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开始从事污水处理工艺运行,对运行参数SV30(30min污泥沉降比)产生了两点疑问,向行家请教:1、书上说正常的活性污泥在静沉30min后已接近它的最大密度,在之后1-2h内泥水界面不再下降,但我在做好SV30后继续观察发现泥水界面在之后2h内下降明显(污泥浓度约6g/L,SVI30=78%,SVI60=60%,SVI120=45%,其它浓度亦有相似情况,工艺为三槽氧化沟,活性污泥状态应该正常,这可以从出水和沟面状况看得出),这该如何解释呢?2、我对同一泥水混合液分别用100ml量筒和1000ml量筒做SV30,发现结果大不相同,同一氧化沟槽内其差异变化不大,不同沟槽内其差异各不相同,有的是100ml量筒做的值比1000ml量筒做的值大(差值可达30),有的相反,有的接近(猜测可能跟污泥状态,曝气程度及MLSS值有关),那么哪一个更科学呢?书上说SV既可以用100ml量筒,也可以用1000ml量筒做的,那么其值应该相近才对,实际为何差别那么大,且没什么关联性,或者说规律?
近来开始从事污水处理工艺运行,对运行参数SV30(30min污泥沉降比)产生了两点疑问,向行家请教:1、书上说正常的活性污泥在静沉30min后已接近它的最大密度,在之后1-2h内泥水界面不再下降,但我在做好SV30后继续观察发现泥水界面在之后2h内下降明显(污泥浓度约6g/L,SVI30=78%,SVI60=60%,SVI120=45%,其它浓度亦有相似情况,工艺为三槽氧化沟,活性污泥状态应该正常,这可以从出水和沟面状况看得出),这该如何解释呢?2、我对同一泥水混合液分别用100ml量筒和1000ml量筒做SV30,发现结果大不相同,同一氧化沟槽内其差异变化不大,不同沟槽内其差异各不相同,有的是100ml量筒做的值比1000ml量筒做的值大(差值可达30),有的相反,有的接近(猜测可能跟污泥状态,曝气程度及MLSS值有关),那么哪一个更科学呢?书上说SV既可以用100ml量筒,也可以用1000ml量筒做的,那么其值应该相近才对,实际为何差别那么大,且没什么关联性,或者说规律?
12楼
我觉得要有代表性的SV30应该是多点混合的。至书上说的30分钟后接近最大密度,但你做的两个小时后仍有下降,我也有遇过。污泥浓度有6000,我分析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混合泥样中不可分解的固体物太多,二是取样时水中的气体较多。(当然我的是有曝气的)
回复
13楼
关注……收藏:hug: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