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结构≌考进士
zuji.2008
zuji.2008 Lv.4
2014年09月10日 16:08:57
只看楼主

哥们喜欢看穿越小说,对明代的考进士略知一二,明代中进士有四五关:一是童生考成秀才,通过率一般各县录取只几十人,录取率在20-30%,头名叫案首;然后就是考举人,头名叫解元,这个在苏浙一带很难,1/30左右也就是3.33%,这个是最难的,后面的考进士反而简单一点,好比你基础过了能靠进士了,而那些秀才就是基础不过的要考举人;举人考上进士叫贡士,头名叫会员,通过率在10%左右;最后是大家熟知的进士及第了,也就是贡士参加殿试,这个基本不刷人,只是贡士的排名有可能重新变动,

哥们喜欢看穿越小说,对明代的考进士略知一二,明代中进士有四五关:一是童生考成秀才,通过率 一般各县录取只几十人,录取率在20-30%,头名叫 案首 ;然后就是考举人,头名叫解元,这个在苏浙一带很难,1/30左右也就是3.33%,这个是最难的,后面的考进士反而简单一点,好比你基础过了能靠进士了,而那些秀才就是基础不过的要考举人;举人考上进士叫贡士,头名叫会员,通过率在10%左右;最后是大家熟知的进士及第了,也就是贡士参加殿试,这个基本不刷人,只是贡士的排名有可能重新变动, 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考结构比考举人简单点,放在去年差不多,50少进士,估计按照老朱这个节奏,40岁之前考上是大概率事件,因为按照10%的通过率,按道理要考10次的。范进是70岁才考上举人的,举人跟秀才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举人是统治阶级,是可以做官的,例如海瑞就是举人出身,没中进士,所以范进喜欢的疯了。朱炳寅的节奏是40岁让我们成为范进,当然你不想力争上游的除外,例如我们单位同样年龄的两个人,一个有证,就是专业负责人,没证就就是设计人,这就是科考的秘密,大家懂了吗?
免费打赏
yuansuoya
2014年09月16日 18:15:47
12楼
小明的爸爸采用三个欺骗策略:第一次掩盖真相,第二次利用惯性思维,第三次利用他人的信任,玩弄人心何其高明,那句“你明白了吗”让人不寒而栗
回复
yuansuoya
2014年09月16日 18:19:58
13楼
小明也不是笨蛋,每次选择都经过思考。第一次选择是人性,无可厚非;第二次选择是常识,也不算错;第三次选择很可怕,他选择了赌博人性,他又输了!
回复
yuansuoya
2014年09月16日 18:25:25
14楼
本帖最后由 yuansuoya 于 2014-9-18 01:55 编辑

小明的第三次博弈是在丧失判断后,寄希望于某种底线规则:他爸爸会让他。然而故事很残酷,这种底线规则被破坏,为了2个鸡蛋
以及后面一系列结果。称之为心理恐怖片也不为过,估计有人看到这里整个人都不好了。
小明应该进行第1、2次那种主动博弈,故事里如果做反向选择,未必没有胜机。
唯独第3种不可以,到这里就可以思考:很多人对考试已丧失判断,于是寄希望于某种底线规则:比如再来n年就可以,又比如某某手下留情。这种被动博弈的坏处在于:一旦规则被人翻手破坏,必输!
说这些无意指责什么,只是因为看到有人不管工作不管家庭,于心不忍,想提个醒。若还有执念,也要保证过程时间影响可控。7分努力3分运气,而有些人是在赌人性,太危险!
回复
人在征程
2014年09月16日 21:39:05
15楼
这种考试只是高层敛钱的工具,年年250的报名费,哪去了
回复
jessejieqian
2014年09月17日 08:36:48
16楼
都很有才,说到像考进士我不大同意,确切说感觉像在参加比赛,之前上学时我参加过一个什么英语竞赛,感觉超刺激,基本上不懂的占40%以上,今年29岁了,参加了今年的结构竞赛,似乎找回了年轻时的那种刺激,个人感受,不说了
回复
qi549085469
2014年09月17日 08:48:32
17楼
路过拿币走人!
回复
jbqiu
2014年09月17日 09:22:49
18楼
那些怨以前放水,现在难的工程师,还是得摆正心态,加强自己才是第一要务,你复习到位了,再怎么考,你都能考过,过不了,说明你复习不到位。。。真正的放水也就刚实行注册的前两年吧。后面的考试不存在放水一说吧。。。
回复
jbsolong
2014年09月17日 09:32:39
19楼
路过拿币走人
回复
songhuiaaaa
2014年09月17日 10:09:57
20楼
做结构的,只要有机会,还是要把一注跨过去!不管几年!
回复
songhuiaaaa
2014年09月17日 10:13:00
21楼
做结构的,只要有机会,还是要把一注跨过去!不管几年!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