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路面雨水口布置距离的相关问题
zrdfff
zrdfff Lv.4
2013年11月27日 11:54:43
只看楼主

本帖最后由 苏丶浅忆 于 2013-11-27 14:13 编辑 影响雨水口设置间距的多种因素,经过计算得出雨水口的最佳间距随道路红线宽度的变化而变化。   1 雨水管渠系统时由雨水口、雨水管渠、检查井、出水口等构筑物所组成的一整套工程设施,雨水管渠系统的任务就是及时地汇集并排除暴雨形成的地面径流,保障城市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生活生产的正常秩序。   雨水口是在雨水管渠系统中收集雨水的构筑物

本帖最后由 苏丶浅忆 于 2013-11-27 14:13 编辑

影响雨水口设置间距的多种因素,经过计算得出雨水口的最佳间距随道路红线宽度的变化而变化。

  1 雨水管渠系统时由雨水口、雨水管渠、检查井、出水口等构筑物所组成的一整套工程设施,雨水管渠系统的任务就是及时地汇集并排除暴雨形成的地面径流,保障城市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生活生产的正常秩序。

  雨水口是在雨水管渠系统中收集雨水的构筑物,一般应设在交叉路口、路面最低点以及道路路牙边每隔一定距离处。其使命为及时地将路面雨水收集并排入雨水管渠内。

  雨水口的构造包括进水箅、井筒和连接管3个部分。

  2 雨水口设计间距计算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97)中说明:雨水口的型式、数量和布置,应按汇水面积所产生的流量、雨水口的泄水能力及道路型式确定,雨水口间距宜为25~50m。雨水口设计多了,造成浪费的同时影响道路的美观;雨水口设计少了,达不到及时收集路面雨水的效果,雨水口设计间距根据道路参数的不同而不同,经过计算来确定。

  (1)雨水口泄水能力

  雨水口的泄水能力与道路的坡度,雨水口型式、箅前水深等因素有关,但一般泄水能力如下:
1.jpg

   (2)以道路为双面坡,道路两侧设置平箅式单箅雨水口为例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Q=qψF
  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L/s)
   q-雨水暴雨强度(L/s·ha)
   ψ-径流系数 (取0.9)
   F-汇水面积(ha)
  
  徐州市的暴雨强度公式为:
   P-----设计重现期,取1年
   t-----设计降雨历时。t=t1+mt2,t1为地面集水时间(min);m为折减系数,暗管折减系数m=2.0,明渠折减系数m=1.2;t2为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对于雨水口来说,t2为0。即t=t1。

  两个雨水口间距30m,地面雨水流速取0.5mls,则t=1min,(地面集水时间t2≥t1,道路设计中,道路纵坡通常小于道路横坡,v1≥v2)

  计算如下:
   Q=qψF
=340×0.9×F=40(L/s)
   则F=0.1307(ha)=1307m2 道路宽度为F/30=43.6m
   结论,道路红线宽度40m左右的雨水口间距宜为30m左右。

  如图:
2.jpg


3 结论:

  雨水口之间的最佳宽度是随着道路设计坡度、红线宽度、雨水口型式等因素变化而变化的。如果忽略道路坡度对雨水口间距的影响,雨水口型式选定的条件下,不同道路宽度的最佳雨水口间距是不同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然,如果道路坡度很大(大于2.5%),坡道有很短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雨水口,可在道路的最低点设计双箅或多箅雨水口来达到收水的效果。

  当然,不同地区的设计人员的设计思路、设计习惯是不同的,地域的差异性也是决定雨水口设计间距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参考文献:
1《排水工程》上册 孙慧修 主编 中国教育工业出版社
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97)中国计划出版社
3《给水排水标准图集》S2(下)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

2.jpg


1.jpg

免费打赏
dollry
2013年11月27日 14:03:34
2楼
雨水口之间的最佳宽度是随着道路设计坡度、红线宽度、雨水口型式等因素变化而变化的。了解了,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刘巍
2013年11月28日 11:28:54
3楼
言之有味,但太少了,希望更深入
回复
lils927
2013年11月28日 15:23:29
4楼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ps123579
2013年11月28日 16:11:05
5楼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abc53170
2013年11月28日 16:19:58
6楼
计算的部分比较赞 学习了
回复
sqm.-001
2013年11月28日 17:23:52
7楼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在水一方oo
2013年11月28日 19:28:32
8楼
雨水口距离以前都是40m,看来以后得好好算算
回复
ljlzlzlljl
2013年11月29日 08:25:02
9楼
在水一方oo 发表于 2013-11-28 19:28 雨水口距离以前都是40m,看来以后得好好算算文章的意义在于明确了雨水口的布设应通过计算合理确定。而不是拘泥于多少多少米。因为不同的工程,会有不同的暴雨强度公式、重现期、道路纵坡、横坡已及周边雨水是否也会漫流接入雨水口(不仅仅是收集路面水)等等因素限制,所以雨水口最终的布设间距绝不会是一个定数!
回复
a394699152
2013年11月29日 09:12:39
10楼
说的蛮不错的额,
回复
小小菜鸟给排水
2013年11月29日 09:44:47
11楼
写得相当不错啊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