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 设计楼面梁、墙、柱及基础时,本规范表5.1. 1 中楼面活荷载标准值的忻减系数取值不应小于下列规定: 1 设计楼面梁时: 1 )第1 (1) 项当楼面梁从属面积超过25时时,应取0.9; 2) 第1 (2) -7项当楼面梁从属面积超过50m2 时,应取0.9; 3) 第8项对单向极楼盖的次梁和槽形板的纵肋应取0.8,对单向板楼盖的主梁应取0.6,对双向板楼盖的梁应取0.8; 4) 第9-13项应采用与所属房屋类别相同的折减系数。
5.1.2 设计楼面梁、墙、柱及基础时,本规范表5.1. 1 中楼面活荷载标准值的忻减系数取值不应小于下列规定:
1 设计楼面梁时:
1 )第1 (1) 项当楼面梁从属面积超过25时时,应取0.9;
2) 第1 (2) -7项当楼面梁从属面积超过50m2 时,应取0.9;
3) 第8项对单向极楼盖的次梁和槽形板的纵肋应取0.8,对单向板楼盖的主梁应取0.6,对双向板楼盖的梁应取0.8;
4) 第9-13项应采用与所属房屋类别相同的折减系数。
2 设计墙、柱和基础时:
1) 第1 (1) 项应按表5.1.2规定采用;
2) 第1 (2) -7项应采用与其楼面梁相同的忻减系数;
3) 第8项的害车,对单向板楼盖应取0.5,对双向板楼盖和无梁楼盖应取0.8;
4) 第9-13项应采用与所属房屋类别相同的折减系数。
注:楼面梁的从属面积应按梁两侧备延伸二分之一梁间距的范围内的实际面积确定。
本人对本条规范的理解,特别是5.1.2.1.2)内容的理解:
1.当从属面积大于50时折减取值为0.9,这是最小值;且不分楼层,不随楼层的增加而减少。表5.1.2对本条无意义,没有约束作用。因此,当从属面积小于50时,折减系数应大于0.9,或者不折减。直接取值为1.
2. 设计墙柱和基础时,5.1.1表中第1(2)--7项应采用与其楼面梁相同的折减系数;此条规范折减值完全约束于5.1.2.1.2)条,因此 设计墙柱和基础时 ,5.1.1表中第1(2)--7项 中的所有功能的建筑的折减系数取值应满足以下条件: .当梁柱从属面积大于50时折减取值为0.9,这是最小值;且不分楼层,不随楼层的增加而减少。表5.1.2对 5.1.1表中第1(2)--7项 中的所有功能的建筑 无意义,没有约束作用。因此,当梁柱从属面积小于50时,折减系数应大于0.9,或者不折减,直接取值为1。
最近同事做了一个教学楼的项目,活荷载折减系数全部以PKPM中的值默认,也就是玩去服从表5.1.2的取值,被专家审了强规,回来和我探讨,他说是认为专家看错了,找专家退掉强条。我个人拙见,专家没有错,而是他错了,墙柱折减值教学楼等不应小于0.9。发帖探讨,对事不对人,还请各位指正。
74楼
弄不明白,不加以评论。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75楼
楼主的理解正确
回复
76楼
那梁的从属面积超过50平,活荷折减又怎么在模型里体现呢,毕竟一个楼层里有些梁满足从属面积超过50平,有些又不满足
回复
77楼
不过 说得好,
回复
78楼
好奇的问一下楼主,PKPM默认的折减系数是多少?
回复
79楼
感谢楼主的分享
回复
80楼
觉得麻烦可以不折减.因5.1.2条...折减系数取值`不应小于`下列规定.却可取至1.0
回复
81楼
一只小兔纸 发表于 2014-5-14 15:10 那梁的从属面积超过50平,活荷折减又怎么在模型里体现呢,毕竟一个楼层里有些梁满足从属面积超过50平,有些 …这种情况很多的,个人的意思是,多算几次,比如商业的这种,上面是住宅。
回复
82楼
wjian1985 发表于 2014-3-17 15:11 楼主理解争取,活荷载折减确实麻烦,比如底部几层商业,上面几十层住宅的情况,要算好几次,烦人!结构都是慢工出细活 哈
回复
83楼
■2.07关于楼面【活荷载】折减系数
某教学楼设计者在总信息……柱、墙、基础活荷载折减系数……中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表5.1.2活荷载按楼层的折减系数输入了楼层的折减系数,结果被施工图审查定为违反《建筑结构荷载规范》5.1.2-2强条。
你怎么看?
答:好象有点严,但确是违反了上述强条。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表5.1.1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及其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系数
项次 类别 标准值
(KN/ m²) 组合值
系数ψc 频遇值
系数ψf 准永久值系数
系数ψq
1 (1) 住宅、宿舍、旅馆、办公楼
医院病房、托儿所、幼儿园 2.0 0.7 0.5 0.4
(2)试验室、阅览室、会议室、医院门诊室 2.0 0.7 0.6 0.5
2 教室、食堂、餐厅、一般资料档案室 2.5 0.7 0.6 0.5
…… …… …… …… ……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5.1.2 设计楼面梁、墙、柱及基础时,本规范表5.1.1 中楼面活荷载标准值的忻减系数取值不应小于下列规定:
1 设计楼面梁时:
1)第1 (1)项当楼面梁从属面积超过25 m²时,应取0.9;
2)第1 (2)~7项当楼面梁从属面积超过50m²时,应取0.9;
3)第8项对单向板楼盖的次梁和槽形板的纵肋应取0.8,对单向板楼盖的主梁应取0.6,对双向板楼盖的梁应取0.8;
4)第9~13项应采用与所属房屋类别相同的折减系数。
2 设计墙、柱和基础时:
1)第1 (1)项应按表5.1.2规定采用;
2)第1 (2)~7项应采用与其楼面梁相同的折减系数;
3)第8项的客车,对单向板楼盖应取0.5,对双向板楼盖和无梁楼盖应取0.8;
4)第9~13项应采用与所属房屋类别相同的折减系数。
注:楼面梁的从属面积应按梁两侧备延伸二分之一梁间距的范围内的实际面积确定。
表5.1.2活荷载按楼层的折减系数
墙、柱、基础计算截面
以上的层数 1 2~3 4~5 6~8 9~20 >20
计算截面以上各楼层活
荷载总和的折减系数 1.00
(0.90) 0.85 0.70 0.65 0.60 0.55
注:当楼面梁的从属面积超过25 m²时,应采用括号内的系数。
分析:A.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表5.1.1中教室(教学楼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在笫2项即符合第1(2)~7项。
B.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5.1.2-2设计墙、柱和基础时:
2)第1(2)~7项应采用与其楼面梁相同的折减系数;即
1 设计楼面梁时:
……
2)第1(2)~7项当楼面梁从属面积超过50m²时,应取0.9;
而不是釆用表5.1.2活荷载按楼层的折减系数。
这理还应注意的是:一般教学楼梁的从属面积都不会大于50 m²,所以一般来讲教学楼都不应进行活荷载折减。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