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上部通长筋问题
lovepiao
lovepiao Lv.2
2014年10月23日 12:10:03
只看楼主

《混规》9.2.6 条:当梁端按简支计算但实际受到部分约束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1/4 ,且不应少于2 根。该纵向构造钢筋自支座边缘向跨内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l0/5 ,l0 为梁的计算跨度。 《混规》11.3.7 条: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 %。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至少应各配置两根通长的纵向钢筋,对一、二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

《混规》9.2.6 条:当梁端按简支计算但实际受到部分约束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1/4 ,且不应少于2 根。该纵向构造钢筋自支座边缘向跨内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l0/5 l0 为梁的计算跨度。
《混规》11.3.7 条: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 %。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至少应各配置两根通长的纵向钢筋,对一、二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 ,且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受力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 ;对三、四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那问题来了,1. 一般现浇混凝土结构梁都是受部分约束,所以上部应该要有构造钢筋,是否可以用通长筋来代替?
2. 一般的通长筋直径是否既要满足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1/4 ,又要满足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受力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
免费打赏
justin52
2014年10月23日 13:10:49
2楼
一个对象是计算中按铰接的梁,一个对象是框架梁
回复
sudongdong1992
2014年10月23日 15:13:23
3楼
楼主两条规范说的很详细、9.2.6条说的是梁按简支计算且受部分约束也就是梁按铰接计算、11.3.7条则说明为框架梁的梁上部钢筋的配筋要求
回复
偷地雷的
2014年10月23日 15:51:25
4楼
2楼说的对,按简支的梁就不能套用框架梁的规范,性质得先分清楚啊。别把自己搞糊涂了。
回复
lovepiao
2014年10月23日 17:04:21
5楼
justin52 发表于 2014-10-23 13:10 一个对象是计算中按铰接的梁,一个对象是框架梁那通长筋的直径配置到底有没有什么要求?
回复
高处能胜寒
2014年10月23日 19:42:46
6楼
你的第1个问题,可以用通长筋设置,对于一般的次梁都是通长设置,虽然说可以只伸入L/5,但由于要固定箍筋,所以钢筋必须通长。如果某些次梁下部受力钢筋很大,我觉得上部的构造钢筋都还可以变直径,只要L/5内满足底部受力钢筋的1/4就可以。
你的第2个问题,顶面和底面纵向受力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只是针对一、二级抗震的框架梁。不适用于次梁,次梁只要满足《砼规》9.2.6条即可。
回复
bridge245
2014年10月23日 21:16:19
7楼
赞同版主的观点~但是变截面的,要看跨度长短,跨度小的话不经济
回复
砼心
2014年10月24日 13:14:26
8楼
确实如楼上的各位所说,应该分开对待,各管各的,因为支座约束不一样。
第一个问题,可以代替,也可以不代替。代替的话中间那一段就是起架立筋的作用;不代替的话,那就要单独配架立筋,架立筋与支座上部构造钢筋按150mm的长度搭接。
第二个问题,你只要搞清楚为什么需要配通长钢筋,就理解了。配通长筋,是考虑到在地震作用下,框架梁的反弯点位置可能移动,你画画内力图就明白了。多看看规范条文,里面也有解释!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