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梯在图审中的问题
ljn991
ljn991 Lv.7
2014年02月18日 15:10:30
只看楼主

在几次设计中都遇到图审提出这个问题:框架楼梯间设计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第6.1.5条第2款规定。到底应该怎么处理才没问题?

在几次设计中都遇到图审提出这个问题:
框架楼梯间设计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6.1.5 条第 2 款规定。
到底应该怎么处理才没问题?


免费打赏
j07220232
2014年02月20日 11:10:10
22楼
pkpm中模型要建楼梯!
回复
thy1970
2014年02月20日 11:10:32
23楼
滑动支座就可以了
回复
aiburenshi
2014年02月20日 14:42:47
24楼
我们院建模时只需将梯梁建进去,荷载,还有传力方向 ,就可以
回复
lizhenghui1006
2014年02月20日 16:39:15
25楼
沪建建管[2012]16号

关于本市建设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梯间抗震设计的指导意见


各有关单位:

  为落实《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要求,现就本市建设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梯间设计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楼梯间的布置应当有利于人员疏散,尽量减少其造成的结构平面特别不规则。楼梯间与主体结构之间应当有足够可靠传递水平地震剪力的构件,四角宜设竖向抗侧力构件。

  二、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宜在其楼梯间周边设置抗震墙,其中沿梯板方向的墙肢总长不宜小于楼梯间相应边长的50%,角部墙肢截面宜采用“L”形。

  三、设置抗震墙可能导致结构平面特别不规则的框架结构,楼梯间也可根据国家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将梯板设计为滑动支撑于平台梁(板)上,减小楼梯构件对结构刚度的影响。

  四、对符合上述第二或第三条规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整体内力分析的计算模型可不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

  五、对不符合上述第二或第三条规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整体内力分析的计算模型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并宜与不计楼梯构件影响的计算模型进行比较,按最不利内力进行配筋。

  六、楼梯间的框架梁、柱(包括楼梯梁、柱)的抗震等级应比其他部位同类构件提高一级(楼梯构件参与整体内力分析时,地震内力可不调整),并宜适当加大截面尺寸和配筋率。

  七、楼梯构件宜符合下列要求:

  (一)梯柱截面不宜小于250mm×250mm或200mm×300mm;柱截面纵向钢筋:抗震等级一、二级时不宜少于4d16,三、四级时不宜少于4d14;箍筋应全高加密,间距不大于100mm,箍筋直径不小于10mm。

  (二)梯梁高度不宜小于1/10梁跨度;纵筋配置方式宜按双向受弯和受扭构件考虑,沿截面周边布置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箍筋应全长加密。

  (三)梯板厚度不宜小于1/25计算板跨,配筋宜双层双向,每层钢筋不宜小于d 10@150,并具有足够的抗震锚固长度。

  八、楼梯间采用砌体填充墙时,除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13.3.4条要求外,尚应设置间距不大于层高且不大于4m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九、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梯间抗震设计除应符合上述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本市现行有关规范、规程、标准的规定。

  十、其它要求

  (一)本意见自2012年7月1日起实施(以施工图审查合格证上的日期为分界点),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

  (二)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不得擅自修改审图通过的设计文件中的楼梯间设计内容,确需部分修改的,必须由原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文件,并经原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合格后方可施工。



上海市建筑业管理办公室

二〇一二年五月八日

回复
lizhenghui1006
2014年02月20日 16:39:35
26楼
沪建建管[2012]16号

关于本市建设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梯间抗震设计的指导意见


各有关单位:

  为落实《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要求,现就本市建设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梯间设计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楼梯间的布置应当有利于人员疏散,尽量减少其造成的结构平面特别不规则。楼梯间与主体结构之间应当有足够可靠传递水平地震剪力的构件,四角宜设竖向抗侧力构件。

  二、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宜在其楼梯间周边设置抗震墙,其中沿梯板方向的墙肢总长不宜小于楼梯间相应边长的50%,角部墙肢截面宜采用“L”形。

  三、设置抗震墙可能导致结构平面特别不规则的框架结构,楼梯间也可根据国家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将梯板设计为滑动支撑于平台梁(板)上,减小楼梯构件对结构刚度的影响。

  四、对符合上述第二或第三条规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整体内力分析的计算模型可不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

  五、对不符合上述第二或第三条规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整体内力分析的计算模型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并宜与不计楼梯构件影响的计算模型进行比较,按最不利内力进行配筋。

  六、楼梯间的框架梁、柱(包括楼梯梁、柱)的抗震等级应比其他部位同类构件提高一级(楼梯构件参与整体内力分析时,地震内力可不调整),并宜适当加大截面尺寸和配筋率。

  七、楼梯构件宜符合下列要求:

  (一)梯柱截面不宜小于250mm×250mm或200mm×300mm;柱截面纵向钢筋:抗震等级一、二级时不宜少于4d16,三、四级时不宜少于4d14;箍筋应全高加密,间距不大于100mm,箍筋直径不小于10mm。

  (二)梯梁高度不宜小于1/10梁跨度;纵筋配置方式宜按双向受弯和受扭构件考虑,沿截面周边布置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箍筋应全长加密。

  (三)梯板厚度不宜小于1/25计算板跨,配筋宜双层双向,每层钢筋不宜小于d 10@150,并具有足够的抗震锚固长度。

  八、楼梯间采用砌体填充墙时,除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13.3.4条要求外,尚应设置间距不大于层高且不大于4m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九、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梯间抗震设计除应符合上述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本市现行有关规范、规程、标准的规定。

  十、其它要求

  (一)本意见自2012年7月1日起实施(以施工图审查合格证上的日期为分界点),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

  (二)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不得擅自修改审图通过的设计文件中的楼梯间设计内容,确需部分修改的,必须由原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文件,并经原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合格后方可施工。



上海市建筑业管理办公室

二〇一二年五月八日

回复
ctd22928356
2014年02月21日 11:55:40
27楼
首先相应的规范条文是《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6.1.15条第2款,不是第6.1.5条第2款。其次解决办法在规范及条文解释中已有,整体浇筑时应将楼梯建进模型中,不然就须采用滑动支座,图集11G101-2中有做法。
回复
gs_shine
2014年02月21日 13:43:19
28楼
如果楼梯跟框架整体连接,那就要做整体验算,楼梯要与模型一起建。
如果楼主将楼梯与主体分离,就是11G101-2那种滑动支座,可以不整体验算。
楼主你做的哪种?
回复
l133032
2014年02月21日 14:03:34
29楼
asd1231506 发表于 2014-2-18 15:42 设置滑动支座建模是怎么设置滑动支座?
回复
ljx2491
2014年02月21日 16:16:19
30楼
将楼梯梯段用宽扁梁的形式把楼梯刚度考虑进去~
回复
lianght0771
2014年02月21日 17:39:19
31楼
同意6楼意见——支持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