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上海后滩公园建筑师:俞孔坚项目地点:中国上海世博园项目时间:2009年 后滩公园给了俞孔坚一个展示他将景观设计成为生命系统的理念的绝好机会,使生命的景观最终能够提供上述服务。这个项目在国际上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奖项,超过土人任何其他项目,并在阐述水质和解决本世纪基本生存问题方面,树立了景观设计学的典范。 公园建在上海黄浦江岸边的工业废弃地带,因此后滩公园属于再生景观。公园的人工净化湿地、生态化的洪水控制设计、再生和再利用的工业结构和材料以及城市农业等方面,在美观以及应对河流污染和滨水环境退化的整体恢复性设计战略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场地是河岸上面积为14公顷的狭长地带,原址为钢铁厂和船舶修理厂,这片工业棕地主要用作垃圾堆放和工业材料的储存用途,有为数不多的工业结构遗存。后滩公园旨在成为2010上海世博会关于绿色科技和生态技术的创新示范。该公园设计需要容纳世博会期间可能的大量游客,为其创造独一无二的空间和难忘的体验,在世博会后也将作为永久的城市滨水公园。
建筑师:俞孔坚
项目地点:中国上海世博园
项目时间:2009年
后滩公园给了俞孔坚一个展示他将景观设计成为生命系统的理念的绝好机会,使生命的景观最终能够提供上述服务。这个项目在国际上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奖项,超过土人任何其他项目,并在阐述水质和解决本世纪基本生存问题方面,树立了景观设计学的典范。
公园建在上海黄浦江岸边的工业废弃地带,因此后滩公园属于再生景观。公园的人工净化湿地、生态化的洪水控制设计、再生和再利用的工业结构和材料以及城市农业等方面,在美观以及应对河流污染和滨水环境退化的整体恢复性设计战略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场地是河岸上面积为14公顷的狭长地带,原址为钢铁厂和船舶修理厂,这片工业棕地主要用作垃圾堆放和工业材料的储存用途,有为数不多的工业结构遗存。后滩公园旨在成为2010上海世博会关于绿色科技和生态技术的创新示范。该公园设计需要容纳世博会期间可能的大量游客,为其创造独一无二的空间和难忘的体验,在世博会后也将作为永久的城市滨水公园。
再生设计战略是将该地变为一个生命的系统,提供综合的生态系统服务,包括食物生产、洪水调蓄、水净化和为多种生物提供栖息地。公园的核心是一个1.7千米长,5到30米宽的人工湿地,沿线设计了一系列滨水生境,来净化黄浦江受污染的水。其中,叠瀑墙用给富营养化的水体曝气加氧,人造梯田湿地用以逐级沉淀、过滤水中杂质,梯田中的多种湿地植物被用来吸收水中不同种类的污染物,从而在为游客提供愉快体验的同时净化水质。现场测试表明每天有2,400立方米的水可以从劣五类净化到三类水质,处理过的水作为非饮用水用于上海世博会,与常规水质净化方法相比,每年可少花约50多万美元的费用。
这个湿地在20年一遇和千年一遇的防洪堤之间,形成了一个洪水缓冲区,有利于缓解洪水冲力,湿地沿线曲折多变的谷地也为世博的游客带来了美的体验空间和静谧的休憩场所,同时也提供了科普教育和研究的契机。内河湿地中梯田的设计考虑了城市与河流之间的标高差异,在安全的前提下,拉近了人与水边的距离。现存的混凝土防洪墙更多地被生态友好的抛石所替代,使得乡土物种能够沿河堤生长,同时保护海岸线免遭侵蚀。
再生生态景观的分层设计中,回顾了农业和工业文明的过去,并憧憬后工业生态文明的未来。受中国农业景观的启发,设计者通过建造梯田来分解从水边至公路3到5米的高程变化,也减缓了地表径流进入内河湿地的速度。一些作物比如玉米、水稻、向日葵和荞麦以及湿地植物都用来营造一种都市农业景观,使人们可以学习城市农业并体验四季变幻的风景:春天菜花流金、夏时葵花照耀、秋季稻菽飘香、冬日翘摇铺地。梯田丰富了湿地沿岸的景观,并且鼓励游客们通过田间埂道进入这个生命系统中,亲身体验农业和湿地景观。其中的路径就像海绵体的毛细血管,吸引人们在公园中穿梭往复。
步道网络构成了公园的交通循环系统,一系列垂直方向的道路栈桥跨越湿地,一些较小的路径又将人引入梯田肌理。这个致密的步道网络保证了公园和它周围环境的无缝连接,并且能承载世博期间巨大的客流量,同时也保证了世博后能够成为一个令人赏心悦目、让人容易亲近的人性化公园。一些平台和原场地上的工业钢结构物是分布于步道网络上的节点,包括用厂房钢结构改造的“空中花园”和用旧码头改造的水上花园;竹林和水杉树丛沿游步道布置,形成一些视觉屏风,丰富了游走的空间体验;用水杉树环绕围合形成一系列容器,用以展现当代艺术和工业遗存。
后滩公园向人们展示了生态基础设施能够为社会和自然所提供的多重服务,新的水净化方法和新的生态化防洪设计。这一后工业设计典范,展示了丰产的景观,昭示了一种基于低维护和高效能理念的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