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2年,积累的设计经验,求纠错
煌非虎
煌非虎 Lv.7
2014年10月23日 11:26:52
只看楼主

本帖最后由 yang7huang 于 2014-10-28 10:11 编辑 我的结构经验总结 一、荷载篇 1、无机房电梯,板厚200mm,恒载6.6kN/m2,活载20kN/m2+屋面活载,下一层电梯四角分别加40kN的集中 力;有机房电梯,板厚120mm,恒载,4.6kN/m2,活载7kN/m2,吊钩梁上加35kN的集中力,电梯间加2

本帖最后由 yang7huang 于 2014-10-28 10:11 编辑

我的结构经验总结
一、荷载篇
1、无机房电梯,板厚200mm,恒载6.6kN/m2,活载20kN/m2+屋面活载,下一层电梯四角分别加40kN的集中
力;有机房电梯,板厚120mm,恒载,4.6kN/m2,活载7kN/m2,吊钩梁上加35kN的集中力,电梯间加2
个60kN的集中力。
2、屋顶钢构雨篷线载5kN/m。
3、屋顶水箱下布置次梁,线荷载=水箱体积V*10/梁数/梁长
4、玻璃幕墙线载一般1.5kN/m,跨层的情况为2.5kN/m,基本为下挂式玻璃幕墙,荷载输在上一层。
5、防火卷帘门按线载1.5kN/m输在上一层梁上。
6、设计基础时可不考虑消防车荷载,荷载改5kN/m2。
7、首层考虑有可能集中堆放工程备料,活载至少5kN/m2。
8、人员密集的会议厅,办公室,活载可取3.5kN/m2,商场取5kN/m2。
9、屋顶构架层,板厚为0,恒载2.5kN/m2,活载0.7kN/m2。
10、电梯底坑板厚为0,客梯活载为25kN/m2,货梯活载为30kN/m2,用于计算地梁。
11、消防控制室建筑高度一般比较高,小心漏考虑板面恒载。
12、公建卫生间蹲坑,板面恒载+3kN/m2。
13、公建多功能厅吊顶吊灯较重,板面恒载+3kN/m2。
14、楼面建筑恒载最保守取到2.0kN/m2,上人屋面恒载为3.5kN/m2,不上人屋面恒载为2.5kN/m2,架空屋
面恒载为4kN/m2,种植屋面恒载为11.5kN/m2。
15、上人电梯机房、通风机房、高压变电室的活载取7.0kN/m2。
16、自动扶梯搭接的梁上等距输4个75kN的集中力。
二、模型篇
A、参数:
1、土层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有地下室为35。
2、多层不控制周期比,保证第一周期不是扭转即可;当高层位移比小于1.2,层间位移角不大于规范限值
的40%,周期比可放松至0.95。
3、架空层、转换层、错层、刚度削弱层应“强制薄弱层”。
4、零应力区应注意,零应力区面积不应超过基础底面面积的15%。
5、一般对多、高层建筑用“模3”;框剪或框筒的基础用“模2”,墙需改深梁;钢结构或大型体育场馆用“一次性加载”。
6、PKPM中结构基本周期主要是计算风荷载中的风振系数用的。
7、WZQ.OUT中角度大于15度和模型结构布置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情况下,在“斜交抗侧力构件夹角”中
输入角度,和角度+180,两个值。
8、当层间位移角略大于规范限值时,通过“周期折减系数”和“中梁刚度放大系数”调整,事半功倍。
9、刚性楼板假定计算项目:层间位移角,扭转位移比,周期比,底部倾覆力矩比,剪重比,刚重比;配筋
时不需刚性楼板假定。
10、软弱层和薄弱层不能同时出现在同一层。
11、当结构位移由风荷载控制时,“连梁刚度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8。
12、纯地下室模型参数:1嵌固端所在层号为1;2不计算风和地震作用;3无刚性楼板假定;4“柱、墙计算和传给基础的活载”不折减;5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为0.9;6实配钢筋超配筋系数为1.15;7保护层厚度梁柱按2类a取25。
13、商业(含下部商业,上部住宅)与厂房,“柱、墙设计和传给基础的活载”都不折减;办公、住宅、宿舍、旅馆、幼儿园、医院病房则基础可折减,JCCAD中“荷载参数”将“自动按楼层折减活荷载”打“√”,否则,折减系数可能无效。
14、偶然偏心与双向地震,PKPM不同时考虑,自动取不利值。
15、屋面楼梯间设与不设多塔,对抗震计算影响不大,但对于风载影响较大,设置“多塔”时,应将较大较高塔设为第1塔,依次类推,最后一塔最小。
16、框剪结构的0.2Q,需要的放大系数大于2时,说明剪力墙偏刚(或者框架偏柔),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结构布置:当层间位移角较小,可将剪力墙减小,框架不变;当层间位移角较大,应加强框架梁柱截面,剪力墙不变。
17、结构立面变化较大时,分段填写体型系数,顶层构架层无板时,体型系数输2.8。
18、7度(0.15 g),8度时,高层建筑中的大跨度(大于24m),长悬挑(大于2m),抗震设计时应计入竖向地震作用。
B、建模:
1、设备间隔墙下不一定设梁,设备间及风井周边梁偏位与建筑提前核对,因面积控制比较严格。
2、地梁层与基础顶面高差小(1m)时,则可不建地梁层,地梁独立计算;当高差大(2m),则需建地梁层,地梁层设为地下室,土层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为0,但还需再建删地梁层模型包络设计柱配筋;单柱单桩时(如:挖孔桩、冲钻孔桩),地梁应参与上部结构计算,此时地梁层层高可设定大些(建议按5m),地梁层的柱按桩的直径以圆柱截面输入计算,桩的配筋按圆柱计算配筋。
3、剪力墙洞口输入方式:连梁跨高比不小于5.0时按普通梁输入;连梁跨高比不大于2.5时按墙开洞输入;
连梁跨高比大于2.5,但小于5.0时可视工程具体情况灵活处理;连梁一端与墙相连、一端与柱相连,
宜按普通梁输入。按洞口输入,对模型位移偏有利,偏不安全。
4、大跨度梁需控制挠度和裂缝,画图前先核对。
5、单跨结构高度不应超过24m,丙类时,抗震等级提高一级,且补充中震屈服,中震弹性的模型来核对柱配筋(模型参数:1不计算风荷载;2抗震等级皆为不考虑,使内力调整系数为1.0;3中震设计填不屈服或弹性;4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按高规4.3.7填写)。
6、当梁宽比柱宽小太多时,或者柱两侧跨度相差较大时框架节点核心区抗剪易不足,可加大梁宽并保证另
一向的梁截面高不小于3/4来调整。
7、连梁超筋处理:1修改连梁调幅系数;2修改周期折减系数;3双连梁处理;4点铰,梁墙包络设计;5
减小梁高至配筋可行,施工图梁高按大,配筋按小;6梁内设置型钢。
8、长扶梯中间部位加梁支撑。
9、贵重物品间顶上不能有卫生间,否则做双层板,荷载以节点荷载输。
10、建筑夹层模型中以输荷载考虑,输在下一层,梁上线载,板上恒,活载。
11、单边约束的柱也算穿层柱,长度系数手改,两边都为2.5。
12、工程拼装前,基本信息,恒活设置,人防荷载设置需改,否则拼装荷载会变。
13、嵌固端层所有梁都不调幅,需强梁弱柱,单向框架梁程序中手工指定调幅。
14、有地下室多塔结构,地下室配筋需纯地下室模型和带多塔模型包络设计,对于“塔楼“较多、地下室很大时,可采用2~3塔算,每段计算重叠1塔。
15、对于大面积,柱网整齐的裙房和地下室车库,无太多房间布置时,可考虑大板或两道次梁的单向板布置,对于有较多房间划分时,考虑设置双向双道或单道次梁的双向板布置。
16、若卫生间降板350mm,周边梁高至少450mm。
17、剪力墙应至少有一侧与板相连,楼层水平力必须通过板传到剪力墙,如果剪力墙没有与板相连,该片剪力墙就不能起到抗水平力的作用,应尽量和建筑协商避免此情况,如果剪力墙两侧均没有与楼板相连,该剪力墙视为不存在,采用框架梁柱模拟该剪力墙。
18、对于高层,剪力墙尽可能布置在靠近周边,但应注意:在两端山墙或靠近山墙,可布置Y向剪力墙,尽量不要布置X向剪力墙,因为如果布置X向布剪力墙(特别超长结构),会影响结构在X向自由伸缩,造成X向梁板开裂。
19、L形平面的框架结构,在L形两端部宜采用长方形截面柱,长边顺平面短向,在L形根部(重叠部分)采用正方形截面柱。
20、层刚度比不满足时:1基础浅埋,布置基础梁;2提高砼标号,必要时柱截面和砼强度等级可同时变化;3减小上3层的柱截面和梁截面,增大本层和下一层的梁截面和柱截面。
21、建模时,楼梯间的TL应输入,楼梯板荷载应按两对边单向导荷,指定导荷方向。
22、坡屋面层与平屋面层的公共封口梁,只要在平屋面层设,在坡屋面层设为100X100的虚梁,但公共封口梁上的“网格节点”应一一对应,坡屋面层不是“层概念”,可不作为“层刚比”的比较层。
23、楼层主梁不宜支承在连梁上,对连梁不利,应尽量避免,若不可避免,可将主梁端部设为铰接,连梁按普通梁输入,刚度不折减,并加大连梁配筋,按简支梁复核连梁梁底钢筋。
24、地下室外墙墙路中有上部结构主楼的柱、墙时,主楼的柱、墙砼强度按C30考虑复核。
三、施工图篇
A、板:
1、跨度≤2.4m的隔墙下可不设次梁,但应设2φ12板底附加钢筋。
2、板负筋本跨拉通条件:住宅楼板净跨不大于 1.2m时拉通,公建楼板净跨不大于 1.5m时拉通;支座两
侧板负筋本跨净距不大于 400mm时,为减少钢筋制作量,也按本跨拉通设置。
3、板负筋伸出支座最小长度,对于住宅按400mm采用,对于公建按 450mm采用。
4、降板≤30mm时,板边按固定支座处理,负筋不断开。
5、嵌固端处的板厚180mm,钢筋双层双向,配筋率0.25,上部住宅最小板厚100mm,公建最小板厚120mm,配筋率0.179。
6、有悬挑板时,板厚为净挑跨度的1/10,板筋支座负筋长度取1.5倍悬挑板跨度与相邻板1/4跨度的大值,底筋面积按最小配筋率考虑;若为大挑板时,下铁为上铁的1/3,间距为150mm;领板不宜与悬挑板板厚相差过大,控制在30mm以内。
7、凸窗处为悬挑板,负筋用φ10@150。
8、板厚≥130时,板配筋为双层双向配筋,板厚≥150时,板底配筋至少φ10@150。
9、剪力墙占板全跨时按固端,不大于1/2板跨时按简支,其余情况则墙处固端,梁处简支。无论简支固端
面筋至少φ8@200。
10、电梯机房、通风机房的板配筋增大1.15倍。
11、地下室底板厚250mm地下室顶板不做嵌固端时厚160mm。
12、悬挑板上落构造柱时,板厚至少200mm。
13、地下室人防板板厚最小250mm。
14、结构单元长度> 55m, 设一道后浇带,平面图中表示设置位置,后浇带宽度为 1000mm
15、板支座两侧负筋长度应相等。
16、角窗处楼板板厚至少150mm,板内设置一道斜向拉结暗梁,尺寸为500x板厚,上下纵筋分别为4φ16,箍筋φ10@200。
17、地下室底板四周端支座筋与外墙底部外侧筋应“等弯矩”配筋。
18、结构长度超过70m为超长结构,应采取加强措施:1两端开间和加强带(或后浇带)开间,楼层X向(长向)板负筋拉通;2超长向梁腰筋加大,梁面通长筋比例适当增加,梁底筋宜留有适当的富裕量,不少于3φ16;3山墙柱的h边配筋量应适当加大(特别是顶层柱)。超100m的情况不宜采用。
B、梁:
1、框架梁:
(1) 纵筋量实配时不得放大,实配钢筋面积≤(计算值+1~2cm2)。
c0f7cc39a27998e1a5f7.rar
19.6 KB
立即下载
免费打赏
maodundundun
2014年10月23日 12:08:33
2楼
帮顶,谢谢分享
回复
kinglarry
2014年10月23日 12:14:00
3楼
感同身受,详细比较
回复
rcx111
2014年10月23日 13:59:47
4楼
楼主两年总结那么多看来很细心
回复
wpinggui
2014年10月23日 14:12:58
5楼
下载学习了
回复
无情无情
2014年10月24日 11:24:20
6楼
帮顶,谢谢分享
回复
夜幕将离
2014年10月24日 15:36:13
7楼
好厉害,先存下来慢慢看
回复
cereal9066
2014年10月24日 16:44:34
8楼
先顶后看,养成习惯!
回复
人艰不拆
2014年10月24日 17:28:31
9楼

先顶后看,养成习惯!
回复
h641993774
2014年10月24日 17:37:18
10楼
慢慢看......
回复
xiaodoudou1122
2014年10月24日 18:46:06
11楼
学习了吗,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