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jdchome123 于 2013-11-16 13:47 编辑 1,剪力墙边缘构件纵筋间距定为多少合适,150,200,300?2,筏板基础地下室侧壁挡土墙,筏版厚度较小,挡土墙厚的情况下,挡土墙基础如何计算?用墙下条基合理?3,筏版基础外挑长度如何确定?依据?4,框架结构,地梁如何建模合理?地梁层平面全开洞,平面内刚度能起到分层的作用?柱与土接触面积较小,嵌固作用到底如何?
本帖最后由 jdchome123 于 2013-11-16 13:47 编辑
1,剪力墙边缘构件纵筋间距定为多少合适,150,200,300?
2,筏板基础地下室侧壁挡土墙,筏版厚度较小,挡土墙厚的情况下,挡土墙基础如何计算?用墙下条基合理?
3,筏版基础外挑长度如何确定?依据?
4,框架结构,地梁如何建模合理?地梁层平面全开洞,平面内刚度能起到分层的作用?柱与土接触面积较小,嵌固作用到底如何?
5,筏版基础,持力层左右两侧不一致,沉降如何计算,乳垫层和设封的措施外还有什么加强措施?
6,加强区部位,除最底部外存在轴压比大于设置约束构件的要求,是否嵌固端以上加强区及以上一层全设置约束构件?
7,筏板基础抗冲切没有适用公式,实际工程中该如何把握,如若地质较好,筏板取薄,局部墙肢下加厚,此种情况该如何计算,采用墙下条基和筏板结合的形式?即筏板配筋,然后局部加厚位置以墙下条基验算截面,根据条基配筋附加钢筋?
8,筏板基础配筋时,两种形式,其一,采用软件分区域均匀配筋,其二采用构造拉通,局部附加钢筋,局部附加的定位如何确定?是否考虑墙肢支座?
9,剪力墙高层设缝结构,地下部分连接,地上部分设多塔,此为模型一,配筋采用两侧分开建模还是按整体设多塔建模?
10,部分200厚填充墙,墙下不设置梁,板内附加筋的方法以及计算方法或依据?
11,框架或剪力墙结构,一端与墙连接,一端与与他垂直梁连接,软件默认KL和XL,此种情况如何在模型里考虑和调整比较合理?
希望大家踊跃回答上述问题您设计院的做法,稍后奉上我的理解和后续的问题。
42楼
学习下。。。。
回复
43楼
jdchome123 发表于 2013-11-18 13:05 地梁是有,不过本层没有板,是否起到分层作用这不好说啊,没有找到明确的答案你建进去也开洞,实际施工也是那样,这就是真实情况,建了地梁那层,上面那层的计算高度就减小了,实际和模型完全对应,施工也这样施工,我想应该没问题吧!
回复
44楼
美日一顶。。。。。
回复
45楼
7.应该说的是墙对筏板的冲切吧!按照梁阀的公司取值即可。
8.我喜欢拉通布置方法 ,个人习惯。附加筋就是土压力及自重共同引起的附加弯矩和板的钢筋平衡,理解为两个钢柱节点即可。
9.以分塔为上部为计算依据,基础为整体计算,但是疑惑的是本人页眉搞到依据。
10.这个理解为局部暗梁,或板带,等等吧,附加的钢筋放在板底用单筋梁计算。本人对出此办法的人表示不信任,我自己的办法是最好是加大板厚及做梁。
11.满足锚固则KL 不满足则XL
回复
46楼
6,加强区部位,除最底部外存在轴压比大于设置约束构件的要求,是否嵌固端以上加强区及以上一层全设置约束构件?要吧。。
回复
47楼
步骤详细,很有意义
回复
48楼
楼主有心人啊。适合做结构
回复
49楼
谢谢楼主分享学习
回复
50楼
7,筏板基础抗冲切没有适用公式,实际工程中该如何把握,如若地质较好,筏板取薄,局部墙肢下加厚,此种情况该如何计算,采用墙下条基和筏板结合的形式?即筏板配筋,然后局部加厚位置以墙下条基验算截面,根据条基配筋附加钢筋?
答案:《地基规范》只给柱冲切、和内筒冲切公式,并没有给出剪力墙冲切公式(柱子冲切没有问题,剪力墙就更安全了)。pkpm软件给出的冲切只能用于参考,是一种简化算法。一般情况下,小墙肢(如异形柱、一字墙)和剪力墙围成的内筒冲切满足即:结构安全。如果是纯剪结构,有一种经验说法(即1层=50cm),筏板取此厚度一般都能满足冲切要求。例如:11层纯剪筏板600~800厚,26层纯剪筏板1600~1800厚。如果是框剪,另当别论,可采用局部加厚,设柱墩等。如果是剪力墙,还可以把剪力墙与筏板接触的沿剪力墙一定高度范围内墙体加厚(例如,剪力墙厚度300,那么一定高度范围内剪力墙厚度改为500.那么冲切既满足,当然这主要依靠构造)。
8,筏板基础配筋时,两种形式,其一,采用软件分区域均匀配筋,其二采用构造拉通,局部附加钢筋,局部附加的定位如何确定?是否考虑墙肢支座?
答案:一般情况下筏板配筋都是双层双向拉通,局部附加钢筋即可。筏板厚度取的合适,90%以上都是构造配筋。如果局部地区算出的配筋极大,可以不用理会(内力磨合不均匀,有限元通病)。附加钢筋我认为不用考虑墙肢支座,因为筏板有限元计算时是依据网格划分而成。那个区域方格不满足,附加哪个区域即可。附加钢筋是依附于双层双向钢筋网片上,是对局部应力不满足的一种补充,所应用的是厚板理论,不同与我们日常见到的薄板。
9,剪力墙高层设缝结构,地下部分连接,地上部分设多塔,此为模型一,配筋采用两侧分开建模还是按整体设多塔建模?
答案:要看你地下室顶板能不能作为嵌固端。如能嵌固,分开建模分开算。不能嵌固,要整体建模定义多塔和分开建模两者包络设计。现在抗震观念是能具备嵌固条件,则一定要嵌固。
10,部分200厚填充墙,墙下不设置梁,板内附加筋的方法以及计算方法或依据?
答案:沿墙长方向设置2根16的钢筋。但现在很多人不这么搞了(原因:隔墙位置不一定落到你附加钢筋上)。一般墙长不超过3.5m,高度不超过3m,墙下才不设置梁。墙体荷载平摊到板上(板的富裕承载力很大的)。处理办法是墙厚加厚(100隔墙搞个120厚的板。200隔墙搞个150厚的板),板双层双向拉通即可(提高板的整体配筋率)。
11,框架或剪力墙结构,一端与墙连接,一端与与他垂直梁连接,软件默认KL和XL,此种情况如何在模型里考虑和调整比较合理?
答案:不要管软件,要看弯矩图。如果梁的跨度小,弯矩图符合悬臂梁的特征,那就是是悬臂梁(采取相应措施)。同样,如果梁的跨度大,弯矩图符合一端固结,一端简支。那就是框架梁。
回复
51楼
很好啊 值得学习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