条件下,可以认为主梁被置换掉的混凝土已经跟主梁构成一个整体了,这样一来,次梁就与主梁比较牢固联系在一起了。
但置换混凝土主要运用于主梁自身缺陷的处理,对于在浇好主梁侧面加一砼次梁没有经验可循。
不知道适不适用?而且加固规范对于新旧混凝土界面处理及施工质量没有很具体的要求,只是大概说了,符合本规范要求。欢迎大家来探讨一下。
二、具体方法
主要步骤:
剔除一部分主梁混凝土 -> 将次梁下部钢筋植入主梁、上部钢筋放在主梁第一排上部钢筋下 -> 浇筑微膨胀混凝土,使主次梁结合一起 -> 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对主梁进行碳纤维加固。
施工要点:
1.为确保加固施工全过程原结构构件的安全,必须采用有效的支顶措施,使加固工作在完全卸荷的状态下工作。
2.新旧混凝土交接处先凿毛、清理干净并刷界面剂,然后用C40微膨胀混凝土进行浇筑。新旧混凝土界面处理及施工质量必须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的要求。
3.在对主梁进行碳纤维加固前须将混凝土表面打磨平整,除去表面浮尘(浆)油污等杂质,直至完全露出结构新面。粘贴碳纤维布时,对于凹凸不平的粘贴面用修复材料进行表面平整,并保持混凝土表面清洁、干燥。对已加固修复施工完的结构表面碳纤维片材须粉刷20mm厚水泥砂浆予以保护,或涂刷封闭剂。
回复
john_murphy
2007年08月24日 14:46:56
8楼
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处理。
打掉主梁的一部分不合适。
这样子打掉一点点在绘图软件里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实际现场,这样处理的话,施工起来相当糟糕。
做加固和改造工程,应当考虑的原则是,尽量减少对原有结构的凿打。

还有,你的主梁应当加固完毕后才做新增次梁。你的顺序搞反了,这个你得认真考虑一下。

次梁上部钢筋是放在主梁面筋的上面还是下面,你还是得认真考虑一下。
对于次梁端节点面筋倒没有太大所谓,因为端支座通常认定为铰支,满足面筋深入支座即可。
回复
afei_pal
2007年08月27日 13:41:05
9楼
回楼上的:
次梁上部钢筋放在主梁第一排和第二排钢筋之间.这点又考虑过,也画了大样.
因为是有支护的.如果主梁加固碳纤维放在前面,然后在新增次梁.这样好象不可能实现.
我觉得应该主次梁一起浇混凝土在先,后清理,洗净,才能对主梁进行碳纤维加固.不然碳纤维加固就没意义了..
回复
john_murphy
2007年08月27日 17:03:23
10楼
“先加固,后上荷载”
这是一个大原则。

哈哈
我知道,楼上有楼上的道理。
其实,我也不是在争辩,技术的东西,很多都是昨是今非。
而且,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和看法。
只要能够保证质量、安全和耐久就好了。

大家也可以说说自己的看法嘛
回复
chendongcq
2007年08月28日 12:40:59
11楼
楼主你的方法太麻烦了,你把问题想象的太严重。
底筋直接植入主梁内,上部纵筋可以降100植入主梁上部筋的内侧。接触面凿打成6CM深的麻坑,每100X100内最少5个,这样就可以解决一般的抗剪问题了。
当然,如果次梁的剪力特别大,加钢牛腿抗剪的方法是可以的。不过此时主梁的抗剪承载力也值得怀疑了。如果主梁抗剪承载力不足,建议将住梁在次梁两侧一定范围的混凝土凿去,凿成45度斜面,另加箍筋解决。在节点区瞻碳纤维的做法本人认为不妥当。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