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世纪前至后期的外国建筑
作者:三文学社
在中世纪,火热的信仰将所有思想、智慧、行动都集中于一体。艺术家竭力使自己的创作更高地耸立于天空,恭敬地举起自己祈祷的手。狭窄的窗户、柱子、拱顶都无止境地伸向高空;尖顶几乎成网状花纹、晶莹剔透。辉煌的教堂在人们平凡的住宅面前曾是如此宏伟。
一、欧洲
欧洲贪婪地捕捉一切文明,吸收古代希腊、罗马、拜占庭的奇迹。米兰大教堂、科隆大教堂、斯特拉斯堡大教堂都证实了这个奇迹。
1、哥特式建筑:在中世纪即将结束时形成。它从阿拉伯建筑里借用了装饰的华美和轻巧的艺术,像基督教那样广阔而神圣:整齐的结构高耸于头上的拱顶群,巨大、狭小的窗户具有数不清的形状,雕饰的轻柔蛛丝以其网状缠绕它,从台阶直到天顶。巨大而美观,华丽而纯朴,笨重而轻巧。哥特式建筑的全部完美和宏伟都体现在科隆教堂里。它给了艺术家更广阔的天地,使他们更活泼、更炽热地奔向高度。我可以这样说:线条间隔紧凑的哥特式建筑是飞于整个建筑史上的雄鹰。
2、拜占庭建筑:它是欧亚文化的杂交体,当拜占庭人被伊斯兰教徒占据自己奢靡的首都后,他们便竭力将多神教的圆柱和圆顶运用于基督教:向上凸起的园顶、整齐的线条、奇特的三角墙。可是我却更喜欢古希腊罗马的圆顶,他凝结着亚历山大希腊人的华美趣味,而后经过享乐与利己主义的世纪,在富丽堂皇的澡堂中仍四处可见这种体现时代奢华的圆顶。我也可以这样说:圆顶的形态巨大如苍穹,它托起了整个建筑的庞大躯壳。在叙利亚和安蒂奥克,集典雅与和谐的圆顶带给了二座城市丰富的旅游资源。
3、希腊式建筑:作为欧洲文明摇篮的希腊拥有古老而风韵犹存的建筑体系:回廊式的底部构造、欧洲廊柱的鼻祖--多拉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和科林斯柱式。随着中世纪文化的杂会纷呈,复杂的、雕有叶片花纹的科林斯柱式逐渐取代了平整的多拉克柱式。视觉纤差法被广泛应用与廊柱的造型。讲究古典美、弧线美的风尚越趋越烈,倍受推崇。可以说,希腊式柱式是集神话的奇幻与人类的辉煌,集古典的华美与文化的韵味于一身的欧洲建筑的典范。雅典卫城的废墟,至今都像断臂维纳斯般成为美的焦点。
二、亚洲
东方的建筑风格与西方截然不同。它更喜欢向宽度与广度进展。宽阔而繁复的雕饰装点着它的脸,精细的清真寺从四面八方飞来。富有神秘色彩的文化在建筑中贯穿始终。
1、印度建筑:印度风格的鲜明特点--金字塔式或圆锥形的向上伸展。如庞大、雄伟的特立琴古尔寺庙。金字塔向上的层面逐渐缩小,园顶上的圆柱仿佛踩在另一面上,使它看起来如此笨重。相反,库特布米尔陵就显得端庄美好。它保持着典雅与纯朴,体现着艺术家无限的壮丽想象。印度的建筑不受任何规律束缚,是古老的宗教与时代的冲动和叠嶂。每一座建筑都有自己的宗旨,自己的语言。我觉得,这似乎与充盈印度的各类宗教有关。
2、阿拉伯建筑:阿拉伯人喜欢大自然的一切。他们用花草建成自己的住处。雕饰花纹的圆柱以郁金香为柱冠,在柱身刻上勿忘草和四瓣花环,甚至用玫瑰花作为形状。用棕榈树枝组成的走廊饰品使生活看起来那么五彩缤纷,非凡华丽。我惊叹于阿拉伯人如此懂得享受生活,他们的建筑就是为了平静、明亮的生活。
我曾梦想这样的场景:周围有阴森高耸的哥特式建筑,满载华丽饰物的东方建筑,比例匀称的希腊建筑。既看到了轻轻鼓起的乳白色园顶,又看到了通向宗教的天顶。东方法冠、意大利平顶屋、佛拉芝几何高顶、四方形金字塔。各种世界风格的建筑在此荟萃。
建筑是宗教、文化的具体表现,是人文、艺术的瑰宝,从建筑的世界里,我们能看到人类文明的历史轨迹,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在中世纪的辉煌灿烂中,建筑就是其间的璀璨明珠!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