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建筑孤旅---一个建筑师的旅行手记》
yscmusic
yscmusic Lv.7
2004年11月02日 09:12:09
只看楼主

一名年轻的建筑师,怀着对中国古建筑的热爱,从1996年开始了他的"建筑孤旅",看遍了华夏大地上被他形容为"诗一般美妙"的中国古建筑。在寒意日渐浓重的季节里,他的《建筑孤旅---一个建筑师的旅行手记》即将付梓,书中记述了他7年里足迹遍布的每一个地方,身心被打动的每一座建筑。 -流水之旅 7年前,刘磊还是同济大学建筑系的一名研究生,因为系里要在珠海承接一个复古建筑的设计项目,他奉导师之命独自上九华山调研。踏上一个人的旅程实在是出于资金有限,却没料到从此将他带上了独行的历程。原本计划两三天内就测绘完毕,但天公不作美,浓雾弥漫,为了拍到清晰的照片,他只好留在山上等待。

一名年轻的建筑师,怀着对中国古建筑的热爱,从1996年开始了他的"建筑孤旅",看遍了华夏大地上被他形容为"诗一般美妙"的中国古建筑。在寒意日渐浓重的季节里,他的《建筑孤旅---一个建筑师的旅行手记》即将付梓,书中记述了他7年里足迹遍布的每一个地方,身心被打动的每一座建筑。
-流水之旅
7年前,刘磊还是同济大学建筑系的一名研究生,因为系里要在珠海承接一个复古建筑的设计项目,他奉导师之命独自上九华山调研。踏上一个人的旅程实在是出于资金有限,却没料到从此将他带上了独行的历程。原本计划两三天内就测绘完毕,但天公不作美,浓雾弥漫,为了拍到清晰的照片,他只好留在山上等待。
正是春寒料峭的季节,白天满山遍野地游逛,晚上就坐在旅馆里盖上几床被子研读佛经。九华山的寺庙给刘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里的庙宇都是民居改建的,因此在尺度上非常接近人,它不像五台山的寺庙那么气宇轩昂,却朴实可亲。"在一个星期的考察期间,他第一次体会到了独行的全神贯注与行止自如。
第二年的暑假,作为指导教师,他与领队的教授带着60名建筑系本科的学生去皖南的歙县测绘古建民居。城内斗山街的民宅,原文庙的明伦堂,练江对面的太白楼和散落城关的十几处牌坊;还有城外的古村落郑村、唐模……尽管九华山调研之后的那个夏天,他与同学曾赴歙县写生,但这一次的测绘让他对徽州的古建筑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
一个月的实习结束后,教授和学生们都返回上海了,意犹未尽的他摸摸口袋里剩余的钱,决定一个人继续走下去。他先是游遍了徽州的一府六县,而后南下江西寻访乐安县的民居,又转道福建观畲族的民居、古田民居与福安民居,走至浙江的时候,日子已经过去了二十天。为了省钱,他一路住最便宜的旅馆,也没舍得给远在山东的父母打电话报个平安。实在找不到他想探察的一处古建筑时,才想起给自己的导师拨了电话,结果得知父母已经找了他半个月,学校也不知他的去向,大家都险些以为他失踪了。他不得不从温州踏上了返程的火车。
这一路纵横的溪流引领他遍游了乡野村郭中的座座乡土建筑,让他深深沉醉在人与土地、山水的无限和谐之中,这一趟旅程后来被他自己形容为"流水之旅"。每到一处,他都希望能征求主人的许可,去亲身体验当地民居的魅力。书本上的描述再详细,也不过是平面、立面、剖面三张图,而建筑的本质恰恰体现在它的空间上。
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坐在徽州民居的天井里,你能感受到被建筑包围着,光线从头顶泻下来,好像把身体都照透明了,有一种自省和醍醐灌顶之感。"走在街巷里,两侧的房屋擦身而过,手能触摸到砖木的不同肌理,那些几百年的老木头还散发出一种令人舒服的味道,"建筑给人带来的体验是全栖的",果真不假。在一户人家门前,他得到了住宿的许可。夏夜别人为躲避蚊虫都睡在房间,他却搬一个竹榻放在天井中,抬眼就可以看见满天的繁星,早上醒来云从天井上悠悠飘过,他一时竟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
此后观遍中国的民居,徽州民居仍是刘磊的钟爱,从小喜欢诗词、国画和民族乐器的他觉得,也许是徽州的人文气息与他的书生气相近,因此尤其吸引他。"徽州民居从外观看是整片的白粉墙,简朴之致,但门罩处的砖雕又极尽精细之能事,这与’马一角,夏半边’的水墨山水画是同源之水。"
尽管专业学的是古建筑,对什么地方有哪些著名的古建筑也心中有数,但真正找到它们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多数情况下,保存完好的特色民居都地处偏僻,往往需要先坐火车,再倒汽车,最后步行到目的地。出入乡村的汽车还经常只有早晚两班,赶不上也就出不了村,此时刘磊索性就不出来了,如果可能就住在民居里,否则就在简陋的客栈里过夜。"暖暖远人村,悠悠墟里烟"的景致是在大都市里无法领略到的,一路拍照、画速写,让孤旅也变得怡然自得起来,他已经开始享受这份孤独了。
免费打赏
yscmusic
2004年11月02日 09:25:04
52楼
出了小院,溜达到了广场的东侧。发现广场东侧的一所僧院格外考究,院中的僧舍廊下皆为木作装修。窗格精致,不上油漆,露出木材本质,朴素而近人。廊下凉晒着几件僧衣,衬托的整个小院格外温馨。
回复
yscmusic
2004年11月02日 09:25:15
53楼
我转到大经堂左侧的狭道里,发现两个女孩正在画画,我上前请她们给我在寿喜寺前留个影。其中那个圆脸的女孩帮忙拍了几张。后来互报家门,原来她叫文英,是上海某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的,她们班是跟老师来拉不楞绘画实习的。前几日,她们在敦煌玩了几日,下一个目的地是取道甘南若尔盖去川西北的九寨沟。聊了一会儿,大家很投缘的。于是一起画速写,互相交流了一下速写本。文英不愧是学美术的,速写的风格与我们建筑系的学生差异挺大的。我画建筑力求透视准确,而且由于有古建筑的知识,所以构件画得很具体,空间感,光影表现得都比较强烈。而文英的画透视不求严谨,甚至故意把建筑和空间扭曲,更在乎线条的构成趣味。她的速写里面还有大量的人物速写,这令我十分钦佩,也是我可望不可及的。她画的都是她的同学。表情很传神,生活气息也很浓郁。其中有一幅画的一位男同学躺在床上,两只脚搁在桌子上,一幅慵懒、玩事不恭的形象,画得很到位。
回复
yscmusic
2004年11月02日 09:25:26
54楼
我们先在大经堂的两侧画了寿禧寺,然后一起来到小金瓦寺东侧那个很入画的小院画了速写。她说大家出来实习都不愿意坐下来写生,很多人拍了照回家临摹。我说那不是写生,分明是写照。由于她是第一天到拉不愣,我便拉她到几个我最喜爱的角落去画画。
画了一天,天色将晚,她说她们住在一家小旅馆,一人八元一床,还有热水澡可洗。她建议我搬到她们男同学屋里住。为了避嫌,就说我是她碰巧遇上的高中同学。于是当晚,我便移住过来,还洗了个痛快的热水澡。吃过晚饭,我们一块在街上溜溜,不知不觉来到了河对面的村庄边,西北的初春之夜仍有凉意,星光灿烂,银河纵贯中天,偶尔一颗流星攸的划过夜空。
回复
yscmusic
2004年11月02日 09:25:36
55楼
桑科的驰骋 (四月二十一日)

本来今天是启程赶赴青海的日子,但由于文英建议我随她们班同学一块去附近的桑科草原骑马。便决定多呆一日,西北的清晨,空气格外的冷。整个班雇了七八辆摩托三轮,我与文英和两个男生一辆车。车一开起来,人就冻得受不了。我好在还加了一件毛衣,可文英没来得及换上厚一些的衣服,冻得直抖嗦,一劲往我背后躲风。
回复
yscmusic
2004年11月02日 09:25:48
56楼
车子走了几公里,爬了一段便停了下来,据说后面有辆车一直没跟上来,我们的司机看来是位大哥。执意我们下车等一会儿,他驾车往回看一下。无奈大家只得下车,可巧正前方有一座藏式小嘛呢房,十分精致可爱,房子后面有一棵很有型的树,还有一个藏胞正围着房子转,手中不停摇着小经轮。于是我便不失时机地打开速写本作画。可画了一半,司机回来了,说那辆车八成走到了队伍前边去了。于是一行人上车启程。车子转过一个小山峦,一泓清水展现在面前,湖水对岸有一丛丛的杨树,杨树后面隐约有一些毡房,仿佛还可见一只红灯笼挂于杆头。听说是一处渡假村。
渡假村吃了些早点,大家继续上路,丘陵平缓下来,大地愈来愈平整,终于爬上一个坡,来到了草原的边缘,由于是初春,草未返青,一片枯黄,遥远的地平线上是地伏的远山,可见山顶有一些积雪。
回复
yscmusic
2004年11月02日 09:25:58
57楼
天辽阔,巨大的云朵象帆船浮在天空。车还未停稳,一群人便骑马奔驰而来,马背上有健壮的男子,也有苍老的妇人,还有稚嫩的小孩。他们口里不住地嘟囔着"五元一钟头",原来是租马的。大家下车舒活一下筋骨,呼吸一下空气,便各自找马主讨价还价。女孩子都很幸运,不用亲自驱驰,都与健壮的汉子同乘一匹马,或坐在汉子前面。等到汉子们一声吆喝,马儿便兴奋地奔驰起来,远远地抛下一串小姐们惊恐的呼叫声。我也挑了一匹高头大马,准备驰骋沙场。起先,此马十分闲适地溜达,于是我便用脚踢马肚子,马儿开始轻快的踮,一上一下,颠的我很不舒服,然后马儿几乎不听我发出的指令,淌过一条小河,爬上河岸,忽然加速奔驰了起来。我连忙夹紧双腿,以防坠马,马飞奔时,上下地伏的比较流畅,人在上面好象行驶在浪尖上的船。耳边风声呼呼,景物迅速掠过身边。马儿转过一片草地,来到了一条街上。街两边是两排民房。空旷的土路上没有行人,只有我骑着马绝尘而来,这让我想起美国西部片上的侠客闯入偏僻小镇的情节。忽然马儿在一处房屋前停了下来,屋里走出父子俩,原来这里就是马儿的主人家。不愧是"老马识途"。无奈,老主人只得让儿子牵着马儿往回走。我心想,刚过了一会儿瘾就打住了,真不甘心,于是决心换一匹更爱跑的马儿骑。正寻思间,远处人群一片骚动,一骑飞驰而过,马上一位男同学大声叫着。忽然一个栽歪,由马身上摔下来。可巧脚套在蹬上,脱下不来,让马儿拖着走了十几米才停下来,大家一拥而上,探看究竟。奇迹加万幸,这位仁兄竟无大碍,然而面色铁青,大呼阿弥陀佛。而那匹烈马却停在一边,若无其视,眨着一只乌黑的大眼睛。它体格虽不大,但一身白毛,十分的精神。这时,一位老妪赶上前来,连忙向那位仁兄赔不是。
我于是上前与老妪商量,让我骑一个小时,而老人家心有余悸,连连谢绝,最后奈不住我的缠磨,她只得先让众人作证,是我执意上马,跌伤盖不负责。我飞身骑上白马。这马儿倒也会意,不听我发出任何指示,静立片刻,忽然拔腿就跑。因为是匹小马,不比刚才的大马稳健,上窜下蹦,把我颠得屁股直疼,犹如西部牛仔驯马的姿态。这小家伙身材虽小,体力颇好,连奔数里地。虽然脚下是草原,但也比不上操场平坦,有很多坑坑洼洼,还有的地方有围场的铁丝网,小白马有时直奔铁丝网而去,吓得我一惊,如果它一个疾停,我肯定会飞过去了。而它往往一个转弯,化险为夷,令我虚惊一场,从前以为骑马跟骑自行车一样安全,可是一旦上了马,才发觉没有什么像车把一样固定的物体把持,只有缰绳和马鞍可以手握。拿着马鞍吧!身体前后左右直晃,唯恐坠马。持着马鞍吧!没法控制马的方向。总之,是两难的境地。不过最后我还是决心持马的缰绳控制马的行动。终于马儿开始听我的指令,回奔人群,等我来到人群中,大家都鼓掌称赞,而我心有余悸,嘣嘣直跳,更惨的是屁股隐隐作痛。
晚上回到旅馆真是疲惫不堪,不过还是撑着让文英画了一幅肖象作为留念,虽然画得我偏走型了一些,但表情画得很传神。忙活了一天,睡觉前洗澡时才发觉,屁股上竟起了几个很可爱的小水泡。
回复
yscmusic
2004年11月02日 09:35:44
58楼
敦煌 四月二十四日

零晨,火车驶抵柳园,出站门,仰观太虚,满天星斗,银河艮天。为节约时间,星夜兼程,坐上一回空的中巴驶往敦煌市,即沙州。车抵沙洲,夜深人静,街巷空无一人,奔走好几个街区,方叩开一家旅馆入住。
回复
yscmusic
2004年11月02日 09:36:01
59楼
清早,经过半夜的休整,迅速恢复活力,迫不急待地踏上敦煌石窟的车子。车子一开出沙洲镇,便进入了沙漠地带。两边都是黄黄的一片,仅散布着一些枯黄的骆驼刺。车子向南行驶,后折向西行,这时才发现西方远处一抹暗黄色的山峦。此刻的天空也是淡淡的黄色,太阳无精打采地发着清辉。又行驶了一段时间,右手出现了一段干涸的河床,河床又宽又深,似乎表明曾经激流澎湃。溯河远望,河床被一片葱笼遮挡,树林的上方耸立出一段光影参差的悬崖,经司机指点,那便是莫高窟。
车子终于驶入防备严密的窟区,而莫高窟仍然被高大的林木遮掩,仿佛犹抱琵琶半遮面似的。而石窟上端的断崖可以看见有严重的风化,崖顶堆积着大量的黄沙。遥见崖顶艮一道铁丝网,还孤单地耸立着两座方台形土塔和哨卫岗楼。

石窟区的南面是几处不高的建筑物,西面是起伏延伸的沙丘和远方脉络虬劲的石头山。沙丘上伫立着几座土塔,或方如墩台,或圆如石笋,方形的土塔犹如一顶方方的帐篷,唯有顶部微微的隆起表明这似乎是一座墓塔。圆形的塔下面是多重亚字形的须弥座,或曰曼茶罗式的须弥座。其上是覆钵,犹如一口钟的形状,最上端是十三天的塔刹。整个圆塔比例修长,犹如雨后破土而出的竹笋,又由于历经千年风化,楞角磨灭,千洞百孔,所以远望犹如一座座白蚁之塔。两种土塔,一方一圆,一高一矮,一浑朴,一苗条,相应成趣。土塔的近旁还有一两棵枯死的树干。虽无枝叶,但其扭转的身躯,挣扎而上的姿式也颇令人回味,不禁让人联想起米开郎其罗那尊"被缚的奴隶"和"拉奥扎"。连绵的沙丘远处筋脉蜿蜒般的远山如果算是沙漠舞台的背景,这孤独的土塔与挣扎的树于便如同舞台上的角色,演绎着一出千年的沧桑剧目。
由土塔所在的高坡北望,莫高窟的部分身姿便展现在一片葱绿的林木之上,尤其是那座大佛阁,庄严地倚靠着山崖,犹如至尊的君王统治着这片荒凉。
回复
yscmusic
2004年11月02日 09:36:16
60楼
还有
回复
yscmusic
2004年11月02日 09:36:34
61楼
还有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