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理论是非线性科学中的集大成者,它与相对论、量子论一起被称为20世纪三大科学革命。在建筑与城市设计领域,混沌理论会给带来怎样的变革呢? 混沌理论研究的对象是非线性的复杂系统。线性问题是指用微分方程可以描述和解决的问题。非线性与线性的区别之一是突变。事物的断裂、崩溃、爆炸等现象用线性方程无法解释,却可以用非线性方程来描述;它们的区别之二是反馈。反馈是秩序与混沌之间一种基本的张力,而非线性方程所具有的自我重复相乘的迭代性质可以对反馈做出描述。严格的线性系统在现实世界中是特例,非线性系统才是真正普遍存在的,可是直到20世纪中叶系统科学出现之前,人们还不具备能有效地描述和控制非线性系统的工具,人们处理非线性问题,要么凭经验,要么将其简化成线性问题近似地解决。在卓有成效地解决了许多线性问题后,人们也自然地形成了线性思维方式,它也被称作机械论的思维方式或简化还原式思维。努力避免或超越这种思维方式带来的流弊已成为当今各学科前沿的共识。
混沌理论是非线性科学中的集大成者,它与相对论、量子论一起被称为20世纪三大科学革命。在建筑与城市设计领域,混沌理论会给带来怎样的变革呢?
混沌理论研究的对象是非线性的复杂系统。线性问题是指用微分方程可以描述和解决的问题。非线性与线性的区别之一是突变。事物的断裂、崩溃、爆炸等现象用线性方程无法解释,却可以用非线性方程来描述;它们的区别之二是反馈。反馈是秩序与混沌之间一种基本的张力,而非线性方程所具有的自我重复相乘的迭代性质可以对反馈做出描述。严格的线性系统在现实世界中是特例,非线性系统才是真正普遍存在的,可是直到20世纪中叶系统科学出现之前,人们还不具备能有效地描述和控制非线性系统的工具,人们处理非线性问题,要么凭经验,要么将其简化成线性问题近似地解决。在卓有成效地解决了许多线性问题后,人们也自然地形成了线性思维方式,它也被称作机械论的思维方式或简化还原式思维。努力避免或超越这种思维方式带来的流弊已成为当今各学科前沿的共识。
人们现在已经认识到不能离开城市孤立地研究建筑,而城市作为非线性的复杂系统也不能再用线性思维方式去思考。将混沌理论引入建筑学是有这方面意义的尝试,并且可以预见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在线性思维方式面前,一切都是确定的,是完备的和有严格秩序的,但由于任何一个方程不能把一切因素都反映进来,因而需要把次要因素舍弃,这些次要的因素就被称之为随机因素。随机性被认为是非本质、非内在的东西。与传统科学不同,混沌理论认为随机性不能仅仅被归于统计学范畴,它是事物内在固有的本质属性。
1933年的《雅典宪章》提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功能的问题,在规划方法上强调功能分区与用途纯化,否定传统城市功能与空间混乱无序的状态,追求统一的视觉空间秩序。这种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是典型的简化还原思维方式的体现。二战后西方许多城市在上述思想指导下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运动,结果造成了“建筑千城一面”、“内城渗漏”、“钟摆式交通”、“社区瓦解”等一系列城市问题。有识之士在上世纪60年代对这些现象的反思与批评已经暗合了混沌理论中的一些思想。
简・雅各布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1961)一文中指出“城市作为人类聚居的产物,有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那里,而这些人的兴趣、能力、需求等又都千差万别,他们之间相互关联的同时又不断地相互适应,结果产生了错综复杂并且相互支持的城市功用,并形成富有活力的丰富多彩的城市空间。”她认为这种复杂性表现为城市的多样性。(以上引自网络文章)
由我国传统民居构成的乡村和城镇是典型的混沌建筑设计的原始雏形,造就了中国五千年的居住文化。我国民居的有以下几大特点:
一是功能的不确定性。我国民居的外形基本都是四方的,从建筑外观不一定能判断出建筑的功能。人们居住的各种生活功能都被装进了这种四方的建筑空间:居住、办公、商业、仓储、教育、宗教等所有功能基本都在这种四方空间中解决。
二是边界的不确定性。我国民居其实是属于一种泛边界状态,无论是乡村和城市。空间之间通过各种廊道、院落联结成一体,通过这种廊道、院落又将更多将来的功能空间联结起来,打破了建筑栋的概念。建筑的数量单位也不是栋,而是非建筑空间的院。最大的建筑群体如北京的故宫。
三是建筑的延续性。我国民居五千年来没有很大的变化,一直在四方的建筑空间中发展着。后人并没有完全否定前人的居住理念。
以上这三点构成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混沌特征。
现代建筑则反其道而行之,
一是功能的确定性。建筑虽基本上也都是四方的,但从建筑外观上基本能判断出建筑的功能。一种建筑只能满足人们一种的生活功能,如需另一种生活功能,则需要到另一建筑空间,衍生出人们的交通需。当许多人在每一天有这种交通需要时,便造成了潮汐式交通拥堵的城市病,很多大城市人的宝贵时间浪费在路上。大城市以北京为例,上下班的通勤时间多数都在两小时以上,有很多都在四小时以上。中小城市,上下班的通勤时间多数都在1小时以左右。
二是边界的确定性。现在城市建筑有严格的栋的概念,栋与栋之间基本无联系,有限的联系是地面或地下的交通。建筑无外延的可能性,也就没有了空间和外观变化的可能性,这种建筑空间的固化,极易造成人们的观赏疲劳,也就不会对建筑产生某种情感上的归宿感,人们对于现代建筑是匆匆过客,建筑对于人们也是匆匆过客。人们对建筑没感情,那么建筑的灭失也就会很快。空间上的这种分割,造成了人们交往上的不便,在住宅设计中尤其如此。
三是建筑的不可延续性。由于现代建筑功能和空间上固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功能和空间必然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旧的建筑将会被人们遗弃或拆除。被遗弃的建筑可能在某种情况下能被改造成其他用途,多数情况是会自然荒废,直到灭失。
以上原因造成了当今的城市和乡村病,居住、生活和文化完全和传统割裂开来。建筑历史,文化历史也就无从谈起,后人将无从知道今人是如何生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