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区别R22和R410A空调制冷剂
meijingssj
meijingssj Lv.6
2014年09月09日 17:02:23
来自于中央空调
只看楼主

制冷剂是空调制冷循环的工作介质,制冷剂通过在蒸发器中汽化时吸热,在冷凝器中凝结时放热循环往复来达到制冷的目的。氟利昂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制冷剂,它种类繁多,为避免书写其分子式的麻烦,也为了方便记忆,人们制定了一套简化代号来表示各种氟利昂冷剂,如R12、R22、R410A等。现在空调中常用R22和R410A两种不同的制冷剂。但是很多人不是太了解这两种制冷剂的区别,不知道用哪种制冷剂好。 R22和R410A是什么

制冷剂是空调制冷循环的工作介质,制冷剂通过在蒸发器中汽化时吸热,在冷凝器中凝结时放热循环往复来达到制冷的目的。氟利昂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制冷剂,它种类繁多,为避免书写其分子式的麻烦,也为了方便记忆,人们制定了一套简化代号来表示各种氟利昂冷剂,如R12、R22、R410A等。现在空调中常用R22和R410A两种不同的制冷剂。但是很多人不是太了解这两种制冷剂的区别,不知道用哪种制冷剂好。

R22和R410A是什么
R22的化学名为二氟一氯甲烷,是氟利昂家族的一员,属于氢氯氟烃类。我们目前所使用的制冷剂大多数是R22。由于这种制冷剂对臭氧层具有很大的危害,根据蒙特利尔协议书规定,将于2020年前全面淘汰。

R410A则是一种新型的制冷剂。R410AA新冷媒由两种准共沸的混合物而成,主要有氢,氟和碳元素组成,具有稳定,无毒,性能优越等特点。同时由于不含氯元素,故不会与臭氧发生反应,既不会破坏臭氧层。另外,采用新冷媒的空调在性能方面也会又一定的提高。R410A是目前为止国际公认的用来替代R22最合适的冷媒,并在欧美,日本等国家得到普及。

为什么要用R410A取代R22
1、R410A属于低毒性,显示不具燃烧传播性。
2、R410A的臭氧层破坏系数为0,R22的臭氧层破坏系数为0.05。
3、使用R410A时,系统的总传热特性比R22大,所以可改善系统效率,并且减少热交换器的热传面积。

R410A和R22有以下几个不同的特性:
1、R410A是由HFC-32(R32)和HFC-125以重量比各50﹪混合而成的冷媒,为近共沸混合冷媒。而R22则为单一物质冷媒。
2、R410A的运转压力比R22高约50%-70%。
3、R410A比R22的蒸气密度大。对相同能力的系统,所需的冷媒质量流率相同。因气配管均为相同的管径,所以R410A蒸气流速相较于R22大约缓慢30%。
4、因R32分子具有高极性,故R410A比R22更具有溶解性。残渣漂浮于410A时,可以顺利在系统内循环。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大家都知道使用R410A要比使用R22为制冷剂的空调优越很多,所以建议广大消费者购买使用R410A为制冷剂的空调,不仅可以享受更舒适的空调环境,还不破坏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目前,国际知名品牌的空调大都使用R410A为制冷剂,在未来,相信些使用R410A制冷剂的空调市场前景会越来越广阔。

免费打赏
传说小小
2014年09月24日 08:54:09
32楼
不错的科普
回复
yyalone258456
2014年09月24日 15:55:37
33楼
感谢楼主的分享,受教了
回复
fanxiaobai8
2014年09月25日 08:27:26
34楼
不错 可以借鉴一下
回复
fortunemin
2014年09月25日 11:52:37
35楼
chlxiaode 发表于 2014-9-10 17:32 R22比R410a要便宜不少,所以一些大型水机还是以R22和R134a为主,R22制冷剂在中国处于过渡时期,因为还有二十 …准确点的数据是这样的:HCFCs,2013年年底我国应将含氢氟氯烃生产冻结到基线年(2009-2010)的平均水平,到2015年,在极限水平上削减10%;到2020年和2025年削减基线水平的35%和67.5%;到2030年完全淘汰,仅保留基线水平2.5%供制冷维修行业使用。
回复
没完没了
2014年10月14日 10:34:05
36楼
恩,科普了
回复
mzz4237
2014年10月14日 20:03:51
37楼
R410A是高压制冷剂,空调正常运行高压为22~25KG,低压为8~10KG,对系统的管路耐压及密封性要求高,价格比R22贵。
回复
zhanglianggxw
2014年10月15日 09:49:14
38楼
问题是买不到真货410,市场上都是假的
回复
luoliezhi
2014年10月15日 14:39:16
39楼
参与学习:D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phanghui
2014年10月19日 08:22:42
40楼
谢谢楼主,学习了。。。。。
回复
wu.ye
2014年10月20日 08:24:34
41楼
帮顶一个!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