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分析及防治第4期开播啦,本期主要分析桥梁结构病害及加固设计,好了,小编就不耽误各位大大阅读时间了,直接进入本期主题吧! 我国桥梁改造加固任务繁重,据交通部统计,全国公路网中尚有危桥10443座,378439延米。要实现交通部规划的基本消灭国、省干线公路危桥的目标,所需资金约为90亿元。中国桥梁改造加固市场的巨大潜力,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有远见卓识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家把注意力转移到这方面来,国外的先进加固技术大量涌进中国加固市场,各种加固公司像雨后春笋相应而生。(
问题分析及防治第4期开播啦,本期主要分析
桥梁结构病害及加固设计,好了,小编就不耽误各位大大阅读时间了,直接进入本期主题吧!
我国桥梁改造加固任务繁重,据交通部统计,全国公路网中尚有危桥10443座,378439延米。要实现交通部规划的基本消灭国、省干线公路危桥的目标,所需资金约为90亿元。中国桥梁改造加固市场的巨大潜力,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有远见卓识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家把注意力转移到这方面来,国外的先进加固技术大量涌进中国加固市场,各种加固公司像雨后春笋相应而生。(市场钱景不错哦)
从技术角度分析,目前我国桥梁改造加固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基层养护管理和设计部门,桥梁病害诊断技术力量薄弱,桥梁检测手段落后。桥梁病害诊断是进行桥梁加固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诊断清楚,才能对症下药。桥梁检测是桥梁病害诊断与分析的重要手段,检测应重在分析,并应与桥梁加固设计相结合。
- 桥梁改造加固总体设计方案的设计思路不够开阔,应用技术单一,设计深度不够。
- 个别桥梁加固设计生搬硬套国外或国内其他行业的设计方法,忽略了桥梁带载加固分阶段受力的特点。有些加固设计只做宏观的定性分析,缺少科学地定量分析计算,设计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一、桥梁病害诊断
混凝土结构的病害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引起病害的原因错综复杂,从引起病害的原因来分析,可以将其划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为由环境作用引起的混凝土结构损伤与破坏。由于混凝土的缺陷(例如裂隙、孔道、汽泡、孔穴等),环境中的水及侵蚀性介质就可能渗入混凝土内部,与混凝土中某些成份发生化学、物理反应,引起混凝土损伤,影响结构的受力性能和耐久性。
第二类为由荷载作用或设计、施工不当造成的混凝土结构损伤。例如,由于超载作用引起的裂缝,动力冲击作用引起疲劳破坏。构造措施和施工方法不当引起结构裂缝等。
&1-1 环境因素引起的混凝土结构损伤或破坏
1 混凝土的碳化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呈碱性,在钢筋表面形成碱性薄膜,保护钢筋免遭酸性介质的侵蚀,起到了“钝化”保护作用。碳化的实质是混凝土的中性化,使混凝土的碱性降低,钝化膜破坏,在水分和其它有害介质侵入的情况下,钢筋就会发生锈蚀。
2 氯离子的侵蚀
氯离子对混凝土的侵蚀是氯离子从外界环境侵入已硬化的混凝土造成的。海水是氯离子的主要来源,北方寒冷地区冬季道路 、桥面撒盐化雪除冰都有可能使氯离子渗入混凝土中。氯离子对混凝土的侵蚀属于化学侵蚀,对结构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但最终表现为钢筋的锈蚀。
3 碱—骨料反应
碱—骨料反应一般指水泥中的碱和骨料中的活性硅发生反应,生成碱—硅酸盐凝胶,并吸水产生膨胀压力,造成混凝土开裂。
碱—骨料反应引起的混凝土结构破坏程度,比其他耐久性破坏发展更快,后果更为严重。碱—骨料反应一旦发生,很难加以控制,一般不到两年就会使结构出现明显开裂,所以有时也称碱骨料反应是混凝土结构的“癌症”。
碱—骨料反应破坏的最重要特征之一是混凝土表面开裂,裂缝的形态与结构中钢筋形成的限制和约束状态有关:钢筋限制、约束力强的混凝土形成顺筋裂缝;钢筋限制约束作用弱的混凝土形成网状或地图状裂缝,在裂缝处有白色凝胶物渗出。碱—骨料反应裂缝与其他原因裂缝的主要区别是:
①碱—骨料反应引起混凝土局部膨胀,裂缝的两个边缘出现不平状态(错台);是碱骨料反应裂缝的特有现象;
②碱—骨料反应与环境湿度有关,在同一工程中潮湿部位出现裂缝,而干燥部位却安然无恙,是碱—骨料反应裂缝区别与其他原因裂缝的外观特征差别之一。
③从裂缝出现的时间来判断,碱—骨料反应裂缝出现的时间较晚,多在施工后5~10年内出现,而混凝土收缩裂缝出现的时间较早,一般在施工后若干天内出现。
4 冻融循环破坏
渗入混凝土中的水在低温下结冰膨胀,从内部破坏混凝土的微观结构。经多次冻融循环后,损伤积累将使混凝土剥落酥裂,强度降低。冻融循环破坏的混凝土剥落,开始时在混凝土表面出现粒径为2-3mm的小片剥落,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剥落量及剥落块直径增大,剥落由表及里,发展速度很快。一经发现冻融引起的混凝土剥落,必需密切注意剥落的发展情况,及时采取修补措施。
北方地区采用撒盐除冰,由于盐类与冻融循环的共同作用引起的盐冻破坏是冻融循环破坏的一种特殊形式。盐冻破坏是静水压及盐溶液的渗透压和结晶压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盐冻破坏要比单纯的冻融破坏严酷得多。
盐冻破坏区别于其他破坏形式的主要特征是:
①表面分层剥落,骨料暴露,但剥落层下面的混凝土完好;
②破坏速度快,对未采用防盐冻措施而使除冰盐者,少则一冬,多则几冬,即可产生严重盐冻破坏;
③在没有干扰的剥蚀表面或裂缝中可见到白色盐结晶体;
5 钢筋锈蚀
钢筋腐蚀伴有体积膨胀,使混凝土出现沿钢筋的纵向裂缝,造成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破坏,钢筋截面面积减少,使结构构件的承载力降低,变形和裂缝增大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腐蚀会逐渐恶化,最终可能导致结构的完全破坏。
实践表明,混凝土结构的任何损伤与破坏,一般都是首先在混凝土中出现裂缝,裂缝是反映混凝土结构病害的晴雨表。所以,对混凝土结构的损伤检测,首先应从对结构的裂缝调查、检测与分析入手。
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是由材料内部的初始缺陷、微裂缝的扩展而引起的。引起裂缝的原因很多,但可归纳为两大类:
第一类:由外荷载引起的裂缝,称为结构性裂缝(又称为受力裂缝),其裂缝的分布及宽度与外荷载有关。这种裂缝的出现,预示结构承载力可能不足或存在其他严重问题。
第二类:由变形引起的裂缝,称为非结构性裂缝,如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等因素引起的结构变形受到限制时,在结构内部就会产生拉应力,当此应力达到混凝土抗拉强度极限值时,即会引起混凝土裂缝,裂缝一旦出现,变形得到释放,拉应力也就消失了。
§1-2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分析
1.结构性裂缝(受力裂缝)
众所周知,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低,抗拉极限应变大约为
换句话说,混凝土即将开裂的瞬间,钢筋的应力只有
事实上,在正常使用阶段钢筋的应力远大于此值,所以说在正常使用阶段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是避不可免的。因而,习惯上又将这种裂缝称为正常裂缝。实践证明,在正常条件下,裂缝宽度小于0.3mm时,钢筋不致生锈。为确保安全,允许裂缝宽度还应小一些。新颁布的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2-2004(以下简称
<桥规jtg d62>
)规定:钢筋混凝土构件计算的特征裂缝宽度不应超过下列规定的限值:
桥规jtg>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Ⅰ类及Ⅱ类环境 0.2mm
Ⅲ类及Ⅳ类环境 0.15mm
图1-1所示为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典型结构性裂缝分布示意图。
图1-1中①所示的跨中截面附近下缘受拉区的竖向裂缝,是最常见的结构性裂缝。在正常设计和使用情况下,裂缝宽度不大,间距较密,分布均匀。若竖直裂缝宽度过大,预示结构正截面承载力不足;图1-1中②所示为支点(或腹板宽度变化处)附近截面由主拉应力引起的斜裂缝。在正常设计和使用情况下很少出现斜裂缝,即使出现裂缝宽度也很小。若斜裂缝宽度过大,预示结构的斜截面承载力不足,存在发生斜截面脆性破坏的潜在危险,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另外,钢筋混凝土墩柱受压构件由于纵向压力过大引起的纵向裂缝、预应力筋锚固区由于局部应力过大引起的劈裂裂缝等都属于结构性裂缝。 有些结构性裂缝(受力裂缝)是由设计错误和施工方法不当所造成的。例如:钢筋锚固长度不足、计算图式与实际受力不符、次内力考虑不全面和施工安装构件支承吊点错误等都可以使构件产生裂缝。
在超静结构中基础不均匀沉降,将引起结构的内力变化,可能导致结构出现裂缝。基础不均沉降引起的上部结构的裂缝,实质上是属于结构性裂缝(受力裂缝)范畴,裂缝的分布和宽度与结构形式、基础不均沉降情况及大小等多种因素有关。这种裂缝对结构安全性影响很大,应在基础不均匀沉降停止或采用加固地基方法消除后,才能进行上部结构的裂缝处理。
2.非结构性裂缝
(1)收缩裂缝
收缩裂缝发生在混凝土面层,裂缝浅而细,宽度多在0.05~0.2mm之间。对板类构件多沿短边方向,均匀分布于相邻两根钢筋之间,方向与钢筋平行。对高度较大的钢筋混凝土梁,由于腰部水平钢筋间距过大,在腰部(或腹板)产生竖向收缩裂缝,但多集中在构件中部, 中间宽两头细,至梁的上、下缘附近逐渐消失,梁底一般没有裂缝。大体积混凝土在平面部位收缩裂缝较多,侧面也有所见。收缩裂缝对构件承载力影响不大,主要影响影响结构外观和耐久性。
(2)温度裂缝
①截面均匀温差裂缝
一般桥梁结构为杆件体系长细结构,当温度变化时,构件截面受到均匀温差的作用,可忽略横截面两个方向的变形,只考虑沿梁长度方向的温度变形,当这种变形受到约束时,在混凝土内部就会产生拉应力,出现裂缝。例如:连续梁预留伸缩缝的伸缩量过小,或有施工时散落的混凝土碎块等杂物嵌入伸缩缝,或堆集于支座处没有及时清理,使伸缩缝和支座失灵等,当温度急剧变化时,结构伸长受到约束,上部桥跨结构就会出现这种截面均匀温差裂缝,严重者还可能造成墩台的破坏。
②截面上、下温差裂缝
以桥梁结构中大量采用的箱形梁为例,当外界温度骤然变化时,会造成箱内外的温度差,考虑到桥梁为长细结构,可以认为在沿梁长方向箱内外的温差是一致的,沿水平横向没有温差。将三维热传导问题简化为沿梁的竖向温度梯度来确定,一般假设梁的截面高度方向、温差呈线性变化。
在这种温差作用下,梁不但有轴向变形,还伴随产生弯曲变形。梁的弯曲变形在超静定结构中不但引起结构的位移,而且因多余约束存在,还要产生结构内部温度应力。当上、下温差变形产生的应力达到混凝土抗拉强度极限值时,混凝土就要出现裂缝,这种裂缝称为截面上、下温差裂缝。
③截面内外温差裂缝
水泥在水化过程产生一定的水化热,其大部分热量是在混凝土浇筑后3天以内放出的。大体积混凝土产生的大量水化热不容易散发,内部温度不断上升,而混凝土表层散热较快,使截面内部产生非线性温度差。另外,预制构件采用蒸气养护时,由于混凝土升温或降温过快,致使混凝土表面剧烈升温或降温,也会使截面内部产生非线性温度差。在这种截面内外温差作用下,结构将产生弯曲变形,截面纵向纤维因温差的伸长将受到约束,产生温度自应力。对超静定结构还会产生阻止挠曲变形的约束应力。有时此温度应力是相当大的,尤其是混凝土早期强度比较较低,很容易造成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温度裂缝有以下特点:
①裂缝发生在板上时,多为贯穿裂缝;发生在梁上多为表面裂缝。
②梁板式结构或长度较大的结构,裂缝多是平行于短边。
③大面积结构(例如桥面铺装)裂缝多是纵横交错。
④裂缝宽度大小不一,且沿结构全长没有多大变化。
预防温度裂缝的主要措施是合理设置温度伸缩缝,在混凝土组成材料中掺入适量的磨细粉煤灰,减少水化热,加强混凝土养护,严格控制升温和降温速度。