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xiejinda1989 于 2013-4-25 09:47 编辑 最近桥梁坍塌事故可谓层出不穷,咱们做路桥的总归是能把原因分析出个一二来,就拿哈尔滨明阳滩大桥说一说,新闻说是塌落,但我觉得倾覆这个词更合适。虽然没有详细的资料,但是图片上很多信息还是可以捕捉的。 先说几个问题:第一,倾覆桥梁部分桥梁采用变截面箱梁设计第二,桥墩很窄第三,B点,也就是支座设计很吊诡
本帖最后由 xiejinda1989 于 2013-4-25 09:47 编辑
最近桥梁坍塌事故可谓层出不穷,咱们做路桥的总归是能把原因分析出个一二来,就拿哈尔滨明阳滩大桥说一说,新闻说是塌落,但我觉得倾覆这个词更合适。虽然没有详细的资料,但是图片上很多信息还是可以捕捉的。
先说几个问题:
第一,倾覆桥梁部分桥梁采用变截面箱梁设计
第二,桥墩很窄
第三,B点,也就是支座设计很吊诡
第四,C桥墩在强大的水平推力下只是倾斜
第五,上部结构倾覆后没有断裂或者其他破坏
从这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路面分布在桥墩的两侧,也就是说,汽车正常行驶,都会在桥的一侧产生压力,让桥倾覆。事实上,桥梁倾覆时,就是四两车同时行驶在外侧。
回过头来看支座设计,这里的支座应该是固定支座或者刚节点,但是我实在看不懂这个节点是如何设计的,除了横向约束很明显,纵向约束和抗扭转的约束完全看不出。
还是上面那张图片,桥墩顶的右侧,有明显的破坏痕迹,可惜没有近照。据我推测,应该是因为局部压力过大造成破坏,然后桥梁才倾覆,这个破坏应该是关键所在
通过以上几张图片的细节,我们可以还原下事故的经过:
首先是四辆车上桥,而且都沿着桥梁的外侧行驶,对桥梁外侧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压力传递到桥墩,桥墩的瞬时受力情况如下:
蓝色的部分因为承受了过大的压应力,于是产生了局部破坏。而破坏的地方正好是约束所在,因此,桥梁在失去一个约束的情况下发生了倾覆。
简单来说就是桥墩的一个角被压坏了,然后桥就沿着那个角滑了下去。
然后我们来看看责任应该有谁来承担:
是超载?是施工?是设计?还是甲方?
看第一张图,总结出来的两个信息:C桥墩在强大的水平推力下只是倾斜,上部结构倾覆后没有断裂或者其他破坏。从这两点来看,施工的质量还是很靠谱的,上部结构和桥墩的质量很好,说明施工控制不差,施工水平很高,从下面的图中可以看到,钢筋都经过除锈处理,这个细节也说明施工方还是很有实力的。这座桥在建成后曾申请鲁班奖,这说明施工质量应该是靠谱的。
然后再来看看设计,我做过变截面箱梁桥的设计,关于这个桥墩,我真的只能用惊叹号来表示,太窄了!桥面车道分布在桥墩两侧,这是相当不合理的!我想文科生都应该知道,我下面画的东东很不安全:
设计院应该不会出这种低级错误,所以我对甲方表示质疑。
此外,设计院即便是做了这种设计,毫无疑问应该做了抗倾覆的验算,可惜,我看不到设计资料。不过,抗倾覆验算应该是通过。
如果设计时,验算通过了,那么就说明是车辆超载造成的,如果设计存在漏洞,就说明是设计院承担责任。如果哪天新闻说是车辆超载造成的原因,大家别急着喷,因为确实有很大可能是超载。
有人一定会问,为什么在设计的时候不考虑超载的情况呢?其实为超载提高桥梁的安全等级,这是相当划不来的,因为车辆对桥梁的作用是动荷载,桥梁在动荷载作用下会产生疲劳,车辆自重越大,桥梁就越疲劳,比如轴载100KN的汽车给桥梁产生的疲劳是1,那么轴载200KN给桥梁产生的疲劳是轴载100KN的成千上万倍,所以与其让桥梁去适应超载车,不如让车来适应桥梁。
桥面没有丝毫裂纹
几辆货车
最后一张,其实自锚式悬索桥这种新颖结构还是很美观的。
![1.jpg](//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2.jpg](//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3.jpg](//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4.jpg](//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5.jpg](//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6.jpg](//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7.jpg](//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8.jpg](//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9.jpg](//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10.jpg](//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11.jpg](//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12.jpg](//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13.jpg](//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22楼
谁说没有盖梁的呢
回复
23楼
比较同意11#的观点,在桥梁的设计时应该考虑到今后车辆的发展,即使每辆车都不超载,这么大的车多来几辆估计这样的桥也是吃不消的,即使是设计问题估计也是业主方催出来的
回复
24楼
技术贴,值得推敲和学习
回复
25楼
楼主对于桥梁倾覆的原因分析的十分在理。我觉得还是设计在桥墩形式上缺乏考虑,如果桥面是单车道的用独柱墩合理点,这座桥的桥面是两车道,就不应该用独柱墩。
回复
26楼
本帖最后由 wwei98 于 2013-5-17 23:15 编辑 pyt9527 发表于 2013-5-10 23:16 各位前辈,各位同仁这座桥,小弟也有自己的一些观点。首先对LZ说的倾覆二字我所有保留,所谓外行看热闹, …不是专家没提到,是你理解有误。对于这种桥,抗倾覆验算中就包括在倾覆力矩作用下,盖梁强度问题,其中盖梁悬臂段的强度复核也就是这个目的。至于交接墩盖梁强度计算,是考虑前后两联还是前后两跨作用,那都有个前提,就是在规范的荷载情况下,而且按结构力学来说,连续梁边墩所受支反力肯定比你把单独一跨拿出来作为简支梁计算的支反力要小,这样算应该是更保守了
回复
27楼
bthz9519 发表于 2013-5-7 10:21 理论必须结合实际,如果目前超载是客观存在的,设计时还死抱着规范,实在是太教条了。现在设计人员不求有功 …说的简单,但现实不是你说的那么简单。每个项目都有投资额度限制,你考虑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桥,多出来的造价难道要设计院出?即使你按高于规范标准设计的桥的造价仍在控制造价范围内,那也过不了评审这一关。专家会问你能用25的钢筋,为什么你要用同样根数的28的钢筋?你是在浪费业主的钱? 再说这个实际车流量、荷载是什么样,你是怎么确定下来的?你能说的清楚吗?国外是可以这样设计,但人家那前期是经过长期系统的实际调查,有详细的数据分析做基础,这其中花费的精力不是你说的那么简单。是否应考虑车流量后期发展的事情,那是业主的事情,不是设计院该考虑的,业主没这方面要求,设计院就无权擅自提高设计等级。
回复
28楼
土木男 发表于 2013-5-17 22:38 不是专家没提到,是你理解有误。对于这种桥,抗倾覆验算中就包括在倾覆力矩作用下,盖梁强度问题,其中盖 …我理解是这样的,在倾覆的情况下。盖梁强度应该考虑整联的作用。如果要按照规范荷载,桥也就不会侧翻了。
回复
29楼
pyt9527 发表于 2013-5-21 11:03 我理解是这样的,在倾覆的情况下。盖梁强度应该考虑整联的作用。如果要按照规范荷载,桥也就不会侧翻了 …我不知道你所在的单位是怎么设计的。但据我了解的情况是:我所在单位,和平时聊天了解到的一些同学所在的单位,在计算盖梁时,一般情况下(即每个墩上均有盖梁)只取前后各一跨来计算盖梁,但如果像帖子中这种形式的连续梁中有独柱墩的情况,肯定是取前后两联计算,特别是抗倾覆,这是显而易见的,做设计的人应该都清楚。 至于说按照规范考虑前后联计算盖梁,就不会侧翻,实在不敢苟同,超载近300%,就是设计荷载的4倍,哪个设计院有这个权力敢把安全系数提高到这个等级?
回复
30楼
fyk905 发表于 2013-4-28 16:17 实在是不敢苟同楼主关于桥墩的分析,这种独柱墩在匝道桥中很常见,而且设计中本身也不是靠独柱墩来抗扭、抗倾 …2012新规范中出现了独柱墩抗倾覆验算的具体公式。但是我又有一些疑惑!我也发帖子了,但是没人回复。看到你评价阳明滩大桥,想必是高手!求救!!!!http://bbs.co188.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668145这是我发的帖子这个规范中RGi指的是所有支座的支反力和吗?还是只是支座4,5-1,5-2的支反力的和呢?我按所有支反力的和计算算得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差出好多,按后者算与实际相差不多!请高手指点!急急急
回复
31楼
应该是施工,设计,业主,及车辆超载合伙将其搞翻的,不要只看桥面板完好,就认为施工质量好,现在施工都是分包,路面与其它的不是一家施工单位,桥面板好,只能说明桥面板施工质量好,并不能说明其它问题,但也不能说明施工质量差,要有证据,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