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拾掇办公桌,翻出了N年前的几页钢吊车梁的计算书,闲着也是闲着,扫描发论坛里,虽然现在都能程序计算啦 ,大家想看的可以看看,印象里这个对应的图纸我也上传过,应在在这里:http://bbs.co188.com/thread-8776884-1-1.html其实这种计算过程在手册里很详细,而且我这字写得也挺难看,大家将就点儿,轻拍啊!回想以往,再看看现在,感觉自己以及身边的一些设计人越来越浮躁,几近于急功近利了,总不能静下心来踏实的完成一件事,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偶有同感!难道这就是时代的步伐吗。
今天拾掇办公桌,翻出了N年前的几页钢吊车梁的计算书,闲着也是闲着,扫描发论坛里,
虽然现在都能程序计算啦 ,
大家想看的可以看看,印象里这个对应的图纸我也上传过,应在在这里:http://bbs.co188.com/thread-8776884-1-1.html
其实这种计算过程在手册里很详细,而且我这字写得也挺难看,大家将就点儿,轻拍啊!
回想以往,再看看现在,感觉
自己以及
身边的一些设计人越来越浮躁,几近于急功近利了,总不能静下心来踏实的完成一件事,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偶有同感!难道这就是时代的步伐吗。
22楼
同感!!!
回复
23楼
谢谢楼主!!
回复
24楼
确实有同感,越来越浮躁,现在:L社会的风气就是这样的
回复
25楼
刚上班不到一年,一直做的混凝土结构,也很想把混凝土和钢结构都好好学,不过这一年来,感觉混凝土结构只学到了皮毛,要学的太多了。钢结构我们院仅几个人会的。哎,我想都学好
回复
26楼
不错,珍贵的手稿:victory:
回复
27楼
现在设计队伍人员参差不齐,电算横行天下 ,没有做到人机交互。要提倡手算!
回复
28楼
钢结构设计手册里有详细的计算案例.......
回复
29楼
做结构的终身责任制,基本功的修炼是必不可少的
回复
30楼
这个真不错.
回复
31楼
现在设计都没听过谁手算了,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