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jdchome123 于 2013-11-16 13:47 编辑 1,剪力墙边缘构件纵筋间距定为多少合适,150,200,300?2,筏板基础地下室侧壁挡土墙,筏版厚度较小,挡土墙厚的情况下,挡土墙基础如何计算?用墙下条基合理?3,筏版基础外挑长度如何确定?依据?4,框架结构,地梁如何建模合理?地梁层平面全开洞,平面内刚度能起到分层的作用?柱与土接触面积较小,嵌固作用到底如何?
本帖最后由 jdchome123 于 2013-11-16 13:47 编辑
1,剪力墙边缘构件纵筋间距定为多少合适,150,200,300?
2,筏板基础地下室侧壁挡土墙,筏版厚度较小,挡土墙厚的情况下,挡土墙基础如何计算?用墙下条基合理?
3,筏版基础外挑长度如何确定?依据?
4,框架结构,地梁如何建模合理?地梁层平面全开洞,平面内刚度能起到分层的作用?柱与土接触面积较小,嵌固作用到底如何?
5,筏版基础,持力层左右两侧不一致,沉降如何计算,乳垫层和设封的措施外还有什么加强措施?
6,加强区部位,除最底部外存在轴压比大于设置约束构件的要求,是否嵌固端以上加强区及以上一层全设置约束构件?
7,筏板基础抗冲切没有适用公式,实际工程中该如何把握,如若地质较好,筏板取薄,局部墙肢下加厚,此种情况该如何计算,采用墙下条基和筏板结合的形式?即筏板配筋,然后局部加厚位置以墙下条基验算截面,根据条基配筋附加钢筋?
8,筏板基础配筋时,两种形式,其一,采用软件分区域均匀配筋,其二采用构造拉通,局部附加钢筋,局部附加的定位如何确定?是否考虑墙肢支座?
9,剪力墙高层设缝结构,地下部分连接,地上部分设多塔,此为模型一,配筋采用两侧分开建模还是按整体设多塔建模?
10,部分200厚填充墙,墙下不设置梁,板内附加筋的方法以及计算方法或依据?
11,框架或剪力墙结构,一端与墙连接,一端与与他垂直梁连接,软件默认KL和XL,此种情况如何在模型里考虑和调整比较合理?
希望大家踊跃回答上述问题您设计院的做法,稍后奉上我的理解和后续的问题。
12楼
我只有自己的理解,答案大家之中,我只是想找到答案,讨论得到更好的
回复
13楼
本帖最后由 jiaxiaoming520 于 2013-11-15 19:19 编辑
1,剪力墙边缘构件纵筋间距定为多少合适,150,200,300?
答案:剪力墙边缘构件纵筋间距一般取值为100、150、200.详见《全国民用技术措施-混凝土结构》剪力墙部分。国标图集《12G101-4》里面也有相关建议。
2,筏板基础地下室侧壁挡土墙,筏版厚度较小,挡土墙厚的情况下,挡土墙基础如何计算?用墙下条基合理?
答案:高层采用筏板基础厚度最小也得取400吧。如果是外扩地下室,挡土墙厚度较大,你又采用墙下条形基础。墙下条基厚度至少为挡土墙厚度的1.5倍,条基下部受力纵筋应与挡土墙配筋相匹配。(满足挡土墙下作为刚接的假设条件)
3,筏版基础外挑长度如何确定?依据?
答案:《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第四版),《广东高规补充2013》提到:挑出长度宜为板厚的1~1.5倍。(平衡弯矩、抗浮)。当然,不挑也可以(方便建筑防水做法)。
4,框架结构,地梁如何建模合理?地梁层平面全开洞,平面内刚度能起到分层的作用?柱与土接触面积较小,嵌固作用到底如何?
答案:因院而异,在pkpm上部结构建入(可以真实反应位移,但需包络柱配筋)。不建入,嵌固端从基础拉梁顶部算起(方便简洁,一般截面构造按“北京细则执行”即可满足)
5,筏版基础,持力层左右两侧不一致,沉降如何计算,乳垫层和设封的措施外还有什么加强措施?
答案:沉降不用太过于关注,建研院朱春明pkpm培训时说:实际沉降与计算沉降误差在50%以内都是大师级别的人才能做到。当地实际沉降经验很重要,岩土太复杂,软件算不清。
6,加强区部位,除最底部外存在轴压比大于设置约束构件的要求,是否嵌固端以上加强区及以上一层全设置约束构件?
答案:地下室顶板作为强固端,顶板加强区及以上一层范围内:轴压比大于规范值(约束边缘构件),轴压比小于规范值(构造边缘构件),各构件依据轴压比而定(即反应延性)。同时,地下一层设置同地上一层。地下二层可以全部为设置构造边缘构件。(朱炳寅已明确此概念)
回复
14楼
jiaxiaoming520 发表于 2013-11-15 19:17 1,剪力墙边缘构件纵筋间距定为多少合适,150,200,300?答案:剪力墙边缘构件纵筋间距一般取值为100、150 …感谢回复
回复
15楼
1,宜取150,200.规范规定特殊部位如山墙,如伐板基础以上墙体纵筋间距不大于200,自然边缘构建纵筋应该满足,其次间距小对于高度较高的高层,体积配箍率更易满足,而对于小高层的构造边缘构建来说小间距的纵筋将超出构造配筋面积不少,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技术措施给出了规定,只是这本资料没有效力
2,宜用墙下条基复核截面和配筋
3,除抗浮,重心校核,平衡弯矩外,可参考相关规定,感谢楼上给予规定出处
4,此处比较有争议,每个院有不同处理办法,模型1,嵌固端放基础顶,不建地梁层。模型2,嵌固端放基础顶,建地梁层。模型3,嵌固端放地平,建地梁。三个模型包络设计。模型1底层通常会形成薄弱层,而23模型,基本形成短柱。
5,基础本来就是算不准的东西,软件准确度有多少官方也说不清,所以经验做法相对于软件还可信些,根据地区相关数值。本问题,首先演算地基变形下导致结构倾斜值的问题,各自计算沉降,取不利倾斜距离,计算倾斜值来满足规范要求,至于加强措施未知。
6,存在一层轴压比大于设置边缘构建要求的构建应全设置约束,而不仅是底层
回复
16楼
继续顶
回复
17楼
不错的总结,学习了。。。
回复
18楼
jiaxiaoming520 发表于 2013-11-15 19:17 1,剪力墙边缘构件纵筋间距定为多少合适,150,200,300?答案:剪力墙边缘构件纵筋间距一般取值为100、150 …同意,有条理有依据。
回复
19楼
谢谢楼主的资料,学习了啊。
回复
20楼
每日一顶
回复
21楼
每日一顶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