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冷空调系统设计(3)
haixinbaba
haixinbaba Lv.7
2014年12月01日 14:45:31
来自于中央空调
只看楼主

蓄冷空调系统设计(3)                第一节 水蓄冷系统   水蓄冷系统投资较低,首先因为一般用于空调的冷水机,均可直接用于水蓄冷,因而即使在蓄冷阶段也可保持较高的制冷效 率,其次蓄冷用水池往往可以和消防水池等共同使用,因而可以节省水池结构部分的单独投资。   但是,水蓄冷利用的是水的显热变化,由于水的比热远远小于其相变热量(水比热为:1.0Kcal/kg·℃,水冰相变热为:80Kcal/kg·℃),因此,即使将利用的水温差加大到10℃(5℃/15℃),其单位容积蓄冷量也要比冰蓄冷小10倍之多。而且其可利用温差影响因素很多,因为水蓄冷技术主要是利用水的物理特性,随着水温的降低其密度也在不断加大,如果不受到外力扰动,一般容易形成冷水在下,热水在上的自然分层状态,但水在4℃以下时物性却出现明显的非规律性变化,即4℃水温时其密度最大(冰下鱼儿的生存条件也是利用了这个条件),因而水蓄冷水温可利用的下限为4℃。

蓄冷空调系统设计(3)



               第一节 水蓄冷系统

  水蓄冷系统投资较低,首先因为一般用于空调的冷水机,均可直接用于水蓄冷,因而即使在蓄冷阶段也可保持较高的制冷效
率,其次蓄冷用水池往往可以和消防水池等共同使用,因而可以节省水池结构部分的单独投资。
  但是,水蓄冷利用的是水的显热变化,由于水的比热远远小于其相变热量(水比热为:1.0Kcal/kg·℃,水冰相变热为:80Kcal/kg·℃),因此,即使将利用的水温差加大到10℃(5℃/15℃),其单位容积蓄冷量也要比冰蓄冷小10倍之多。而且其可利用温差影响因素很多,因为水蓄冷技术主要是利用水的物理特性,随着水温的降低其密度也在不断加大,如果不受到外力扰动,一般容易形成冷水在下,热水在上的自然分层状态,但水在4℃以下时物性却出现明显的非规律性变化,即4℃水温时其密度最大(冰下鱼儿的生存条件也是利用了这个条件),因而水蓄冷水温可利用的下限为4℃。
  影响水蓄冷效率的主要因素是如何尽量减少水池内冷热水(进出水)之间的直接渗混。而影响渗混的关键是进出水口处的水流扰动和不可避免的水流与池壁之间摩擦引起的扰动。当然制冷机是否能提供稳定的较低水温的冷源是前提条件。我们可以初步规纳为如下几个因素来分别研究:冷机可提供的最低水温,空调系统设计中允许采用的最高水温(例如常用为7℃/12℃),水池结构形式,进出水口的分布器构造,水池允许的水位多少,水池保温条件等等。目前,认为蓄冷效率最高的是分层蓄冷水池。所谓"分层"就是仅只利用密度的影响将热水与冷水分隔开。为了使蓄冷水池达到分层,就要在上部热区和下部冷区之间创造和保持一个温度剧变层,依靠稳定的温度剧变层阻止下部的冷水与上部的热水相互混合。如图3-1,在水池3米深度处形成温度剧变层,该层将4℃的冷水和13℃的热水分开,温度剧变层的厚度越薄越好,一般不希望超过0.5m。
  蓄冷水池应通过水流分布器从池中取水和向池中送水,水流分布器可使水缓慢地流入水池和从水池流出,以尽量减少紊流和扰乱温度剧变层。这样,才能如图3-2所示,当蓄冷时,随着冷水不断从下部送入水池和热水不断从上部被抽出,温度剧变层稳步上升。反之,当取冷时,随着热水不断从上部流入和冷水不断从下部被抽出,温度剧变层逐渐下降。好的分层的蓄冷水池所蓄存能量的90%可以有效地用于供冷。水温在槽内的分布情况,可参见图3-1,3-2。
一、蓄冷水池

  蓄冷水池可为钢制或钢筋混凝土制,形状可为园形或矩形。蓄冷水池最好的形状是平底立式圆柱形,圆柱形水池外表面与体积之比小于同体积的矩形水池。再者,对圆柱形蓄冷水池的高径比有一定限制,因为,增加高径比可以减少温度剧变层所占据的水池容积,提高蓄冷效率,但是,水池造价将有所增加,所以,钢筋混凝土蓄冷水池的高径比一般为0.25~0.5。地面以上钢槽,高径比可采用0.5~1.2。
  其他形状的蓄冷水池也可采用,但必须注意避免由于水流垂直运动,造成冷热水混掺。不希望采用卧式圆柱形蓄冷水罐,它难以解决分层问题。 蓄冷水池的体积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ESC―设计日所需蓄冷量KW·h。
   P-容积率与贮槽结构、形式等因素有关,一般为1.08~1.3,对分层蓄冷型水槽可取低限,对多槽混合型及容量小者可取高限。
   h-蓄冷效率与蓄槽结构、形式、保温情况等有关,一般取为0.8~0.90.
   Dt-水蓄冷槽可利用的进出水温差,一般为6~10℃。 当然,实际蓄冷水池的体积应大于上述计算值,因为要考虑水面距池顶的空间。

二、水流分布器

  水流分布器放置于蓄冷水池的上部(热水)和底部(冷水)。它的作用是使水以重力流或活塞流平稳地流入或引出水槽,以便使水按不同温度相应的密度差异依次分层,形成并维持一个稳定的斜温层,以确保水流在贮槽内均匀分布,扰动小。此斜温层流体力学特性可用弗兰德(Frande)准数决定,同时也受雷诺 (Renolds)准数及系统运行合理与否的影响。
  Fr准数的流体力学物理意义是作用于流体的惯性力与浮升力之比,无量纲。它是确立形成斜温层的必要条件,流体状态与Fr准数值之间的关系,经大量研究可以用下列数值作简单判别:
  当Fr≤1时,在进出口水流中,浮力大于惯性力,则流型为重力流;
  当Fr > 1时,重力流仍将维持;
  当Fr≈2时,惯性流为主、水流混合明显出现。所以为了使取冷时从上部进入的热水和蓄冷时从下部进入的冷水,主要依靠密度差而不是依靠惯性力横向流动,设计水流分布器时应保证Fr数约为1,而绝不大于2。
  Fr(弗诺德)数为惯性力与浮力之比,由下式计算:
 式中:G --最大流量,m3 /s;
    L --分布器有效管长,m;
    G --重力加速度,m/s2 ;
    hi --最小入口高度(分布器管底距池底的距离)m;
    ρi --进水密度,Kg/m3 ;
    ρa--周围水的密度,Kg/m3 。
  再者,为了尽量减少温度剧变层上下部分水的混合,应保证蓄冷水进水流的Re数不超过一定范围。Re(雷诺)数为惯性力与粘性力之比,可用下式计算:
式中:ν--水的运动粘滞系数,m2/s。
  对于很小的水池,希望Re小于200;一般来说,建议Re不超过850。对于高度超过12m的水槽Re数可适当稍大些。至于分布器孔口的水出流速度,希望限制在0.3~0.6m/s;孔口之间的距离小于2hi。布水器孔口应根据不同水池形式选用,一般有花管孔口形、连续缝隙形、蜗壳渐扩形等等,为使水流均匀,相应布管形状也很多。如图3-3、3-4所示的八角形、树枝形等。
三、蓄冷水系统
  蓄冷水池为开式水池,而空调冷水系统一般均采用闭式系统,两者如何相联是蓄冷水系统必须解决的问题。图3-5给出一种具有蓄冷水池的管道系统联接图。该系统设有四个电动蝶阀(V1~V4)用于启闭某管段,一个电动调节阀V5,一个阀前压力调节阀V6。系统共设三台水泵,水泵P1为冷冻机供冷用水泵;水泵P2为蓄冷用水泵,该泵流量不要大于P1,以增大进出水温差,有利蓄冷;水泵P3为取冷用水泵。
该系统可以有四种运行模式,即蓄冷工况、冷冻机供冷工况、蓄冷水池供冷工况以及冷冻机与蓄冷水池同时供冷工况。值得强调的是,只要采用蓄冷水池供冷,必须依靠V6保证阀前压力为膨胀水箱维持的系统静水压力,这样,可保证系统全部充满水,以便实现可靠的运行。
由于水池为开式状态,依靠压力传感器可以适当控制系统中水的倒流,但若空调水系统压力过高,楼层高静压过大,受压力传感器控制的阀门承压过高,操作灵敏度很受限制,会造成系统运行中的失误。所以建议采用水蓄冷的系统,不要供应超过6层的建筑。若必须供高层时,可在出口加板式换热器,将水力系统隔开,当然水温最少要损失1℃。





免费打赏
haixinbaba
2014年12月01日 14:45:52
2楼
本帖最后由 海大星 于 2014-12-1 14:48 编辑

第二节 冰蓄冷系统设计

冰蓄冷系统形式应随选用的蓄冰设备不同而不同。最常用的蓄冰设备是内融冰式蓄冰装置(如各种冰盘管和封装式冰球板)。下面首先针对该类冰装置,谈谈蓄冷系统的组成形式。冰蓄冷系统的制冷主机和蓄冰装置所组成的管道系统可以是各种形式,但是,基本可分为并联系统和串联系统。不过,对于冰蓄冷系统来说,必须考虑一个问题,就是夜间(即电力低谷期)需要不需要供冷?所需供冷量占所需最大供冷量的百分比?
  有许多建筑,特别是宾馆、饭店等商用建筑,夏季夜间仍需要一定数量的供冷量,以保证整个建筑维持一定的空气温度。由于夜间是蓄冷时间,制冷机需要产生用于蓄冰的0℃以下的低温水,如果同时有空调供冷要求,则需将0℃以下的载冷液经换热器供出约7℃的空调用冷水,这样,制冷系统运行效率低。为了提高运行经济性,应设基载冷水机组,直接供应7℃左右的冷水,以保证夜间或蓄冰时期空调所需冷量。对于夜间供冷负荷比较少的建筑,此基载冷水机组主要夜间使用;如果夜间供冷负荷较大,此基载冷水机组可全天使用,以减少初投资。当然,如果夜间建筑所需供冷量很少,也不宜设置基载冷水机组,可由蓄冰用低温载冷液负责承担。

一、并联系统
  图3-6为并联系统。全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空调用冷水系统,介质为水;另一部分为乙二醇水溶液系统(图中点画线框内部分)可进行蓄冷或供冷。

乙二醇水溶液系统则由制冷主机、蓄冰槽、板式换热器(与空调用冷水系统的分界面)和泵、阀门等组成。

注:表中水温值仅为示例。
  空调用冷水共有三个回路,一路为基载冷水机组回路,可昼夜供给空调用冷水;一路为通过板式换热器1被来自乙二醇水溶液制冷机的低温溶液冷却的空调水回路;还有一路为通过板式换热器2被来自蓄冰槽的低温乙二醇水溶液冷却的空调水回路。
  蓄冰时,阀门V1、V2、V4关闭,开启阀门V3、V5,制冷机向蓄冰槽供应低温乙烯乙二醇水溶液,使蓄冰槽中蓄冷介质冻结。蓄冷过程乙二醇水溶液温度不断降低。
  供冷时可以有三种运行模式:
    (1)制冷主机单独供冷。除阀门V1开启以外,其余阀门全部关闭,将来自制冷主机的温度较低的乙二醇水溶液供至板式换热器1,以产生空调用冷水。为了提高运行效率,应尽量减少板式换热器的传热温差,一般取1~2℃。本示例空调供回水温度   为7℃和12℃,所以,制冷主机供回水温度取5.6/10.6℃。当空调冷负荷减少时,可采用台数控制,或调节制冷主机的供冷能力。
    (2)蓄冰槽单独供冷。关闭阀门V1和V3,将阀门V2、V4、V5开启,并启动蓄冰槽泵P2,从蓄冰槽融冰取冷,通过板式换热器2,冷却空调用水。根据空调供水或回水温度,调节阀门V4和V5,控制蓄冰槽融冰取冷量。    (3)制冷主机与蓄冰槽联合供冷。启动泵P1和P2,关闭阀门V3,即可实现制冷主机与蓄冰槽联合供冷。至于联合供冷时是以制冷主机为主,还是以蓄冰槽为主,则需根据最优控制策略决定。如果以主机为主,当制冷主机满载运行仍不能满足用户所需冷量,则调节阀门V4和V5,从蓄冰槽取出一定冷量,以保证需要。如果以蓄冰槽取冷为主,则应关闭阀门V4、开启阀门V5,使蓄冰槽融冰取冷量为最大,同时,调节制冷主机供冷能力以补不足。

图3-7是另一种型式的并联系统,适用于采用封装式蓄冰罐的冰蓄冷系统。该系统为二次泵系统,由于封装式蓄冰罐的流动阻力比较小,所以,不另设蓄冰罐泵。再者,如图3-7(a),利用二次泵P2,夜间蓄冷期可同时供冷,但需调节阀门V1、V3以保证板式换热器乙二醇水溶液的供水温度大于0℃。如果夜间需要供冷,而需用量很小,可如图3-7(b)所示,另设夜间供冷泵P3和阀门V5、V6。开启泵3,调节阀门V5和V6,一则控制所需冷量,再则,不使供至板式换热器的乙二醇水溶液温度低于0℃,以防冻结。

二、串联系统
  图3-8为串联系统。图中点画线框内部分为乙二醇水溶液系统,由乙二醇水溶液制冷主机、蓄冰槽、板式换热器以及泵、阀门等串联组成,利用温度比较低的乙二醇水溶液通过板式换热器冷却空调用水。对于串联系统来说,制冷主机可位于蓄冰槽上游,此时,制冷主机出水温度较高,蓄冰槽进出水温度较低,因此,制冷主机效率高、电耗较小,故一般多采用"主机上游"布置。但对冰槽来说由于融冰温差小,取冰效率较低,常会"造成万年冰",冷量不能充分释放,尤其对融冰特性不理想的冰槽缺点更明显,常造成提供出的冷水温度过高,可供应的负荷量减少不能满足用户要求。如果制冷主机位于蓄冰槽下游,则情况正好 相反。

  串联系统与并联系统一样,除蓄冰工况以外,也可以制冷主机单独供冷、蓄冰槽单独供冷、或制冷主机与蓄冰槽联合供冷。 设计串联系统时,应注意乙二醇水溶液泵的容量与系统水温分布的确定。蓄冰工况和制冷主机单独供冷工况,泵流量应按制冷主机空调负荷确定。但是,当制冷主机与蓄冰槽联合供冷时,由于负荷增大,系统供回水温差必然大于5℃,而达到7~8℃,制冷主机或蓄冰槽的供水温度较低,影响系统供冷能力,为此应适当提高空调用水的供回水温差。再者,蓄冰工况和制冷主机单独供冷工况下,系统阻力较小;而制冷主机与蓄冰槽联合供冷时,需依次克服制冷主机蒸发器、蓄冰槽和板式换热器的阻力,因此,按最不利工况确定泵扬程,在绝大数运行工况下势必要增加泵的电耗。采用串联泵,如图3-9,可以解决此问题;开启泵P1和P2,调节阀门V1和V2,该系统在夜间蓄冰期可以同时供冷。

三、冰晶或冰泥式蓄冰系统
  冰晶式冰蓄冷空调系统,是一种将低浓度载冷剂(如乙二醇水溶液)经特殊设计的制冷机组(称之为超冰机)冷却至冻结点温度以下,使之产生非常细小而均匀的冰晶,它们的直径约为100微米。与载冷剂形成泥浆状的物质,经泵输送蓄冰槽储存,以提供尖峰负荷的需求。

  超冰机可连续不断产生冰泥而不需要热气脱冰装置,蓄冰槽内也无需特殊的储冰元件。这种系统的主要设备费用在制冷机上,蓄冰槽构造简单,只需足够空间,作适当防水保温即可。此类系统目前还较适合于小容量制冰机长期连续运转,平时可储存下的冰晶可以在负荷高峰使用。如图3-10所示。故常应用于一周式分量冰蓄冷运转模式。而且冰晶式生产的冰晶较均匀,不会像其它冰蓄冷方式那样容易产生冰桥及死角,因为冰晶生产过程是在制冷机组的蒸发器内完成。由于冰晶直径极小,因此总的换热面积大,融冰速率快。目前大规模约为176KW,尚不适于大型系统。
四、外融冰系统
  外融冰蓄冷系统为开式流程,所以系统的设计关键与水蓄冷系统相似,如图3-11所示,管内可以像一般内融冰一样走二次冷
媒,也可以用直接蒸发制冰,典型产品有美国BAC公司和Evapco公司的产品。这样的冰蓄冷系统效率高,冰盘管较粗、蓄冰快,融冰速率大。最主要的特点是释冷温度能稳定地维持在2~3℃。甚至1~2℃之间,因此它可方便地用于工业的冷水供应系统。也可为室内选用低温空调系统很好地创造先决条件。

五、气体水合物蓄冷系统
  前面已简单介绍过,它是一种高温(4~8℃)相变系统,系统中的气体水合物蓄冰槽中,装有蓄冷介质,包括水和致水合介质(是某几种制冷剂的混合物,如R11/R22。蓄冷介质在促晶器中形成水合物晶核,主要的水合物生成相变反应和换热过程都在蓄冷槽中进行。
  蓄冰槽中无须设置机械搅拌装置,而是利用浮升力和流体的流动造成一定的搅动,使水合物晶体和部分致水合物介质悬浮于水中,由于其中R11、R22的比重大于水,在重力作用下,会自然集于蓄冷槽下部,而部分水则集于蓄冷槽上部。

 气体水合物的密度介于水和致水合介质之间,则悬浮于中部水中(二区)。下降管(4)由三区的水域引出,下降管(3)由三区的致水合介质区域引出,由管(4)、(3)引出的水和致水合介质会合后进入促晶器(5),在促晶器中造成充分混合,在低于水合物临界分解温度的条件下,形成微小水合物晶体,然后经回流管(6)回到蓄冷槽,由喷嘴(7)喷入一、二、三区。回流管及喷嘴成对称分布,喷出液体的动能形成力矩使槽中介质造成旋转运动,达到进一步混合的效果。
  当下降管(4)及(3)的混合液温度高于相变结晶温度时,经过促晶器的回流液由管(6)回到蓄冷槽中,与换热器(1)中的载冷介质进行热交换,温度持续下降,当混合液温度低于结晶相变温度时,进入结晶器后在结晶器中形成水合物晶体。含有结晶体的回流液经过回流管(6)回到蓄冷槽中,吸收冷量进一步生长结晶。
  随着相变结晶过程的进行,蓄冷槽中气体水合物(晶体)越来越多,流动性越来越差。这时靠槽中的扰动促使致水合介质和水充分接触和充分混合已较困难,这时内置式换热/结晶式蓄冷装置就难以进一步结晶蓄冷。本装置所采用的内置式换热/外置式促晶反应方式就能克服这个难题。因为这时即使整个槽中介质的扰性差,但只要蓄冷槽中的水合反应没彻底完成,就有致水合介质(液体)和水分别存在于蓄冷槽的上部和下部,它们能分别经下降管(4)、(3)到促晶器进行充分混合,形成晶体,回到槽中进一步反应结晶。同时结晶热也可通过内置式换热器有效地传给载冷介质,保证结晶不断进行下去。
  水合物和水按一定比例共存于蓄冷系统中,冷量的储存主要靠水合物的生成和分解,冷量的输送完全由水承载。

回复
qijuhong222
2016年04月10日 10:21:54
3楼
谢谢楼主的资料!!
回复
leijianhuaxy9031
2016年04月10日 17:00:25
4楼
好资料,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wangxueleiyy
2016年04月10日 18:20:40
5楼
谢谢楼主的资料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