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微观和宏观对比李廉锟和龙驭球的结构力学教材之我见
鲁烟半岛epc
2013年01月31日 10:09:34
只看楼主

开门见山,我推荐龙老师的,不是看重名气,是自己学习两本教材后的切身体会。 微观上,龙老师的书理解更深。如结点类型,李说有刚结点,铰结点,组合结点三类,龙说只有刚结点和铰结点两类,理论上这种基础性的东西两位大家应该一致,自己大学学习时也曾经为组合结点头疼过。今天想到,细细琢磨。还是龙老师说的对。见下表:

开门见山,我推荐龙老师的,不是看重名气,是自己学习两本教材后的切身体会。
微观上,龙老师的书理解更深。如结点类型,李说有刚结点,铰结点,组合结点三类,龙说只有刚结点和铰结点两类,理论上这种基础性的东西两位大家应该一致,自己大学学习时也曾经为组合结点头疼过。今天想到,细细琢磨。还是龙老师说的对。见下表:




杆端-杆端
杆端-杆中部
杆中部-杆中部
刚结点
L形刚结点
T形刚结点
+形刚结点
铰结点
L形铰结点
T形铰结点
+形铰结点
表中的T形铰结点和+形铰结点其实就是组合结点,龙老师的书从结点的本质出发,结点,就是杆件杆件之间的连接,单个杆件无结点,结点有约束杆件和被约束杆件之分,且互相转换。李的组合结点其实就是铰结点,只不过不是杆端杆端约束罢了。

宏观上,龙的书的优势更加明显。目录编排突出虚功原理,就是精华之处。章节讲解中更是对原来本质把握更深。如位移法的讲解中,大家都知道位移法解算需要转角位移方程,李的书是给出一张表,龙的书则是将荷载作用下的杆端弯矩和支座位移下的固端弯矩分开,更能有利于学生深刻体会位移法“先紧后松”的物理过程。
另外,龙的书中的不少总结可谓经典。有助于学生将各种解法的内在联系进行串联。
鼎力推荐,李老师也不错。但是,既生瑜,何生亮。欢迎回复拍砖。
免费打赏
kkkeeeqq
2013年11月21日 13:25:30
12楼
只学过朱慈勉的教材,一个字,难!
回复
大牙
2013年11月21日 14:20:09
13楼
我强烈推荐朱慈勉的结构力学,这三个人编的我都看过。还是朱慈勉的好,最实用。龙驭球的太罗嗦,实用性不强,厚厚的2本,有些方法更本就用不上实际工程,太偏重于学术。朱慈勉早期是协助李廉锟编教材(李的教材更侧重于桥梁),后来他自己编。因为朱慈勉刚开始出道时在机械设计院搞过10年设计,又是一注,特别了解结构工程师正真需要的是什么?他编的教材只有薄薄的2小本(里面介绍的都是工程实践中最常用到的方法,删除了很多平常用不上的知识点,例如能量法),更偏重于培养良好的结构概念(即一个工程摆在你面前,你能快速的联想到他的计算简图,知道他的弯矩图,剪力图形状是什么样的,复杂的工程你也能去除次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简化为较为精准的力学模型)。
中国土木工程教育我觉得真的挺悲哀,往往太过于注重理想化,什么都让学生学,从来没有想过这个社会正真需要的是什么?你教的到底对他以后工作有没有帮助。就拿《结构力学》来说,能量法对于本科生来说意义不大,对于以后从事结构设计没有太多的帮助。到是那些力法、位移法、力矩分配发,才是我们正正需要熟练掌握的。朱慈勉能做这一点,真的很不错。
同济大学算是中国结构届最高学府,每年的结构力学考研试题也都是他出。很多高校现在都用的是他编的教材,可见他的教材还是有一定分量。
再多说几句,现在做结构设计已经第3个年头了。虽然大部分工作量又电脑完成,但是一些小的部分,还是需要我们手算的。也许有人说,我用小软件算就行了。说这话的人太让人悲哀了,真的不配叫“结构工程师”,一根悬臂梁还要借助软件算,还好意思说出口,不嫌丢人,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回头看结构力学,还是莫名的有一种情切感。有些后悔当初学生时代没有学好,工作之后抽空闲时间才恶补回来,浪费了我多少时间精力。力学功底扎实的工程师,可以很轻松的判断某一根构件的受力情况,配多少钢筋合适,有没有安全问题,根本不用上机计算,当然,这也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
回复
鲁烟半岛epc
2013年11月22日 08:15:20
14楼
jiaxiaoming520 发表于 2013-11-21 14:20 我强烈推荐朱慈勉的结构力学,这三个人编的我都看过。还是朱慈勉的好,最实用。龙驭球的太罗嗦,实用 …十分感谢你的回答!相信你如此深刻的回答必然有很深的感受作为前提的,我支持你的看法,教育和工作确实有点脱了,我工作后也是花了很多时间补原来的,你说的最后的观点我最赞同,我会看着自己手算的过程自豪不已,哈哈。力学功底是结构工程师的看家本领,而不是PKPM、CAD用得多熟。
回复
九州·河洛
2013年11月22日 08:42:32
15楼
jiaxiaoming520 发表于 2013-11-21 14:20 我强烈推荐朱慈勉的结构力学,这三个人编的我都看过。还是朱慈勉的好,最实用。龙驭球的太罗嗦,实用 …你们说的这几本我都买了也都看过,大学教材是李廉锟的。不过我倒是提议,如果觉得朱慈勉的书太难,可以先看看“朱伯钦,周竞欧、许哲明”这三个人写的《结构力学》,也是同济大学出版的,这本书非常详细,如果基础不够,可以先读读这本,有基础了再去读朱慈勉的。我个人表示,如果高中基础不好,大学的公共基础与专业基础又没有认真学,可能一下看朱慈勉的书,会深表压力的(我这么说不会有人见怪吧?)我读书那会儿,这书貌似还有出版,后来同济的教材就是朱慈勉的了。这本书似乎已经不再版了。网上找找,也许有卖。另外两本,各位都有评价,我就不多评论了。当时我们的(土建)教材是李的,桥梁的教材则是包的。两本当时在大学都看了,后来大四看了朱伯钦等人写的书,毕业后看的朱慈勉的书。写得最仔细的算是朱伯钦等人的,最言简意赅的是朱慈勉的,其余二人居中。
回复
九州·河洛
2013年11月22日 08:47:45
16楼
jiaxiaoming520 发表于 2013-11-21 14:20 我强烈推荐朱慈勉的结构力学,这三个人编的我都看过。还是朱慈勉的好,最实用。龙驭球的太罗嗦,实用 …还有,你说的部分观点我并不认同。也许你的感受是站在结构设计这个行业上来理解的。假设站在施工的角度来理解,那么结构力学这些东西学点浅浅的就可以了,也无须认真学,因为也许根本用不着啊。但高等教育并非针对个人的教育,是个广泛普及的教育,他根本不知道所学的学生以后将要从事的行业以及可能从事的工作,也不可能针对每个人写一份不一样的教材,只能把一些公共的或者专业的基础写上去。以后如果要用,自然用得着。比如能量法——你既然举了这个例子,我也举一下——如果从事理论研究工作,这个能量法还真的非掌握不可。当然,这个也许由那些从事研究工作的人来发表意见更有说服力。我只是想说,站的角度不同,观点自然不同,但以偏概全,未免妥当。不敬之处,也请多多包涵。
回复
li556671
2013年11月22日 09:01:08
17楼
十分感谢你的回答!相信你如此深刻的回答必然有很深的感受作为前提的,我支持你的看法,教育和工作确实有点脱了,我工作后也是花了很多时间补原来的,你说的最后的观点我最赞同,我会看着自己手算的过程自豪不已,哈哈。
力学功底是结构工程师的看家本领,而不是PKPM、CAD用得多熟
回复
大牙
2013年11月22日 11:53:56
18楼
九州·河洛 发表于 2013-11-22 08:42 你们说的这几本我都买了也都看过,大学教材是李廉锟的。不过我倒是提议,如果觉得朱慈勉的书太难,可以先 …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前辈应该是同济大学毕业的,“朱伯钦,周竞欧、许哲明”这三个人写的《结构力学》据我了解,只有同济大学才用…
回复
九州·河洛
2013年11月22日 12:02:12
19楼
我希望我是,很遗憾我不是。

同济大学永远是我心目中最好的学校。

我想,也许我还有机会。

共勉~
回复
大牙
2013年11月22日 12:07:20
20楼
九州·河洛 发表于 2013-11-22 08:47 还有,你说的部分观点我并不认同。也许你的感受是站在结构设计这个行业上来理解的。假设站在施工的角度 …言之有理,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的方向也不同,受教了…看来我的思维模式现在开始慢慢固化了,呵呵…
回复
wangqipeng823
2013年11月22日 20:06:58
21楼
都是大牛:):):):):):)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