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qgymei 于 2013-9-9 22:23 编辑 说真心话,老朱出题的风格对设计院的同仁是很有竞争力的,比如:补桩的那题,没有搞过设计的看了题目可能就懵了,再比如今年剪力墙布多了,要你删除一部分,没有搞过设计的哪有什么头绪!说真心话,我们这些苦逼设计师平时忙得要命,房贷,孩子这些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你在设计院高强度工作一天了,回家就想睡觉,就算强迫自己看书,也是效率低下!!你哪有那么多时间去和那些研究生、博士生、大学老师这些有大把时间但是没有设计经验的去拼时间做题呢?他们天天在自习室,一天十几个小时,连着几个月,请问如果不出与设计有关的题目我们的胜率又有几何?!
本帖最后由 qgymei 于 2013-9-9 22:23 编辑
说真心话,老朱出题的风格对设计院的同仁是很有竞争力的,比如:补桩的那题,没有搞过设计的看了题目可能就懵了,再比如今年剪力墙布多了,要你删除一部分,没有搞过设计的哪有什么头绪!
说真心话,我们这些苦逼设计师平时忙得要命,房贷,孩子这些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你在设计院高强度工作一天了,回家就想睡觉,就算强迫自己看书,也是效率低下!!你哪有那么多时间去和那些研究生、博士生、大学老师这些有大把时间但是没有设计经验的去拼时间做题呢?他们天天在自习室,一天十几个小时,连着几个月,请问如果不出与设计有关的题目我们的胜率又有几何?!
所以,谁都可以骂老朱,但是设计院的同仁不行,关键是我们平时要把设计和规范结合紧密,这样工作的时候就等于在练习考题。
有的人可能说老朱有些附录的题不应该考,在下有几点愚见:
1、考注册不一定要所有的题目都会做,我就有个同事只做了50道题,就通过了,不会的干脆就不做,把会做的确保做对。
2、注册喜欢考附录和注解,这不是老朱的专利,以前也很疯狂。
3、既然知道注册考附录,那么作为考试,就有必要看一下附录,而且考附录一般都很直白,你只要搞清楚参数的含义一般就能得分,如果你平时完全不看,考试的时候肯定心慌。
最后,预祝设计院的同仁今年好运!!!
25楼
虽然我今年没考,但是作为搞结构设计者我力挺朱总的出题思路,明年努力备考注册!
回复
26楼
设计院的路过,顶一下!
回复
27楼
建筑这个行业不应该有混混,支持朱总
回复
28楼
考试最主要考的是 实力 希望没考上的同行继续努力
回复
29楼
顶死你,天马行空的出题方式终究要将注册结构带上不归路,期待某人的下课。
回复
30楼
huzhentao7523 发表于 2013-9-22 09:57 顶死你,天马行空的出题方式终究要将注册结构带上不归路,期待某人的下课。只有施岚青这样的培训机构才会要找什么出题规律,只有那些靠题海战术的人才会要找出题规律!作为设计院的我坚决支持楼主!
回复
31楼
施岚青的书早在2011年都已经落伍了,我在2012已经看穿了,完全放弃了。朱的出题方式已经变成了游击战争,背离结构设计的主体思想。楼主和fjef410 根本就是一个愤青,是否你们已经拿到证了,准备和他们一起关门造车呢。
回复
32楼
设计院的坚决支持楼主!
回复
33楼
我也是设计院的,我认真复习了大半年,我怎么开心不起来呢。
在我看来,就今年的题目而言,还能支持朱炳寅的都是在说风凉话话。
说风凉话话的人分了这么几类
1、早些年题目简单时已经通过的人。属于自己一上车就要喊着要司机关门。
2、压根没有认真复习,纯粹去考场打酱油的人,这类人占了大多数。你问他今年难不难,他压根就感觉不出来,难吧简单吧,反正都不会!
出了结合实际的题目,真的有利于设计院工作的人吗?我可没感受到。
朱真正的意思是:
光靠题海考试是不行的。应该既要题海,又要天马行空!
上午的计算量那么大,你不上题海?门都没有。
下午又180度转弯,让上题海的人一道题都没法把握住。
现在的考试范围太大,你说,这种考试怎么复习,感觉今后的复习已经没了方向了。
考试难,我不怕。今年通过不了,我也不怕。
但我最心痛的是大半年的复习付之东流,做了大量的题,一点用都没有,考场出来跟没复习的人一个样子。
我就说一句,这种考试要怎么复习!
回复
34楼
我觉得老朱出的题很有特点,做设计的不一定能过,但不做设计还想通过的几率会趋近于0.0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