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农田土整 \ 田间节水技术子系统

田间节水技术子系统

发布于:2007-10-01 13:24:01 来自:水利工程/农田土整 [复制转发]
田间节水技术于系统包括水经过渠或管道输送到田块后采用的田间配水设备、田间灌水方法以及土壤蓄水保墒、培肥改土等技术。其内容在前几章已有论述,现仅就喷灌、微灌、地面灌改进及稻田节水灌溉等技术作简要说明。
(一)喷灌技术
利用专门设备(动力机、水泵、管道等)把水加压或利用水的自然落差将有压水输送到田间,通过喷洒器(喷头)喷射到空中散成细小的水滴,均匀地散布地面进行灌溉。与传统的地面灌溉相比,大田作物喷灌一般省水30%一50%,增产10%一30%,对蔬菜及经济作物省水增产效益更大。
(二)微灌技术
微灌技术包括滴灌、微喷灌、涌流灌、地下渗灌。可根据作物需水要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特制灌水器,将水和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层中。这种局部灌溉与传统的地面灌溉相比,一般省水50%一80%,大田作物增产15%一35%,蔬菜增产10%一30%,瓜果增产幅度更大。
(三)地面灌溉改进技木
在地势比较平坦的壤土地上,亩畦块数不少于4个,自流灌区的畦长一般以40—60m为宜,井灌区一般以30—40m为宜。亩次灌水量可控制在50m3以内。细流沟灌,即在每条灌水沟口处放一个小管,控制人沟流量,沟中水流缓慢流动,既不破坏土壤,又可使灌水均匀,节约水量。隔沟灌适用于缺水地区或必须采用小定额灌溉的作物的某一生长季节。砂性土,沟长以30—50m为宜;粘性土,可控制在100m左右。
膜上灌是在地膜覆盖的基础上,把膜侧水流改为膜上水流,通过放苗孔和膜侧旁渗向作物供水,也是一种局部灌溉方法,可加快水流、减少无效损耗,可通过调整畦与地膜首尾的渗水孔数及孔的大小达到较高的灌水均匀度。棉田盖膜的耗水量比不盖膜平均每亩少25—42m3,节省灌溉用水30—50m3,增产30%左右;小麦与玉米一膜两用,可使灌水量减少32m3。
(四)稻田节水灌溉技术
水稻浅湿灌溉技术在北方稻区逐年推广,不断完善,其灌水技术要点如下:
第一,移栽后的缓苗返青阶段,保持浅水层,深度3—5cm为宜;
第二,分蘖始期到分蘖盛期,实行浅湿交替的间歇灌溉,每次灌水层深3cm,结合中耕施肥,待水层自然消耗后,田间土壤含水量降至田间持水量的80%一85%时,再灌水;
第三,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前,实行落干晒田,晒田的时间、程度和方法应因地制宜,看苗而定。阴雨天、地肥、苗势旺,晒田宜重,一般晒7一10天,使耕层土壤水分降至田间待水量70%一80%;反之,则轻,一般晒5—7天,使耕层土壤水分降至田间持水量80%一90%;
第四,孕穗至抽穗开花阶段,实行浅水灌溉,保持3—5cm水层适当晾田2—3次,晾田时水层消失后再灌水;
第五,乳熟至黄熟阶段,宜实施浅湿交替的间歇灌溉,干干湿湿,前期以湿为主,后期以干为主,土壤含水量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80%一90%到黄熟期停水。通过浅、湿、干土壤水分管理,实施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水调湿,有效地促控水稻生长发育。水稻浅湿灌溉定额比常规浅灌省水10%一30%,亩节水100m3以上,增产2%一1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农田土整

返回版块

5.03 万条内容 · 12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滴灌特点及适用范围

滴灌是将具有一定的压力水,过滤后经滴灌系统及滴水器均匀而缓慢地滴入植物根部附近土壤的局部灌溉技术。滴灌具有以下特点: (1)省水:用管道输水,非常省水,一般比地面灌省水30%—50%,有些作物可达80%左右,比喷灌省水10%—20%。 (2)灌水均匀:滴灌可有效控制每个滴头的出水量,灌水均匀度高,一般可达80%—90%。 (3)节能:节能,灌溉水利用率高,所以减少了抽水量,相应也减少了抽水的能量,这在高扬程灌区效果更明显。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